分享

宫外孕 辩证

 清茶清清 2017-09-22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种植在子宫体腔以外部位的妊娠,西医又称异位妊娠。中医学中没有此病名,但中医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和中医治疗的确切疗效来看,宫外孕的病因病机主要是少腹血瘀;或因孕妇宿有少腹瘀滞,胞脉胞络不畅,使孕卵运行受阻;或因先天肾气不足,冲任虚弱,输送孕卵乏力,以致孕卵滞留于子宫体腔之外,影响胞脉、胞络、气血的流畅和胚胎发育;日久胀破脉络,血溢于内,离经之血或离宫之胚流入少腹,形成少腹血瘀。若血崩于内,阴血暴亡,气随血脱,阳气衰微,则变生厥脱之急危重症。柴浩然认为,宫外孕属中医学“内崩”或“内崩致脱”范畴;或瘀积日久不散,发为少腹血瘀形成包块,属中医学“积聚”范畴。 一、辨治要点 柴浩然分期辨治宫外孕的经验,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现在推广运用这些经验,除陈旧性宫外孕,则必须住院观察,在手术、输血作后盾的条件下进行,以防止发生意外。

二、病案举例 病例一宫外孕破裂 范某,女,32岁,1966年4月19日初诊。 患者停经50余天,于当日上午突发右侧少腹剧烈疼痛,渐扩散至全腹疼痛,冷汗淋漓,晕厥两次,以妇科急诊住院。入院后疼痛稍有缓解,妇科检查:宫颈呈紫蓝色,有摇举痛,后穹隆饱满,穿刺抽出不凝固暗红色血液;右腹部压痛明显,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诊为宫外孕,建议立刻手术。因患者拒绝手术,急请柴浩然诊治,并做好术前准备。 刻诊:自诉全腹疼痛,右下腹为甚,但较发病时缓和,冷汗时出,阴道少量出血。望诊见面色苍白,口唇、眼睑无血色,腹诊见腹肌紧张,疼痛拒按,右少腹痛甚,舌质淡白,苔白润,脉沉涩略数,重按微细弱。血压为10.7/8kPa(80/60mmHg)。 辨证为气血暴脱、血蓄少腹之内崩,治宜温经止血,养血祛瘀,方用《金匮要略》之温经汤加减。 处方:当归30g,炒白芍9g,桂枝9g,吴茱萸6g,川芎6g,半夏9g,麦冬12g,阿胶(烊化)9g,党参15g,益母草15g,鲜生姜6g,炙甘草6g,红糖60g。2剂,水煎,空腹服。 4月21日二诊:腹痛减轻,右腹有20cm×20cm大小囊性包块,按之痛增,稍有胀感;阴道仍有少量出血,色暗夹有血块,舌脉同前。仍用上方加粉丹皮6g,元胡6g。6剂,水煎,空腹服。 4月28日三诊:腹部微痛,包块触摸不清,阴道出血增多,色暗,夹有血块。今晨下床活动,突然昏厥约10分钟后清醒,面色苍白,四肢逆冷,时冷汗出,脉沉弱而涩。此为妊娠终止,子宫蜕膜剥脱而阴道大量出血,属“内崩致脱”,急当益气固脱,回阳救逆,方用参附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处方:生黄芪30g,当归15g,白参15g,熟附子9g,炒枣仁15g,炙甘草6g。1剂,开水煎后,分两次急服。药后四肢渐温,冷汗甚微,腹痛绵绵,后投益气补血、甘缓止痛之芪归建中汤、温经汤、当归补血汤等调治10余日,痊愈出院。

按:宫外孕破裂是输卵管妊娠破裂或流产发生腹腔内急性大量出血、剧烈疼痛的妇产科急腹症。本病以大量血液流入腹腔、突发性剧烈腹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甚或昏厥,脉微欲绝等为主要症状,属于中医“内崩”或“内崩致脱”范畴。由于内崩之后既有阴血暴脱、阳气衰微之虚,又有少腹瘀血、经脉阻滞之实,故当标本同治、虚实兼顾,以益气固脱、温经止血、养血祛瘀为治疗原则。柴浩然认为,临证时应权衡标本缓急的轻重不同而治疗有所侧重,若因内崩致脱,病情危笃,阳气衰微,宜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以治其标,方用《证体类要》之参附汤合《内外伤辨惑论》之当归补血汤加味化裁;若内崩而脱证较轻,或脱证既经急救,气充阳回,脱证渐复则宜温经止血、养血祛瘀以标本同治,方用《金匮要略》之温经汤为主,或用黄芪建中汤合胶艾汤加味化裁。在治疗用药方面切忌孟浪攻逐,宜慎用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破血逐瘀之品,做到祛瘀而不伤正,止血又不留瘀。对此,柴浩然提出温经止血、养血祛瘀之法,一则温通血脉,促进腹腔内出血的吸收;二则祛瘀止血,制止出血并能消散腹腔血肿包块;三则补血养血,治疗气血暴虚之不足。三者相合,标本同治,虚实兼顾是较为安全、稳妥的治疗方法。所以选用温经汤为主,或黄芪建中汤合胶艾汤,即是针对本病的用药特点而定。 此外,本病出现的脱证除内崩所致外,当腹腔内出血已止,血肿包块渐消,病情较为稳定之时,由于气血暴虚难以速复,复因终止妊娠后,子宫蜕膜剥脱,阴道出血较多,亦极易形成脱证,属于“外崩致脱”。外崩致脱可以预见和及早提防,其治法与内崩致脱基本相同,临床根据病程及出血等症,应及早判断并给予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病例二陈旧性宫外孕 吴某,女,28岁,1976年3月6日初诊。 患者停经40余天,于1月14日服破血药1剂,即腹痛,阴道时有少量出血。1月29日突然腹痛加剧,下腹坠胀,阴道出血少,注射黄体酮未效。2月19日住院治疗。妇科检查:阴道有少量棕色分泌物;宫颈微着色,光滑,质较硬;宫体稍大,后位,活动好,压痛(+);附件右侧可触到6cm×7cm大小的囊性包块,压痛明显,后穹隆穿刺抽出约2.5ml暗红色不凝固血液,诊为陈旧性宫外孕。因患者惧怕手术,特请柴浩然诊治。 刻诊:右侧少腹挛急而痛,触及鸡蛋大小的包块,压痛明显,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伴手足不温,面色萎黄,唇甲色淡,疲惫乏力,脉沉迟涩弱。 辨证:血瘀气滞,少腹积聚。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 处方:桂枝9g,茯苓15g,桃仁18g,牡丹皮9g,炒白芍12g,益母草30g,丹参30g,香附9g,荔枝核9g。5剂,水煎,空腹服。 3月13日二诊:右少腹包块缩小,挛痛减轻,唯阴道少量出血,舌脉同前。仍宗前法,改用少腹逐瘀汤加味。 处方:炒小茴香4.5g,炮姜4.5g,元胡9g,炒五灵脂9g,制没药9g,川芎9g,当归30g,炒蒲黄9g,肉桂4.5g,赤芍药9g,香附9g,荔枝核9g。15剂,水煎,空腹服。 4月21日三诊:精神转佳,食欲增加,停药3天后曾两次少量出血。近自感口舌干燥,乃上方药性偏温燥。更方如下。 处方:丹参30g,益母草15g,当归15g,川楝子9g,赤芍药9g,元胡9g,香附9g,荔枝核12g,炒五灵脂12g,桃仁9g,制乳香9g、没药9g,炙甘草6g。5剂,水煎服。药后妇科检查:右侧附件包块消失。仍用上方改为丸剂,以善其后。 按:陈旧性宫外孕为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时间较久,腹腔内血液形成血肿包块,其病情相对稳定。柴浩然根据本病少腹有包块、压痛或拒按,下腹坠胀不适,阴道少量出血,或夹杂黑色血块等临床特征,主张从“积聚”论治。一般来说,陈旧性宫外孕病程较长,气血俱虚,正气未复,虽见有形之积聚,但因瘀血结聚不甚,未至坚硬之程度,故与积聚日久、质地坚硬者的破血逐瘀之治法有所不同。柴浩然认为,本病瘀血积聚不甚,且腹腔多为不凝固血液,尚有温化消散的治疗条件,故法宗《内经》“温则消而去之”的理血方法,在遣方用药时,突出温经祛瘀、消散积聚的特点。对于少腹包块较小且软、腹痛不甚、阴道出血较少者,常用《金匮要略》之桂枝茯苓丸合《傅青主女科》之生化汤加味化裁,以活血化瘀,缓消癥积;对于包块较大,腹痛拒按,坠胀不适,阴道出血紫黑且夹有血块,舌有瘀斑、瘀点,脉沉涩者,多用《医林改错》之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加味化裁,以活血祛瘀,消癥散积。由于本病瘀血积聚较久,最易阻滞气机,加之理气药能促进血行,消散积聚,故使用以上诸方,除膈下逐瘀汤需配伍理气药外,余者均酌加香附、青皮、荔枝核、炒枳实等行气散结之品,以提高疗效。 柴浩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