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椰菜异常花球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龙之子龙哥 2017-09-22


(一)早花

1.先期显球

植株在营养体很小的时候便形成花球,球小如卵品质差,遇高温便散球抽苔。秋早熟品种在栽培过程中容易发生。

2.僵化苗

僵化苗也称“小老苗”,幼苗营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生长点过早的出现花球。


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不良环境因素(高温、低温、干旱、涝灾、缺少氮、磷肥等)和栽培管理不当,抑制了花椰菜营养体的生长。如土壤水分不足,加上空气干燥,很容易造成叶片失水,叶面积小,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导致提前形成小花球。

(二)结球不良

1.不结球或结球晚、结小球或结球松散

是指花椰菜只长秧不能正常形成花球,即使形成花球却表现小而松散。


形成原因:中晚、晚熟品种花椰菜在结球前期遇长期阴天或短日照和营养生长中前期遇到较长时间高温使植株不能感应低温刺激正常进行花芽分化,使花芽分化进程减缓,抑制了花球形成,使植株只长秧不结球或结球晚,生育期延长。同时高温还可使生长点发生钝化甚至坏死现象。因为花椰菜为绿体春化型植物,当不同品种植株长到一定大小才能感受相应低温通过春化阶段。

2.腋花球

是在叶腋间形成腋芽而抽生的花球。    

形成原因:播种时期及方法不当,迟播、直播或不良环境条件(高温、高湿)易锈导腋芽的萌动而形成“腋花球”。

3.畸形球

 花球形态不正常形成多个小球为一体,或怪状球


形成原因:在花球刚开始膨大时遇不良环境,主要是异常高温、低温,其次是根部病害(软腐病、菌核病)造成。

(三)夹叶花球

花球形态基本正常但花球表面出现绿色小叶片形成夹叶花球。

形成原因:植株在正常温度下进行了花芽分化,在花球开始发育后遇到连续30℃以上的高温,导致花球原基分化又转向叶原基分化,从而使花球花枝及花蕾之间出现叶片形成夹叶花球。长日照也有助于形成夹叶花球影响品质。

(四)毛刺花球

即绒毛状或刺状花球,一般花球形态正常但球面出现大小不均茸毛,或花柄下面的小苞片伸长露出花球表面,已有的花球进一步分化,使球面出现不均匀的紫色、青色、杂色状绒毛、花器或者产生绿色小苞片、萼片及小花蕾,花球由白变绿,称为“绿毛”,或使花球表面呈针状小叶而成为“毛刺花”。使商品质量下降,严重者失去商品价值。

形成原因:由于花椰菜在花芽分化中遇到高温,和在花球膨大发育过程中,遇到持续高温或低温,雾天也易形成毛刺花球。“早花”的花球多伴随有“毛球”发生。栽培上要合理安排播期,使花球发育处于最适宜的温度条件下。

(五)瞎花芽

花芽不能正常发育使生长点停止,形成无生长点、松散的不规则小刺球。


形成原因:极端的高温和低温是引起瞎花芽的原因。因多数花椰菜品种在5℃~20℃形成花芽。当花椰菜在花芽分化过程中,连续5℃以下低温或25℃以上高温使花芽不能正常发育形成瞎花芽。瞎花芽植株生长点丧失分化功能。

(六)花球中心裂

花球形态正常但在花球即将成熟时从中心产生裂纹,严重者从中心裂开,影响商品质量。

形成原因:主要是在花球膨大期肥水管理不当,其次由于缺少微量元素使植株茎上部和花球出现空茎产生裂球。

(七)黄化球

花球形态正常但粗糙老化、变黄或黄绿色


形成原因:花球在膨大过程中,遇较长时间高温或光线直接照射花球,特别是春季栽培阳光充足花球更容易黄化。

(八)紫花球

花球形态正常但长一层紫霜或花球呈紫色。


形成原因:花球形成后突遇降温,使花球组织内糖苷转化为花青素而形成“紫花球”,在花球膨大期遇持续高温使花球变为紫色而形成紫花。

二、形成异常花球主要原因分析

(一) 温度

花椰菜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严格,喜冷凉温和的气候条件,属半耐寒蔬菜,忌炎热干旱,也不耐霜冻,是甘蓝类蔬菜中对温度较为严格的一种蔬菜。由于花椰菜品种不同,它的耐热性和耐寒性也有一定差异,生育适温也不同,尤其在各生育期对温度变化敏感,所以在花椰菜生长发育过程中如遇异常高温或低温都会形成异常花球。

(二)品种选用不当

品种特性不同,对环境条件要求也不同,一般秋栽晚熟品种较耐低温,不耐高温;而秋早熟品种喜高温不耐低温,因此如选用不适应当地气候环境条件及栽培季节的品种栽培,极易出现先期现球、散球、不结球等异常现象。

(三)播种期选择不当

   不同熟期、不同季节的品种不同,发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栽培季节不同,如不根据不同熟期品种、栽培季节、种植地区及气候变化选择最适宜的播种期极易出现异常花球。一般花椰菜营养生长适温为14~25℃,花球生长适温为14~20℃,10℃,以下花球发育受抑制,0℃以下花球受冻,25℃以上花球质量变劣,30℃以上不能形成花球。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必须通过春化(适当的低温刺激)才能分化花芽进而发育成花球。一般早熟品种温度在21~23℃、中熟品种温度在16~18℃、晚熟品种温度在10~12℃时才能通过春化阶段。

(四)栽培管理方法不当

要想种植好花椰菜获得优质高产必须根据不同熟期、不同季节的品种以及不同地区的土质及环境条件采取适当的栽培管理方法,对异常的气候变化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调节各时期的生长量,使花椰菜各发育阶段尽量处在较适宜的气候条件之中。否则极易出现异常花球。

(五)肥水管理不当

    花椰菜根系较浅,须根多,植株叶丛大,蒸发量多,因此花椰菜不耐干旱,喜湿润的环境条件,同时又是耐涝能力比较差的蔬菜,所以不同类型的品种各时期对水肥管理有所不同,如土壤水分不足,加上空气干燥,很容易造成叶片失水,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导致提前形成小花球即“先期现球”,失去商品价值,影响产量。因此在花椰菜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特别是早熟品种在莲座期和花球形成期充足的水分是获得高产的关键。但是水分过多,使土壤中氧气含量下降,影响根系生长,地上部表现为叶柄从基部下垂,下部叶片黄化脱落,植株出现凋萎,植株矮小,早熟品种苗期出现死苗,莲座期出现“早花”。晚熟品种在营养生长过程中如肥水过量不注意蹲苗易疯秧,在花球膨大期土壤和空气水分过多,易引起花球腐烂,发生霜霉病、黑腐病、软腐病、菌核病等病害,在进行保护地栽培时,应特别注意通风,以降低空气湿度。

三、防止花椰菜出现异常花球的技术措施

(一)选择适宜的品种

   花椰菜属绿体春化型作物,同时又以花器官为食用产品,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差,花椰菜不同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也不一样,形成了春季生态型、秋季生态型、越冬生态型和春秋兼用型4个生态类型。在生产上往往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出现花球异常现象。首先春季栽培和春保护地栽培一定要选用春季生态型品种或春性较强的春秋兼用型品种,切忌将秋季生态型品种用于春季栽培或保护地栽培,否则易出现“早花”现象,而春季生态型中晚熟品种在秋季栽培生长期大大延迟,甚至不能结花球,因此也要慎用。

(二)培育壮苗是丰产的关键

秋季播种期在6~7月份,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花椰菜幼苗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易徒长,且腐烂死苗,而早熟品种苗床切忌干旱,否则幼苗生长慢,导致僵化苗,出现“早花”现象,因此降温和防雨防涝显得非常重要。

(三)选择适宜的播期是丰产的保证

适宜的播种期是确保花椰菜优质丰产的保证,一般来讲,早熟品种耐热性强、耐寒能力差,而晚熟品种相反,耐寒能力强耐热性差,因此,秋季栽培,晚熟品种不要过早播种,否则容易出现“瞎花芽”、“夹叶”、“毛球”及生育期延长等现象,失去商品价值,津京地区晚熟花椰菜播种期应在6月底~7月初。对于早熟品种来说,耐热性强可适当早播,但有些菜农为了提早上市提高产值,而过早的播种,由于苗期和定植后处于高温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营养生长受到抑制,在营养体很小的情况下出现小的花球“早花”、“散花”现象,而且高温下花球的茎枝伸长,花器官发育加速,出现“夹叶”、“绿毛”等现象,花球失去商品价值;早熟品种播种过晚,结球期处于较低的温度,花球表面易出现“白毛”、“绿毛”、“紫毛”等现象,而且低温下花青素积累花球变紫,因此津京地区早熟花椰菜播种期在6月20日前后为宜。

(四)科学的栽培技术与水肥管理

对于花椰菜不同类型的品种栽培一定要根据当地、当时的气候变化实行科学、适应的栽培管理技术,早熟品种苗期和定植后一定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忌蹲苗,秋季4叶一心时及早定植,苗龄不超过25天,切忌大苗定植。水肥管理上要根据土质、土壤湿度一看苗子长势、叶色,二看天气,做到勤施肥少给、小水勤浇一促到底,做到边中耕边浇水,只有形成强大的营养体才能获得高产稳产;对于中晚熟品种加强定植后的管理,掌握好蹲苗的火候,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花球的发育。晚熟品种定植后一定要采取促控相结合的管理方法。种植花椰菜管理一定要根据气候变化、植株长势,加强不同生育期的田间和水肥管理,施足底肥,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施用,适时适量施用微量元素,以满足花椰菜各生育期的需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