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花大全

 老有所不为 2019-12-12

花椰菜也称花菜或菜花,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是由野生甘蓝演化而来,以肥嫩的花球为食用器官的蔬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花椰菜原产地中海沿岸,13~14世纪在意大利、法国进行改良,成为栽培种,15-16世纪在欧洲中北部广为栽培,19世纪传入美国,20世纪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甘蓝类中最重要的蔬菜之一。花椰菜大约在1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南方,传入我国的时间比结球甘蓝晚。刚开始栽培的花椰菜品种基本由国外引进,1950年后,我国开始自行采种,逐渐形成了上海地方品种。

20世纪60年代,福建农学院加大对花椰菜育种的研究力度,为我国花椰菜的发展和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花椰菜在我国各地广泛栽培。花椰菜性喜冷凉温和的气候条件,露地栽培比较普遍,随着保护地设施栽培的发展,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周年供应。花椰菜花球美观,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食物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其中钙含量较高,可以与牛奶中的钙含量相媲美;维生素C含量比大白菜高4倍;含有一般蔬菜所没有的丰富的维生素K。

花椰菜是含有类黄酮最多的蔬菜之一,长期食用可以降低患心脏病与中风的危险。花椰菜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可预防感冒和坏血病的发生,古代西方人将花椰菜推崇为“天赐的良药”。英国利物浦大学研究人员在《肠道》杂志上报告说,从花椰菜和芭蕉中提取的纤维可防止肠道细菌附着在肠壁上引起疾病,尤其有助于预防克罗恩病。花椰菜除鲜食和做菜外,还可制成蔬菜鲜汁,或加工速冻菜和脱水菜,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

栽培管理措施不当、连作等原因造成病虫害严重,加之肥料的盲目施用,令花椰菜的食用安全性下降,尤其是在反季节生产的蔬菜,更难保证农药化肥的安全施用。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对外出口贸易的增加,无公害蔬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采取合适的栽培措施生产安全、洁净、无污染的无公害花椰菜,成为现在花椰菜乃至整个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花椰菜根据花球形状可分为扁圆形、半圆形、圆球形三种类型:

(1)扁圆形。多为早熟品种,植株生育期短,形成的花球较小,形状多为扁圆形,花梗较细,花球结构较松散。

(2)半圆形。多为中熟品种,花球的小花苞较粗,花球表层较厚,肉质花梗较粗且花球结构较致密,花球形状多为半圆形。

(3)圆球形。多为中、晚熟品种,花球结构较致密,花球形状多为球形。

花椰菜按照不同的栽培季节分为春花椰菜、夏花椰菜、秋花椰菜和冬花椰菜四种类型:

(1)春花椰菜。主要利用设施冬季育苗,一般于3月下旬定植,在春末夏初收获的品种,具有耐寒性强、冬性强的特点。代表品种有日本雪山2号、瑞士雪球、米兰诺春等。

(2)夏花椰菜。6月播种育苗,一般产品在8~10月上市,育苗期正处于高温多雨的季节,品种具有苗期耐热、抗病性强的特点。代表品种有福州50天、厦花40天、夏雪等。

(3)秋花椰菜。7月播种,产品在10~12月上市。品种具有抗逆性强、冬性弱的特点。代表品种有福州80天、荷兰雪球、日本雪山等。

(4)冬花椰菜。8~11月播种,翌年3~4月收获。利用设施栽培可以提早定植,大约在1月份即可开始收获。在南方地区此类品种可以在露地越冬,春季采收。品种具有耐寒性强、冬性强、生育期长的特点。代表品种有福州100天、春雪3号、成功2号等。

花椰菜按照生育期的长短及花球发育对温度的要求,可以分为早熟种、中熟种、晚熟种三种类型。

(1)早熟种。自定植到初收花球在60天左右。此品种生长期短,一般当植株具7~9片叶时即形成花球。植株多矮小,较耐寒,但冬性弱,花球扁圆,单球重0.5kg左右。在东北地区一般作为春花椰菜品种栽培;在长江流域,栽培早熟品种一定要注意播种期,适合作夏秋播种。代表品种有福州60天、夏峰等品种。

(2)中熟种。从定植到初收花球在70~90天。植株中等大小,冬性较强,要求一定低温条件花球才能发育,花球较大,紧实,近半圆形,花单球重0.5~1.0kg,适合秋季露地栽培。代表品种如厦花80天、荷兰雪球等。

(3)晚熟种。从定植到初收花球在90~120天。植株高大,生长势较强,外叶较多,叶色较深且蜡粉多,一般能达到30~40片植株耐寒性较强,冬性强,需要经过10℃以下低温才能发育成花球,花球大且肥厚,多为半圆形,单球重1.0~2.0kg,品质较好。在北方地区适合秋播,在长江以南地区适合秋播春收。代表品种有福州100天、厦门120天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