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本条是关于船员适任证书签注内容和有效期的规定。 船员适任证书是船员取得船上相应任职资格的证明。《 1978 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 际公约》对在不同航区、类别和等级的船舶上担任不同职务的船员提出了相应的任职资格标 准我国对船员实行的考试和发证完全引用了此标准。因为对不同类别、等级和职务的适任 证书持有者要求具备的教育、资历和能力不同所以适任证书持有人只 能在证书签注的适用 范围内担任职务公约各缔约国的海事管理机构官员对到港船舶的船员是否持有相应的适任 证书进行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和《中华人民共和 国内河船员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依照公约的要求按船舶的航区、类别、等级和船员职 务把船员适任证书进行了分类并规定了相应的适用范围。 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的类别、等级和适用范围 一适任证书类别分为甲、乙、丙、丁类四种。 二甲类适任证书适用于 1 、无限航区 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的船长、大副、二副和三副 2 、无限航区主推进 动力装置 3000 千瓦及以上船舶的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和三管轮 3 、 GMDSS 一级无线电电子员 4 、 GMDSS 二级无线电电子员 5 、 GMDSS 通用操作员。 三乙类适任证书适用于 1 、近洋航区 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的船长、大副、二副和三副 2 、近洋航区 500 至 3000 总吨船舶的船长、大副、二副和三副 3 、近洋航区主推进动力装置 3000 千瓦及以上船舶的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和三管轮 4 、近洋航区主推进动力装置 750 至 3000 千瓦船舶的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和三管轮 5 、无限航区 500 总吨及以 上船舶的值班水手 6 、无限航区主推进动力装置 750 千瓦及以上船舶的值班机工。 四丙类适任证书适用于 1 、沿海航区 3000 总吨及以上船舶的船长、大副、二副和三副 2 、沿海航区 500 至 3000 总吨船舶的船长、大副、二副和三副 3 、沿海航区主推进动力装置 3000 千瓦及以上船舶的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和三管轮 4 、沿海航区主推进动力装置 750 至 3000 千瓦船舶的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和三管轮 5 、 GMDSS 限用操作员 6 、沿海航区 500 总吨及以上船舶的值班水手 7 、沿海航区主推进动力装置 750 千 瓦及以上船舶的值班机工。 五丁类适任证书适用于 1 、近岸航区未满 500 总吨船舶的船长、大副、二副和三副 2 、近岸航区主推进动力装置未满 750 千瓦船舶的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和三管轮 3 、近岸航区未满 500 总吨船舶的值班水手 4 、近岸航区主推进动力装置未满 750 千瓦船舶的值班机工。 在拖轮上任职的船长和甲板部船员所持适任证书等级与该拖轮的主推进动力装置功率的等 级相一致。 二、内河船员适任证书的类别、等级和适用范围 内河船员适任证书根据适用的船舶吨位或者主机功率分为 5 个等级。 一船舶等级按船舶 总吨或者主推进动力装置总功率划分 : 1 、一等船舶 1600 总吨以上或者 1500 千瓦以上 2 、二等船舶 600 总吨以上至 1600 总吨以下或者 441 千瓦以上至 1500 千瓦以下 3 、三等船舶 200 总吨以上至 600 总吨以下或者 147 千瓦以上至 441 千瓦以下 4 、四等船舶 50 总吨以上至 200 总吨以下或者 147 千瓦以下 5 、五等船舶 50 总吨以下。 船长和驾驶部船员所任职的船舶等级按船舶总吨位划分轮机部船员所任职的船舶等级按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总功率划分但拖轮船长和驾驶部船员所适用船舶等级按船舶主推进动力 装置总功率划分。 二适任职务按船舶等级设置 : 1 、一、二等船舶设船长、大副、二副、三副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三管轮 2 、三、四等船舶设船长、驾驶员、轮机长、轮机员 3 、五等船舶设驾机员。 船员适任证书的有效期不得超过 5 年。一般情况下适任证书有效期为 5 年当申请适任证书 的船员年龄距 60 岁不到 5 年时应签发有效期至其 60 周岁生日之日止的适任证书。适任证书 持有者应在证书有效期的最后 12 个月内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证书再有效。申请适任证书再 有效者应完成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规定的知识更新培训 并在最近 5 年 内具有不少于 12 个月 与其适任证书所载适用范围相应的船上服务资历且安全记录良好。在最近 5 年内具有不少 于 12 个月与其适任证书所载适用范围相应的船上服务资历但安全记录不良或在最近 5 年 内不具有与其适任证书所载适用范围、相应的船上服务资历或证书失效者应当参加并通过 一定的抽查科目考试具体的抽查考试科目由交通主管部门制定。申请适任证书再有效者应 向海事管理机构提交本章第十一条中所述的申请适任证书应提交的材料 [ 九除外 ] 。 |
|
来自: 昵称47704318 > 《船员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