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
教学实录之三系列2
--------------------------------------------------------------------------------------------------
时间:2008年11月21日-23日
地点:杭州三塘兰苑
授课:陈振濂教授
整理:林光进
学员:于钟华、沈赐恩、林光进、洪厚甜、陈志超、胡利塘、李祖戏、李海宗、郑瑞、周斌、洪忠良、崔勇波
--------------------------------------------------------------------------------------------------
篇章(一)
第三种类型是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停顿图例③),“则”字的第一笔部位是明显的骤然停顿,这是一个在连绵线条中突然出现了停顿的典型例子,这种写法在张旭的《古诗四帖》中出现较多,这种停顿和“颠”字的三点停顿不一样,“颠”字的三点是不连贯,而这个“则”同我们在魏碑中所做的线条变速是同一个道理,是在行笔快速运行的时候突然出现的减速现象,然后继续连贯;如:“赞之动盈”这一组线条中,“动”字的第一笔表现得很突然,行笔的速度到了这里一下就慢了下来,在大量的流畅线条下的骤然停顿,你会感觉到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
第四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④
第四种类型是线条转折过程中转向停顿(停顿图例④),这种类型比较容易理解,比如“间”字的两个折笔,如果是按一般的流畅性来写,这个折笔会连带走下来,但字帖中却做了一个停顿,这个停顿做得非常明显。如“驷”字的最后一笔,做了一个连续的折笔动作,我们认为每一个折笔过程都会出现行笔的停顿。
第五种类型分析和解释

停顿图例⑤
第五种类型是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停顿图例⑤),“作”字属于这一类型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凡是停顿,都会有一个反常的动作,如果按我们平时的写法右边的部位不会是这样,但字帖中,它是外斜,这样做明显的是把它的势断掉,这个部位等于是一个重新起笔,这个才叫空间的停顿,如果是顺势连带出去的就不是空间的停顿。除了这个例子以外,“荡”字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把折笔写成断开的两段,把撇笔写成断开的两段,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做法,这个做法使空间和线条停顿关系显得很丰富复杂。
(2008年11月22日下午
“停顿”练习一)
陈教授:通过对字帖中典型例子的分析,大家对停顿的几种类型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作第一轮练习:
从《自叙帖》中找出上述五种类型的例子,每一种类型必须要有两组作业,而且每组作业应该是一组字,一组字的概念就是不但要表现类型范字,而且还要表现其上下关系。
作业一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①
作业图例1-①
林光进(作业图例1-①):这组作业表现的是连绵线条的骤然停顿,我的理解:这一组线条是连绵不断的关系,以这个理解作为前提,从字帖中找出两组范例:如第一行的“动”字和第二行的“则”字,它们都是在连绵线条中突然出现了比较夸张的一笔,我写得不一定准确,但我认为在这段线条的行笔过程中,因为它的形态的变化导致了动作停顿,要不然这种形态是做不出来的,我认为它们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
陈教授:除了这两处明显的停顿以外,其它部位的停顿也有很多,比如“古”字竖画的收笔,以及许多折笔的地方,这些地方都需要停顿以后才能做出下一段的动作。也有一些比较含蓄的停顿,它表现得不是很刻意,这些在转折处表现得较为突出,我们都可以理解为这种类型的停顿。只要打开思路,你就会觉得“世间无物非草书”,一些是有明显线条的变化停顿,一些虽然没有明显的线条变化它也有停顿的意义存在。一种是违背线条基本语调的技巧变化,一种是线条基本语调没有差异的停顿技巧,这其中至少有两种技巧语言,这些技巧如果我们应用自如的话,就会使你的作业“满壁生辉”。
作业二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②
作业图例1-②
沈赐恩(作业图例1-②):我选的是第五种类型,也就是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第一个例子是第一行,理解为:都是连绵的线条,但空间的停顿感很强,这里面有结构的意思,但以线条为主,比如第二行“颠”字,前面以线条连贯为主,但到了三个点就停顿了。
陈教授:“颠”字的三点,你写的质感虽然不对,但表达的意思是对的。这个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空间结构的停顿例子,如果按空间结构排列,右边完全可以把它连带起来,这里也可以和左侧达到协调,但这三笔使运笔的速度停了下来,也使动势停了下来,这绝对是一个高手才能干出来,一般的人是不会也不敢去犯这个险。
作业三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③
作业图例1-③
周斌(作业图例1-③):第二种类型是行笔过程中突然停顿。我选了两组字,比如“张”字的起笔这个地方是一个停顿,“得”字的第二笔有一个停顿,这个停顿,我理解为:在流畅性中它能留得住,也有线条的粗细,而且产生了一定的节奏感。
陈教授:所谓的突然就是预想之外,原来应该是不停顿,但它却停顿了下来,这才是这种类型的真正含义。作业中这些都不算是突然,但字帖中的这个部位倒是突然的停顿,“得”字的第一笔在字帖中没有回上去,但作业却回了上去,所以不算。如果没有回上去,这个地方就有点突然,而恰恰是一个最突然的地方,被你写成了不突然,所以临帖还不够准。刚才沈赐恩写的“颠”字的三点就很突然,这是出人意料的停顿,而不是一般的停顿。昨天晚上针对这种类型我们找出了“史”字作为范例,有一些笔画本来要走完,但走到一半忽然不走了,和作业相比较,你的例子很平常,但字帖很怪异,它有突然的感觉,作业还没有突然的感觉。
作业四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④
作业图例1-④
陈志超(作业图例1-④):“恳”字表现空间停顿和线条停顿的关系比较典型,本来,它的线条应该是连绵的,但现在,它好像是摆上去,线条和线条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没有关系是指它的空白很均匀,如果是单独来看不是很明显,但放在整个空间中这个均匀感就非常明显,这应该属于空间的停顿。
陈教授:草书很忌讳这些等距离的空白,一般这样写出来,没有几个人能写得好的,对于这个字,当时我们没把它挑出来作为类型的范例,原来的空间停顿是指部件和部件、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这倒是一个新的例子。它是指线条和线条之间的空间也是停顿的,因为,这些线条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关系,原来说的空间的停顿是指两个部件之间,空间脱开,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度,这个字倒是给我们有了另一种空间停顿的启示。这可以说是同学对老师的概念进行有效补充。
作业五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⑤
作业图例1-⑤
胡利塘(作业图例1-⑤):这组作业是表现线条转折过程中的转向停顿,这种类型在字帖中比较多,我认为在“激切”、“理识”这几组字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颜”字中也有明显的转折和转向的停顿表现。
陈教授:对照字帖,转向的过程中停下来不动,而且没有气势的贯穿算停顿。作业的意思和线条都表现得不错,但形的准确度还要加强,最大的问题还是形不准。
作业六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⑥
作业图例1-⑥
郑瑞(作业图例1-⑥):作业是表现连绵线条中的突然停顿,我是把“横”字和“声”字作为表现的例子。
陈教授:“横”字的横画,这个部位更典型,这个笔画可以作很漂亮的回锋或者是引带,但字帖中却没有这样做,这个部位应该算停顿,而且停顿的有点怪。
作业七分析和点评
字帖图例⑦
作业图例1-⑦
李海宗(作业图例1-⑦):这组作业表现的是第四种类型,虽然写得不象,但我明白陈老师的要求。
陈教授:作业没有流畅度,每根线条都是磕磕绊绊的,转向过程的停顿表现不是很明显。
作业的要求是在流畅度的基础上作停顿类型练习,停顿有很多种技法,但要把所有的理论落实到技法之上,这些技法按照我们教学的思路,要掌握它,还要能利用它,利用它的一个前提是要能看到它的不同,如果看不到它的不同,你就无法利用,如果你能看到这其中的技术含量,你才有用的可能。
从今天的练习来看,大家已经找到了一些感觉,不是说整体有了感觉,而是有了一些局部的感觉,这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而且肯定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一开始没有感觉到有了一部分感觉到最后有整体的感觉。我要求大家懂得这个道理:我们不是象过去一样,拿着一本字帖,“闷头”就临,自己找到的感觉也可能水平很低,可能只有字帖的百分之二十,临习的过程,也没有办法检验这个感觉的对错,这种练习方法肯定不是我们这个大草研究班的方法。
课堂练习是一个让你暴露毛病的过程,在这里学习是要你明白一个道理,暴露毛病不是一个不好意思的事,如果你在这里不暴露毛病,你回去以后写书法会都是毛病,所以,现在先把毛病暴露出来,等你出去的时候就没有毛病了,这是一个理性的学习。所以,我们要用一定时间把《自叙帖》中的“停顿、顿挫和休止”的技术弄明白,这个字帖弄明白了以后,其他草书也就差不多了,如果现在不明白,你在外面转几十年也没有用。
这一轮作业要比上一轮作业理性程度高,有的作业本身不是很理想,但要使你通过这个作业说明一个问题的意识开始强起来,你认为自己做得对,势必要说服大家,在说明的过程中必须有理性的分析,要有足够的理由。我认为大家说明的意识强起来了,对大部分学书法的人来说,看书法都是一个大概的印象,凭感觉来看字帖,我们这里已经对一些问题的是非判断有了一个明确的分析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