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项病理反射的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

 H珠Q 2017-09-22

  (1)划足底试验(巴彬斯基征,Babinski征):被检查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被检查者踝部,用钝头竹签划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为内侧,正常反应为呈跖屈曲,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是锥体束损害的指征,多见于锥体束损伤,亦可见于深睡、深度麻醉、药物或酒精中毒、脊髓病变、脑出血、脑肿瘤和低血糖休克等。
  (2)压胫骨试验(奥本海姆征,Oppenheim征):检查者用拇指及食指沿被检查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其反射和巴彬斯基征相同,其临床意义也相同。
  (3)捏腓肠肌试验(戈登征,Gordon征):检查者用手以一定力量捏压腓肠肌。其反射和巴彬斯基征相同,其临床意义也相同。
  (4)霍夫曼征(Hoffmann征):检查者用左手托被检查者手腕关节上方,并轻度伸腕,右手食、中指夹住被检查者中指,以拇指甲急速刮弹被检查者中指指甲。阳性反应为其余四指轻微屈曲,为上肢锥体束证,也可见于颈椎病变。


  1)形体觉(实体觉)是指辨认物体的形态、结构、干湿、重量等复杂感觉的能力,是几种简单感觉的重合。检查时可用不同的日用品,如香烟、钢笔置于患者手中,令其说出名称,也可用笔杆在患者皮肤上画圈,打叉等简单图形令患者辨认。
  2)皮肤定位觉:检查者以手或笔杆轻触患者皮肤,令其指出被触部位。人体各部位的定位觉各不相同,以面、手、足部最敏感。
  3)两点辨别觉:用两足规或两根大头针分别以一足及两足轻刺皮肤,以测定患者是否能辨别出是一点刺激还是两点刺激,以及两点的最小距离。人体各部位的两点辨别阂是不同的,指腹尖最敏感,为3~6mm,手掌15~20mm,手背30mm。
  4神经恢复的征象
  神经功能恢复的征象有主观感觉的恢复和客观检查体征的恢复两种,感觉较运动功能先恢复,而感觉又依温度觉、痛觉和触觉的顺序先后恢复。对于感觉恢复的判断需要反复的对比分析,对于运动恢复的判断则需要精细的检查和试验。其间的大部分工作可由触诊完成,如能配合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等则更理想。
  替尼尔(Tinel)征:是判定神经功能有无恢复的一种检查方法。在神经干损伤部位以下由远而近的轻轻叩击,如在该神经分布区有麻刺或蚁行感,即为神经已开始再生。
  (二)、反射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它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每一反射弧必须包括:感觉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五部分。并受高级中枢控制,其中任一部分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反射异常。无论成人、儿童、清醒或意识障碍者,均可查得较客观的结果。
  1生理反射
  1)深反射(本体反射):是刺激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器而引起的反射。检查时应注意观察有无反应及活动幅度。可用迟钝、消失、活跃、亢进来表示反应程度。迟钝、消失多表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亢进表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2病理反射
  病理反射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时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射。正常情况下它被大脑抑制,当下级神经元脱离了高级中枢的调节,就会释放出一种原始反应。
  1)霍夫曼(Hoffmann)征:检查者用左手托住患者手部,以保持轻度伸腕,用右手示、中指夹住患者中指,以拇指甲急速刮弹中指指甲,引起拇、示指屈曲为阳性。
  2)巴宾斯基(Babinski)征:用钝器沿足底外侧由后向前划,直到拇跖趾关节处,引起拇趾背伸,其他四趾呈扇形分开并跖屈,为阳性。夏道克征(划足背外侧缘),奥本海姆征(推胫骨嵴),戈登征(捏腓肠肌),这三种检查可出现与巴宾斯基征相同的现象,但阳性率较低。
  3)髌阵挛:患者仰卧,腿伸直,检查者以拇示两指抵住髌骨上极,急促用力下推骸骨,然后轻微用力抵住髌骨,引起髌骨连续上下移动者为阳性。
  4)踝阵挛:检查者一手托住胞窝,使膝关节半屈,一手握足,急促用力背屈踝关节并维持背屈状,踝节出现连续交替的伸屈运动为阳性。
  当椎体束发生病变时,可出现上述四种病理反射,故将其统称为椎体束征。
  5)克尼格(Kernig)征:患者仰卧,一腿伸直,将另一下肢屈髋屈膝,然后伸展小腿如大腿后侧肌肉痉挛,抵抗伸膝时,则为阳性。
  6)布鲁津斯基(Brudziski)征  患者仰卧,将其颈前屈,如出现双髋,双膝屈曲,则为阳性。此两种病理反射为脑膜刺激征。
  3自主神经检查
  1)皮肤划痕试验
  用棉签棍或火柴棍在皮肤上划过,正常反应是红色划痕,几十秒或数分钟内消失。若变红的区域很宽,并隆起或持续时间长(>10分钟),则表明血管以扩张反应占优势;如果划过之后,出现苍白划痕,则说明血管以收缩反应占优势。
  2)发汗试验
  神经损伤后,其支配区域可无汗或少汗。测定无汗的范围常用米诺尔法:在伤肢涂1%~2%碘液,待干燥后,再撒一层淀粉,然后人工发汗,如喝热茶,出汗区域变成蓝色,无汗区域不变色。
  3)霍纳(Horner)征
  表现为患侧瞳孔缩小,睑裂狭小,眼球内陷。多见于颈交感神经干病变。


三) 颈椎特殊检查
1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又称Eaten试验。此试验之机理是使神经根受到牵拉,观察是否发生患侧上肢反射性窜痛。检查时,让患者颈部前屈,检查者一手放于头部病侧,另一手握住患肢的腕部,呈反方向牵拉,如感觉患肢有疼痛、麻木则为阳性。若在牵拉的同时迫使患肢作内旋屈腕动作,称为Eaten加强试验则阳性率更高。
  2头部叩击试验
  又称“铁砧”试验。患者端坐,医生以一手平置于患者头部,掌心接触头顶,另一手握拳叩击放置于头顶部的手背。若患者感到颈部不适,疼痛或向上肢(一侧或两侧)窜痛、酸麻,则该试验为阳性。
  3椎间孔挤压试验
  又称Spurling试验。让患者取坐位,头部微向病侧侧弯,检查者立于思者后方,用手按住患者顶部向下施加压力,如患肢发生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原因在于侧弯使椎间孔变小,挤压头部使椎间孔更窄,故神经根挤压症状更加明显。
  4Jackson压头试验
  当患者头部处于中立位和后伸位时,检查者于头顶部依纵轴方向施加压力,若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症状加重者,称为Jaekson压头试验阳性。
  5深呼吸试验
  又称阿德森(Adson)试验。患者端坐凳上,两手置于膝部,先比较两侧桡动脉搏动力量,然后让患者尽力抬头作深吸气,并将头转向患侧,同时下压肩部,再比较两侧脉搏或血压,若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血压降低,即为阳性。说明锁骨下动脉受到挤压,同时往往疼痛加重。相反,抬高肩部,头面转向前方,则脉搏恢复,疼痛缓解。主要用于检查有无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
  6挺胸试验
  患者立正站立,挺胸,两臂后伸。此时若桡动脉搏减弱或消失,臂和手部有麻木或疼痛,即为阳性。用于检查有无肋锁综合征,即锁骨下动脉及臂丛神经在第一肋骨和锁骨间隙受压迫。
  7压肩试验
  检查者用力压迫患侧肩部,若引起或加剧该侧上肢的疼痛或麻木感,他则表示臂丛神经受压。主要用于检查肋锁综合征。
  8超外展试验
  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将患肢被动地从侧方外展高举过肩过头,若桡动脉脉搏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用于检查锁骨下动脉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即超外展综合征。
  9间歇跛动试验
  双臂平举外展90?,外旋位,令手连续做快速握拳松开动作,如患者于数秒内出现前臂疼痛,上肢因疲倦而逐渐下垂则为阳性。提示有胸廓出口综合征。


  (三)腰部特殊检查
  1拾物试验
  主要用于检查小孩弯腰活动是否受限的试验。地上放一物,嘱病儿拾起。正常时是弯腰、屈髋,半屈膝自然协调地去拾起地上之物。如腰部有疼痛性疾病时,患儿则是屈膝、屈髋,腰部僵直,一手撑在膝上,另一手慢慢地去拾,称为拾物试验阳性。
  2林纳尔(Linder)征
  又称屈颈试验。患者坐位或半坐位,两下肢伸直,使坐骨神经处于十分紧张状态,然后被动或自动作屈颈动作。正常时,下巴可触及胸骨,而无明显不适。如引起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
  3直腿抬高试验
  又称拉赛格(Lasegue)征。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压住其膝部,一手托住其足跟,将腿徐徐抬起。正常人宜腿抬高可达70度一90度不会引起疼痛。如在上抬过程中,出现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性疼痛,为阳性,提示腰椎间盘突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