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月已经发生至少四起跑步猝死事件,问题出在哪里

 慧跑 2020-08-27

事件一

昨天晚上晚上6点多,杭州城一家健身房里,32岁的周姓女子在跑步机上跑了2分钟,倒地猝死。健身房工作人员介绍了事发情况:“周女士是晚上6点17分来到健身房,当时还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晚上6点21分,周女士上了跑步机,仅仅两分钟后她就从跑步机上倒下。当时健身房的教练赶快过去将她扶起,躺平,拨打120”。120急救车赶到后,对女子进行了紧急抢救,但是遗憾没有救回来。从新闻报道看,120急救人员在进行紧急心肺复苏,文中没有交代从跑步机上倒地到120急救人员到达期间,健身房工作人员是否进行了心肺复苏等措施。

事件二

昨天早些时候,杭州滨江区某小区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在小区道路跑步时倒地不起,呼吸心跳骤停,边上卫生院医护人员马上出来急救,给小伙子做人工心肺复苏,大概抢救了近半个小时,最后手都按不动了。后送到浙二滨江院区抢救。至今未脱离生命危险。

事件三

5月2日,男子和跑友们相约来到南京建邺区一所高校内的操场上跑步健身。在跑步过程中,结果被塑胶跑道左侧的一个圆洞绊倒,当场摔了出去,有人看见男子摔出去数米远,送医抢救无效死亡。死亡原因是由于摔倒导致头部受到猛烈撞击导致大脑受伤还是别的原因,没有看到后续报道。

事件四

5月3日早6时左右,一名体育教师在晨练时突发意外,不治身亡。事件发生后,110民警经现场勘查,排除他杀可能,初步判断是心源性猝死。根据新闻报道,这名男子沿着学校操场跑了几圈,有点气喘吁吁,可能是感到身体不适,男子停止了跑步,走到操场旁的体育器械处,先是歇了歇,接着把腿放到单杠上压腿。没料到,压着压着,整个人就倒栽葱地倒在了地上……”

一、猝死有规律可循吗?

在春夏交替之际的5月,已经发生上述至少四起猝死事件,且多少都与跑步健身有关,不得不引发我们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单从这四起彼此孤立的事件来看,有的发生在室内跑步机上,有的发生在室外道路上;有的发生在早晨,有的发生在晚上;有的可能是心源性猝死,有得有可能是夜跑看不清路面,摔倒伤及身体重要部位;猝死者有男性,也有女性。所以,这四起事件基本没有规律可言,这恰好印证了猝死的典型特征:突然发生、难以预防、抢救难度极大,危害性大。

在去年,厦门海沧半马两名跑者猝死(一名为替跑者)引发了人们对于马拉松赛事安全的热议,人们的理由很简单,马拉松是一项极限强度运动,在没有充分准备情况下,人们贸然参加这样的运动安全风险较大,这当然没错。但这就一定代表日常健身运动或者平日跑步就是安全的吗?未必!这就是运动性猝死称为世界性难题的症结所在!

运动性猝死的两大难题

二、运动性猝死不会无缘无故发生

运动性猝死并非凭白无故的发生,而是来自于心脏自身的器质性缺陷受到刺激因素而诱发。说白了就是:心脏存在自身器质性缺陷的运动者(他们平时往往没有任何症状)由于疲劳、身体状态不佳等诱发心脏潜在风险导致悲剧发生。

运动性猝死是小概率事件,发生率仅为几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民众大可不必过度恐慌,但由于后果严重,往往引发社会激烈讨论或者过度解读。猝死男女运动性猝死比例约为7.2∶1,女性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差异可能与女子心肌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较低有关;另外,女性很少参加大强度运动训练,在训练中当身体出现极度疲劳或某些不适应症状时,女性更容易停止运动。

三、跑步/健身增强心脏功能,但风险无法完全避免

运动是一把双刃剑。长跑有利于心脏健康,但过量跑步对心脏是有损害的。大量研究结果无一例外的表明长期运动极大有利于心肌保护,运动增强心脏功能确切无疑。但是大强度运动也会增加所有人突发性心脏猝死的短期性风险,而那些规律运动的人发生这种风险的可能性确比不运动人要低。这提示我们:运动过程中,科学指导、循序渐进和因人而异的重要性!!!

运动本身不是引起运动猝死的原因,而是作为一个刺激因素诱发了运动性猝死。通常来说,猝死人群本身具有一些隐性的心血管疾病,而难以被发现。

四、运动性猝死提前预知实难实现

可以明确的是运动性猝死的原因是自身心脏存在器质性缺陷,那么我们能否预知自己是否存在风险?能否对心脏缺陷进行筛查呢?

首先,提醒有心脏病家族史的跑友格外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美国心脏病学学会2007 年推荐12 项基本情况调查(表2),其中8 项为家庭和个人病史,4 项为个人体格检查。12 项基本情况有助于大规模或小规模进行筛查。超过1 项呈阳性者应进行相关的心血管疾病检查。

除了筛查和定期的常规体检之外,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心肌酶检测、运动心肺及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核素、心脏核磁检查乃至基因检测都是国际上成熟的检测手段。但问题是,没有症状,大家是不会平时做这些高技术含量检查的!

五、不要忽视初夏闷热天气的影响

5月是春夏交替转换的季节,初夏时节渐渐变热,闷热、低气压的天气也会越来越多,而在闷热环境下的运动尤其会明显增加人们的不适感,这时你会感觉在同样强度下运动,呼吸变喘、心率加快、出汗很多,这时如果你一味靠意志坚持,而不是主动降低运动强度、缩短运动时间,就有可能导致意外发生。

六、初夏安全运动法则

1、再次提醒运动性猝死是极小概率事件,大可不必过度恐慌!运动爱好者也无需杯弓蛇影而忧心忡忡;

2、穿短裤短袖运动,哪怕是早晨。这个季节就没必要穿长裤长袖甚至压缩衣、压缩裤运动,穿着过厚过紧的衣服运动影响散热。有些女性为了减肥穿着不透气的“减肥服”运动,其实减肥服没有科学依据不足,靠不透气的服装捂出来的是汗,而不是脂肪,“减肥服”反而有可能增加中暑风险;

3、如果感觉疲劳或者状态不佳,通过适度运动反而可以提振精神,但这时的运动应该是比较舒适的中等强度运动,而不是激烈的大强度运动;

4、注意运动中补水,初夏运动出汗量会明显增加,所以每运动15-20分钟可以补水200毫升,1小时以内运动喝白水就够了,超过1小时的运动可以喝运动饮料,补充丢失的电解质;

5、如果运动中突然感觉身体不适,应当立即停止运动,切不可坚持,情况严重时立即拨打120,切勿惊慌,此时惊慌反而增加心肌耗氧量;

6、如果在太阳下运动,建议带墨镜和遮阳帽,这样可以减少热感;

7、初夏时节,更多人会参加夜跑,夜跑安全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穿着有反光材料的服装跑鞋、在有路灯的地方跑步,女性最好有同伴一起跑,不要带耳机等等;

8、做好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拉伸,通过热身可以促进散热,而跑完步不要立即停下来,而是走一走,避免重力性休克,让身体从激烈运动状态逐步回到安静状态,再进行拉伸放松;

你可能还喜欢:

●  跑者究竟怎样练核心—从基础力量到专项力量

●  妹纸们,你们需要翘臀,除了好看,还能防伤!

●  长期伏案引发含胸驼背的跑友必看!

●  天气渐热,跑步出汗是补水更重要还是补盐更重要

@明月入怀

——end——

“轻如羽  跑无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