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解惑】伤寒日久,见衄,用麻黄汤!

 陈鑫医师 2017-09-22

回复“大师讲经典”

大师讲经典名师解惑

此文摘自第二期大师讲经典,郝万山教授在课后所接受的提问环节。




学员

太阳病的自然病程是7 天,如果你不用药,当这个自然病程结束的时候,它将要好的时候,它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退热的效果呢?

                                 图*郝万山教授

1


从《伤寒论》提供的资料来看,太阳自解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种是自汗。


当它的病程将要结束的时候,它自己出一身的汗,热退了,身上不疼了,病好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自衄。


头痛发烧,全身疼痛,没有汗,到了第6、7天的时候,鼻子突然一出血,随着鼻子出血,他的心也不烦了,头也不疼了,心里也痛快了,随后烧也退了,这就叫自衄作解。


那就是说,自汗和自衄都可以排除体表的邪气,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汗血同源。


汗血同源,汗是血中津液所化,

在营分的这种邪气,

可以通过出汗的方式排出体外,

在营分的这种邪气也可以直接通过出血的方式排出体外。

当然这种出血,其它地方的出血不可能排出太阳体表的邪气,

而只有肺窍离太阳最近,所以通过鼻衄的方式利于解除太阳的邪气。


2


比方说便血能不能排除体表的邪气?


不可能,那里是里热,里热可以通过便血。

我们讲的太阳病的腑证,蓄血证的时候,

讲那个桃核承气汤适应证的时候,

会提到当血热初结的时候,

如果有热迫血行的这种变化,血自下,下者愈,

就是下面出血,热随血泄,可以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对于太阳表证来说,只能是自衄出血,自衄和自汗是一样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战汗而解。

战汗是病人在汗出之前,先有寒战,

原来一直发热、头疼、身疼,突然出现了寒战,这是邪气和正气相争的表现。

随着寒战之后,又出现了发热,这次的发热,是正气奋力袪邪的一种表现。

随着发热之后,就出现了汗出,汗出热退病就好了,这叫战汗作解,

我们以后还会有多次提到,它的机理我们还要具体谈到。


所以太阳病自解,有这么三种情况。


好,太阳伤寒与衄解,

第一种情况是,伤寒日久,可自衄而解


第二种情况是,伤寒日久,不愈,用麻黄汤发汗,结果汗不出而出现衄解。


吃了麻黄汤以后没有出汗,结果鼻子出血了,随着鼻子出血,头疼、身疼缓解了,发烧也退了,这就叫衄解。

因此后世的医家把这种情况,吃了麻黄汤以后没有出汗,结果鼻子出血了,叫红汗。

对于这种情况,又叫以衄代汗。


这个衄字过去在字典上读(nǜ),可是医学界和一般的人都读niù,

读的时间长了,所以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也承认了这个字就可以读niù了。


这就叫以衄代汗,鼻子出血了,烧也退了,你就不要再用麻黄汤了。

我们在用麻黄汤的过程中,

病人鼻子出血了,你不要紧张,

这很可能是红汗,汗血同源,

邪气可以通过汗这条路排出体外,

也可以通过鼻衄这条路排出体外。


3


第三种情况,伤寒日久,见衄,出现了鼻衄,出现了鼻子出血,但衄血点滴不畅,半天滴一滴,衄血点滴不畅,这就什么呢?


这就像汗出不透,汗出不彻,

它就不足以解除邪气,鼻子是出血了,

但是半天滴一滴,似有似无。

你说它没有吧,用纸擦一擦,还有一点红,

你说它有吧,又很不畅快,虽然见到一点血,但是头痛、身疼仍然存在,

发烧仍然不退,这就像汗出不透,汗出不彻,不足以解除邪气一样。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用麻黄汤发汗。


因为血分这条路走不通了,然后就改汗的这条路,这叫什么?这叫以汗代衄。

这是在伤寒的病程中,可能出现衄血的三种情况。


第四种情况,伤寒论原文没有提到,那就是衄血不止,高热不退,这是怎么回事?


这就不是伤寒衄解了,

这常常是寒邪入里化热,热邪内入营血,

热迫血妄行的这样一种表现。


在讲“风温病”的时候,高热汗出而热不退的是风温。

高热鼻衄而热不退的,是热入营血,热迫血妄行。

这时候怎么办,我们决不能再用麻黄汤,

那应当用犀角地黄汤一类的,来凉血止血

在伤寒病的病程中,出现衄血的情况,大体就有这么多。


赵同学

大师讲经典是啥样的培训班?

小师妹

【大师讲经典】分为:


现场课:

【大师讲经典】高级研修班

【大师讲经典】郝万山伤寒精修班


微课堂:

VIP【大师讲经典】微课堂

            

邀请国医大师以及著名中医药专家授课,主讲中医经典及经典如何运用到临床以及大师的临床用药经验及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