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分 | 风清露冷秋期半

 静雅轩345 2017-09-22

秋分 来自唐诗宋词元曲 04:05

朗诵:敬一丹

秋分为八月中。秋分至,九十天的秋天就过了一半。春分与秋分都是昼夜平分,只不过春分阳在正东,阴在正西,之后,阳气越来越占上风,雷发声,燕子飞回,夜越来越短。

秋分阴在正东,阳在正西,之后,阴气越来越占上风,雷收声,燕飞走,夜越来越长。春分后,春水长流而浩荡;秋分后,秋水蹉跎逐渐凝滞。


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故而不再打雷。

二候蛰虫坯户。“坯”是细土的意思,即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

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


—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由于月宫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的传统。

—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 送秋牛 

秋分时分便会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人。“秋牛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 粘雀子嘴 

秋分时节,在广大的农村还有煮汤圆吃的习俗。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放下手中的农活,在家里做汤圆吃。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这就是“粘雀子嘴”,以免雀子破坏庄稼。

—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大人们也参与。


夜喜贺兰三见访

唐·贾岛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 夜未深,贺兰大和尚又一次来访,两人时而共踏苔藓,时而枕石以卧,谈论文章。在安静的时节,好友相聚,共享秋天的凉意,是古人颇为推崇的。

晚晴

唐·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 山秋雨至晚方晴,浮云犹薄,峡雨尚飞,而斜阳照彻,秋意已浓,凫鸟已去,鸿雁已归。

《点绛唇·金气秋分》

宋·谢逸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

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

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 不觉已到了风清露冷的秋分时节。在凉凉的月光下,桂花香气飘得很远。遥想仙宫宴会,素衣霓裳翩翩起舞,仪仗翻飞,人影散乱,彻夜吹奏着昭华丝竹之声。

秋分日忆用济

清·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 又是一年的秋分,诗人想起了远方的儿子。思念之情无处寄托,只得在夕阳下吟咏诗歌。回首自己穷困潦倒的一生,诗人感慨万千。既然前途渺茫,还不如早日回家。全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再过王辂原居纳凉

唐·周贺

夏天多忆此,早晚得秋分。

旧月来还见,新蝉坐忽闻。

扇风调病叶,沟水隔残云。

别有微凉处,从容不似君。

✎ 诗人被贬之后颇为失意,待再次到王辂故居之时,诗人触景生情,佩服当初王辂被贬时的从容,心有感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