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西四小吃店

 半山翁丁亥 2017-09-22

消失的西四小吃店

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西四牌楼地区几十家私营饭馆和小吃店瞬间就消失了。国家实行计划经济遭到困难时期以后,1963年国家逐步开始放开农贸市场搞活城乡经济交流,开始出现高价点心高价糖,还有高价自行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改善人民生活,西城区在1964年把原来经营过个体餐饮的人员集中起来,在西四南大街西侧,开办了西四小吃店。

当年的西四小吃店分为三个相连的门市部,分别经营小吃、西餐、面食。这三个门市部,规模最大的是小吃部,在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西四小吃店是北京城里最大的一家小吃店。西餐部经营俄式大菜,面食部有馄饨、锅贴、包子、肉面等。小吃店每天早5点30分到夜间10点30分连续供应,每月接待顾客一两万人次,深受市民欢迎。上世纪60年代,西四小吃店的京城“四大名店”之一。

1992年10月28日,全市第一家由24位个体摊主承租的国有企业——西四小吃胡同开业了,小吃胡同的前身是西四小吃店。所谓的“西四小吃胡同”,并不是胡同小巷,是西城区政府和北京市工商局个体协会联手投资建设的一栋二层楼房,属于国营房屋产权,个体摊位承租经营,爆肚冯、李记白水羊头、豆脑白等著名小吃都荟萃于此。当时的创意者也是雄心勃勃,想利用这条“胡同”为概念,振兴北京小吃。

然而,事不随人愿,因租金太高,小吃摊位承租者只能提高物价,致使顾客变得越来越少。经过几年的惨淡经营后,1997年,小吃胡同终于关张了。

后来这栋二层高的“西四小吃胡同”小楼被急于扩张的地质博物馆买去,盖起来规模雄伟的地质博物馆和博物馆广场,还有西四地铁站。

1987年,西城区商委在鼓楼的后头建了一处临时的小吃城,曾经声名远扬。但是,经营者大都是外地人,打着正宗北京小吃的旗号,食品质量越来越差,有负北京小吃的盛名,受到北京市民的指责。而且就餐环境脏乱差,没人管理,防火隐患突出,深夜经营扰民,苦苦撑了不到两年就被西城区政府取缔了。

(转自新浪博客:ruiren491112)

消失的西四小吃店

阅读往期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