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用19年铸就的成果,曾国藩,梁启超与金庸都大加赞赏

 恶猪王520 2017-09-23


我们初知司马光,大多见的是小学课本里他砸缸救人的机智孩童形象。但实际上,此人还有一件影响后世1000多年的贡献:用整整19年时间写出震古烁今的史书——《资治通鉴》。


想了解国史,不能绕开《资治通鉴》,它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它不但是中国第一部编年史,也是国史上最权威和最重要的编年史书。千余年历史被司马光系统梳理了一遍。如果你想全面理清国史脉络,此书不可不读。


后世名人对此书赞不绝口,近代大学者梁启超称赞它:“天地一大文也”。结构宏伟,材料丰富。

毛主席生前读过17遍《资治通鉴》并仔细批注,自称“每读都获益匪浅”,说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可《资治通鉴》具体都讲了些什么?


它讲述了战国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国家民生的兴衰史,同时又分析历史人物的品德善恶,大政得失,总结成败经验,希望能为后人提供借鉴。


书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如今仍十分流行。总的来说,它有以下四大优点:





1


既是史书,更是古人智慧宝藏

饱含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晚清名臣曾国藩有言:“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他读了数遍《资治通鉴》,认为它“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比如,《资治通鉴》讲到唐太宗用人之道

说他“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用人如使用器物,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

 

处世智慧,从具体故事中剖析出:

“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这一道理

即做事要把重点和精力放在难点上

把难点解决了,简单的自然迎刃而解

 

讲做人处事,强调掌握势态和度

“物极则反,器满则倾”

凡事要掌握度,走向极端必会走向反面。


司马光把历史故事讲得很生动,但他更是讲做人,讲处世智慧。也难怪顾炎武、曾国藩、梁启超、毛主席等名人对他赞誉有加因为这本书涵盖权谋兵法、人际关系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传统智慧。



然而,原著的古文生涩难懂,需要一定功底才不至于读得半懂不懂或昏昏欲睡。


因此,大家如果想深入感受《资治通鉴》的精华,看鉴君今日便向大家推荐这套良心精品之作,市面上罕见的白话版《资治通鉴》。


▲全书10册,涵盖战国、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历史




2


品质可靠的白话版史书佳作

台湾二十七位教授精心合译



它是台湾资深学者黄锦鋐教授主持,集台湾27位著名史学教授之力,用时3年,费尽心血,最大限度地忠于原文,逐字逐句翻译了这套巨著,版本权威珍贵,面世后深受大众好评。




3


读来如小说般,有趣、生动

令你轻松博通古今历史



《资治通鉴》虽为编年史,但笔法比我们想象中严肃枯燥的古代史书有趣生动得多。这套白话译本使用的语言优雅凝练,还原了原著的小说笔法,使读者能精细地趣读历史,又能领会其中的管理、用人术、处世之道……


如战国时孙膑与庞涓的马陵之战,

东汉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

东晋的苻坚与谢玄等人的淝水之战……

记载详细生动,使读者如历其境,无书能及


又如讲三家分晋的故事时,

特地据此提出千古名句:

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

认为仁德第一,才能第二

并衍生谈到管理者核心应是方向、目标、愿景、价值




连闻名华语文化圈的武侠大师金庸都说,他写作的功底正是来自读《资治通鉴》,这也使他更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


全书共294卷,虽分10册,看上去令人望而生畏,但篇幅短,大家完全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轻松阅读



这套白话版《资治通鉴》中还配有大量珍贵插画,并附有制度机构与时间脉络图,融于白话译文之中,便于读者理清历史脉络与古代政制,这是市面上此书其他白话版所罕见的。


梁启超也说“除了讲道理,还通权变,讲操作,这很了不得”。明清著名学者顾炎武说它:“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




4


读它就像看高人下棋

博通古今,鉴为借镜



清代史家钱大昕更是直言:“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读《资治通鉴》,一如看高人下棋。历史人物的每一步好棋,每一步错棋,尽在掌握。我们看多了,也自然会“下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