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岁以上每20人 就有1人患老年痴呆

 快乐英平 2017-09-23
就像脑海中有块橡皮擦一样,患了老年痴呆的人,记忆会被一点点的擦去,直到完全失去认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空巢、留守老人逐渐增多,老年痴呆的发病率也日益上升,60岁以上每20人就有1人患老年痴呆。9月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郭怡菁指出,老年痴呆是种病,不同于普通的衰老健忘,早发现、早就诊对于疾病治疗很关键。【整理编辑:时英平】

年龄越大 发病率越高

75岁的张爷爷最近慢慢感到自己的一些变化:忘事、走错路,语言上也出现障碍,想表达但总说不明白意思等,这些症状持续了一段时间,最近感觉加重了。据张爷爷的家人介绍,近日老人都不知道用遥控器去调电视频道了,这让家人一下子担心起老人的身体状况。前不久,在家人的鼓励及陪同下,张爷爷来到中大医院检查。经过临床症状表现、多维度神经心理学量表等,初步诊断张爷爷为老年痴呆症。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数在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也越来越多,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比如65岁以上发病率为5%,75岁以上发病率为11.5%, 85岁以上发病率为30%。“在中国,60岁以上每20人就有1人患老年痴呆,他们常常表现为性格突然改变、方向感变得很弱、行为怪异、想表达的话却含糊不清等。”该院神经内科谢春明博士介绍,从轻度健忘发展到死亡,老年痴呆症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然而,目前诊断老年痴呆,在临床上还没有特异性指标,多数是通过询问病史、生理学检查、认知等量表测查及医学影像学检查,最终诊断是否是老年痴呆症。

就诊率低 祸起4大认知误区

在中国,目前痴呆患者大约600万,每年新增患者180万。可是调查表明,目前老年痴呆的就诊率很低,平均仅为18%。郭怡菁指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该疾病的以下几点认知误区所造成的。

“老糊涂”不是病。将早期症状看做自然衰老,认为不用就诊看病,导致延误治疗时机。老人经常会有记忆力减退的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老糊涂”都是老年痴呆。如果刚发生的事容易忘记,但过去发生的事却记得很清楚。这种情况就要及时检查,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的征兆。

老年痴呆治不好。很多患者及家属都认为一旦得了老年痴呆,就是等于患上“绝症”一样,是不能治好的。虽然目前老年痴呆还不能治愈,但是通过合理治疗是可以缓解痴呆症状、减慢疾病发展速度的。坚持合适的治疗方案,加上家属悉心照顾,患者可在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生活状态。

停药没关系。很多患者单纯认为反正是痴呆了,停下药是没关系的。研究表明停药将使患者病情明显加重,包括认知、精神行为症状和日常生活能力。其实痴呆是分轻度、中度及重度。如果不规律服药,一年内痴呆患者病情会从轻度发展到中度的水平。

只要吃好住好就行。 很多患者家属认为,只要将老人的生活起居管好就行,其实老人在诊断后的焦虑、孤独感,更需要与人分享。家人多与患者聊天,要理解并关心患者。另外,看护者对疾病了解越多,更加关爱患者,对医生治疗的帮助越有效。

七大危险因素 

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七大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肥胖及有痴呆家族史、低文化程度、有脑外伤病史等。另外,如果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健康,比如熬夜、不运动、饮食不健康、用脑过度、压力大、焦虑抑郁等,日后也易得老年痴呆。

专家提醒,如果是直系亲属中有两个以上都患有老年痴呆,那就要引起警惕,建议到正规大医院进行基因筛查,一旦确诊,应遵照医嘱先进行非药物的干预治疗,比如认知小游戏、画钟试验等。最后专家强调,当您发现家人或周围老年朋友出现以下情况时,请及时带他们就医:近事遗忘,说话重复;记不住熟人和日期,做事丢三落四;在熟悉的地方迷路;分不清楚年月日,甚至季节等;不分季节乱穿衣;思维混乱等;无法合理管理钱财;安排膳食,难以胜任家务等;计算速度变慢;复杂的计算不能完成;逐渐出现计算错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