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其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丹阳论道 2021-02-24

谈起诸葛亮来,估计又要有人开始黑,开始骂。说诸葛亮领兵打仗不行,而且个人品德太差,权力欲也很强,总之,在某些人眼里,诸葛亮很操蛋!

为什么诸葛亮会饱受质疑,这个我觉得很正常。大概是三个原因吧:

其一,自古以来,但凡是伟大的人物,那都是谤满天下,誉满天下”,骂的人一大堆,捧的人也一大堆。其实诸葛亮先生在生前就已经遭受这样的境遇了。他如果泉下有知,知道今天有人会骂他、黑他、嘲讽他,相信也会一笑了之。

其二,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被过度神化,罗贯中把他都已经捧上神坛了。所谓抬得越高,摔的就越惨。这也是正常。罗贯中把诸葛亮写的那么出神入化,本意是出于钦佩,当然也有一定的政治目的,但最后却帮了倒忙。有些人一翻开历史,和演义一对比,发现截然不同,心里有落差,当然就要骂。还有一些人看见诸葛亮在演义里面太得意,欺负那个,算计那个,最后愣把周瑜给气死了,肯定也会引起一些人的逆反心理。周瑜的粉丝也不少啊!是不是?!人家该不乐意了!

其三,跟当下的环境也有关。这些年呢,我们在经济上有了长足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与此同时呢,商业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不良风气,譬如拜金主义、权力至上、权谋算计。对不对?!当你身边都是一些尔虞我诈之徒或者都是伪君子、都是势利小人的时候,你很难相信还有高尚的人存在。咱们也只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有一个老师,原来挺阳光的,是历史老师,热爱宣传“光明史观”。现在不行了,她所在的那个学校啊,风气越来越差,人与人之间就为了那点蝇头小利(譬如评职称之类的)互相算计、互相坑害,外界环境是会影响一个人的内心的,恶劣的生存环境、职场环境就会催生出阴暗的内心。这个老师她从此开始相信“阴谋史观”。看谁都像阴谋家!一开始她是崇拜诸葛亮的,现在也变得开始质疑诸葛亮。

我就时常跟她聊,我说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当然除了一些败类之外,相当一部分人他有一种“道统”,他有一种“信仰”。

她就问,什么道统?什么信仰?

我说: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问她,你相信诸葛亮身上有道统、有信仰吗?!她就回答,有他妈什么鸡巴信仰,那都是装的,闲扯淡!你刚才说的那套话,只能骗骗二逼青年!

她那意思是,现在的人都普遍没信仰,有信仰也是装的。既然咱们大家都是装的,那诸葛亮也必须是装的。我一看就没再继续聊。

其实客观的评价一下诸葛亮,我觉得在三国那百八十位谋士当中,无论从能力还是品德来看,诸葛亮都是中等偏上的。虽然没有罗贯中吹得那么邪乎,也还可以了。

有人说诸葛亮统兵作战的能力不行,太差劲了。论据主要有两个,第一是陈寿在《三国志》里对诸葛亮曾有过十六个字的评价: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第二是诸葛亮领兵六次出征,都没打过司马懿。

我们可以逐一分析一下这两条。先说陈寿先生这个评价,他只能说明诸葛亮治国理政的水平比行军打仗要强。换句话说,诸葛亮行军打仗的本事不如治国理政。但这并不能证明诸葛亮统兵打仗有多糟糕!有一次高考以后,我曾经问一位我的女同学,我说你考得怎么样?她说啊,我这个数学考得还行,语文考的不如数学。我一开始就臆断,那她肯定是数学考得好,语文考得垃圾。结果考试成绩一下来,数学考了135分,语文考了120分。你们看看这个例子,那语文不如数学,那也够高的了!没差多少,道理是一样的。

还有,这个陈寿啊,虽然是被称为“史之良吏”,评价人物也比较客观,起码比这个《魏略》的作者客观公正。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就是陈寿的一个亲戚,也就是陈寿的父辈,犯了法,是被诸葛亮整过的。而且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呢,又瞧不起陈寿,在政治上打压他,长达六年之久。我也相信陈寿先生是个不记仇怨的正人君子,但是毕竟偏见是在所难免的。现在我们司法当中不是还有一个“回避原则”。陈寿既然是当事人,他评价诸葛亮呢,也不太合适。因此,关于诸葛亮到底如何,我们还是得综合像《后汉书》、《九州春秋》等其他一系列书来看。

我们看看傅玄怎样评价诸葛亮:治国有分,御军有法,积功兴业,事得其机。

再看看诸葛亮的敌对势力,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怎么评价他:善哉,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敌人都能给诸葛亮这样的评价,证明此人确实了不起。起码是这个人的能力还凑合,应该在合格线以上。

有人说,你说诸葛亮用兵还可以,那怎么总也打不赢司马懿?!怎么去一次就让人怼回来一次?

那当然了。他没法打赢司马懿!俩人所拥有的基础和所占的平台都不一样!我们想想魏国多大,光人口就四百四十余万,土地292万平方公里。蜀国呢,不到七十万平方公里,人口九十多万。魏国比蜀国大四倍还拐弯!

而且蜀国那个地方,那是又偏僻,人才又稀少!用习凿齿的话说,叫“僻陋一方,才少上国”。

如果把蜀国和魏国比做两个公司,假如蜀国的固定资产是十个亿,那魏国就是四十个亿!诸葛亮想用十个亿来收购大魏集团,那是难于登天!人家司马懿想用四十个亿进行反收购,那是轻而易举!

我们能不能做这样一个假设,就是这两个人,他们的国家一样大,兵力一样多,地理优势也一样,让两个人掐一架!看看谁能打过谁?!估计司马懿悬!

或者我们换位思考一下,让司马懿去蜀国,承担北伐任务,让诸葛亮镇守魏国,也就是镇守中原,看看司马懿能跟诸葛亮玩几个回合?!

诸葛亮不错了,在那样的条件下,打得司马懿只能防守,无法还招。我们知道,司马懿对付诸葛亮只有一招,就是坚守不出,高挂免战牌!如果说诸葛亮用兵真的很菜,司马懿怎么不出来跟他试试?!

更有意思的一次是,司马懿听说诸葛亮死了,认为这是进攻的好机会,赶紧追出来。半路上又获悉情报,说这个诸葛亮可能还没死,他就吓跑了!过了几天,手下就禀告司马懿说,您当时错过了一个机会,诸葛亮真死了。人家姜维是诈你呢!司马懿就自我安慰说:“吾能料生,不能料死也!”

这就是“死诸葛能走生仲达”的由来!

这是历史典故。不是小说演义,是真事。

如果诸葛亮真是活废物,你跑什么啊,揍他啊!

干死他!

还有些人,用很严苛的标准对诸葛亮求全责备!有些人就说,你看,同样是北伐,人家桓温就能打下来三个省,诸葛亮连三个市也没打下来!所以诸葛亮不如桓温,就是个废物!

这个逻辑也不成立!看过西游记都知道,有个人叫哪吒三太子,这个人跟孙悟空打架的时候,败给孙悟空了!那你不能说哪吒打不过孙悟空,哪吒就是废物!哪吒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打遍四海无敌手!

同样的道理,那桓温是个什么人物!?三百年难得一遇的大奸雄,整个魏晋南北朝,能跟桓温比肩的,也就是符坚和刘裕!就算诸葛亮真比不上桓温,或者说比桓温还差着些,那也正常。不能说诸葛亮就是废物!更何况,桓温北伐时期,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北方。诸葛亮北伐时期,面对的是统一的北方。

不论如何,总而言之,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达到了!什么目的,就是“以攻为守”,让曹魏不敢妄动。这一招为蜀汉政权延年续命三四十年!就算不错!

你看看曹丕和曹叡在世时期,跟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交过手,甚至主动招惹过吴国。就是没去招惹过蜀国!有一次曹叡被打急眼了,就说这个蜀国怎么那么闹腾,不行,我得收拾他。这个时候华歆还上了一封“止战疏”。把曹叡怼回去了,说不能打。

诸葛亮的目的达到了。

本来三国里面蜀国最弱,刘备夷陵战败以后,就更弱了。但诸葛亮用不断进攻的方式,给敌人一种错觉,让别人感觉我很强大!

还有人说,诸葛亮权力欲很强。他们爱举三个例子,证明诸葛亮权力欲强!其一是说诸葛亮这个人“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大事小事他都管;其二,说北伐只是个工具,诸葛亮是用北伐来集权、弄权。其三,在北伐过程中,诸葛亮盲目的打压魏延,排斥异己。

先说第一。在高校有个姓尤的老师,他就以教训的口吻训斥诸葛亮,说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个为相之道,在于任人以贤,自己呢,虚静处事。就是说作为一个宰相,主要职责是教化百姓,调理阴阳,平衡左右,其他琐碎的小事,应该放手让其他人才去干。自己不要什么都管,也不要越俎代庖。诸葛亮这种工作方法很不科学,也体现了他权力欲强!

然后这个老师又说,你看司马懿都嘲笑他,说他“食少而事烦,岂能久乎”?!诸葛亮死性不改!

问题是,为相之道,难道诸葛亮不清楚吗?

以诸葛亮的智商和聪慧,我相信不用咱们来教育他。诸葛亮为啥事必躬亲,这是迫不得已。他无论在行军作战上,还是治国理政上,都必须这样。有的诸葛亮粉丝说,诸葛亮什么都管,那是怕有负先帝托孤的重任。那是一方面!

还有别的原因。

我们先说,为什么在行军作战上,诸葛亮要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好像谁都信不过,然后呢,做决断也不跟别人商量,好像一个独裁者。

他是无人可托!

你说他托付给谁?!

如果他身处江东,手下有周瑜,吕蒙,鲁肃,陆逊那样的智谋之士,有像甘宁,凌统,周泰,程普那样的猛将,他还可以跟人商量一下,搞一下民主集中,或者把一些重要的军事工作交给手下!

问题是他没有!

蜀国的高手在前期都死完了!诸葛亮手下就那几块料!他也是没辙。诸葛亮总不能这样跟手下商量,说廖化、王平,你看郭淮和孙礼打过来了,你们先抵御一下,我不去了,我饿了,先吃个加饼子。或者你们先去,我先自己弄个自助火锅!不现实!

廖化和王平打得过人家吗?!估计刚过去就要被人揍回来!

再譬如说,他跟姜维征求意见,就说你看,郝昭的城防很坚固,你看怎么攻破?!

或者他问,你看司马懿这么屌,我们怎么办?你给出个主意,弄死司马懿!

姜维办得到吗?所以在行军作战上这是没办法,他只能凡事亲自挂帅!

再说治国理政,他为什么连个芝麻大的屁都管,也是没辙!

有反对派盯着他,就盼他犯错!四大集团里面,除了荆州士人和西凉骁骑跟他还凑合,其余两派都很讨厌他。

尤其是益州集团,看诸葛亮不顺眼。原先法正在的时候,益州集团是何等威风?!现在法正死了,益州集团的地位大不如前,诸葛亮倒得势了,他们能不恨诸葛亮吗?

所以他们时时刻刻给诸葛亮挑刺,就盼他玩不转嘛!先前有个李严,跟他得瑟,后面又出来个来敏。

诸葛亮为了不出错,不给政敌以把柄,只能事必躬亲。但即便是这样小心谨慎,兢兢业业,益州集团还是要骂他。

如果诸葛亮大大咧咧的,不是更容易被赶下台。

再说第二。说诸葛亮先生用北伐集权、弄权,这个逻辑很惊悚!因为我们知道,集权、弄权他是在中央,也就是政治中心,更方便,也更合理。我给大家举三个例子,譬如桓温北伐,有一次桓温打到敌人的枢要位置,戳到敌人的死穴了,本来一鼓作气就可以大获全胜!这个时候桓温突然不打了,他说我要回朝廷,为啥要回去?!一来是怕朝里有人算计我,诋毁我,我长期在外征战,怕后面有人给我下黑手。二来我的岁数到了,战功也积攒了不少。我想回去加个九锡!当个王爷!

结果桓温回到政治中心,也就是国都,首都,胁迫天子,大肆的清洗异己,安排自己人上位。

最后给自己弄了个侯爷的爵位!

你看,想弄权,你得回政治中心。你在外边,怎么弄权?

刘裕也是,有一次北伐,敌人听见是刘裕来了,吓得大小便失禁,仓惶逃窜。有人劝刘裕,咱们趁机把姚氏家族、赫连家族都干掉,怎么样?!刘裕说不成,不干了,咱得赶紧回政治中心,我已经戎马半生了,现在要回去,行革故鼎新的大事!他回去干嘛,调整人事,以便称帝!

曹操也是一样,有一次把甘肃全境打通了,这可是大好事。有人劝他,既然已经得到了甘肃,索性,把汉中也给他拿下!

曹操也说,不行了,得回去了!朝中已经对我议论纷纷了!我再不回去,朝廷还是我当家吗?就要变天了!

也回去了!

最后加了个九锡,封魏王。

我举这三个例子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看他们三个枭雄,到了晚年,怎么总惦记往政治中心跑?就是你只有回政治中心,你才能摆弄天子,才能更好的监督和震慑百官,才更便于进行人事调整。但是诸葛亮刚好相反,岁数越大越往外跑,六次北伐,有一次甚至离政治中心远达几千里!

这是很危险的。万一后面有政敌给你使坏,你防不胜防!

有一次李严,就差点把诸葛亮的粮草掐断了。

你说多悬!差一点就能引起哗变!幸亏最后刘禅明辨是非,把粮草拨过去了。如果刘禅不明事理,不仅不给诸葛亮粮草,反而把京都的城门禁闭,让诸葛亮进退维谷,你说诸葛亮是什么处境?!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还有更危险的,诸葛亮北伐,那是跟谁对阵,跟司马懿,郭淮,孙礼,张郃对阵!这帮人好打吗?

弄不好就死在这儿!

北伐的难度系数和危险系数太大了!我们知道,诸葛一生唯谨慎。他如果想要弄权,应该稳稳当当的坐在中央,稳扎稳打的排斥异己!

最后,我们就要谈到诸葛亮为什么要打压魏延。

有些魏延的粉丝一看到这,气就不打一处来。他们替魏延感到冤枉!你看,魏延跟着刘备鞍前马后,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对蜀汉忠心耿耿。诸葛亮还要打压他,不正体现了诸葛亮弄权吗?!

首先我得承认,历史上真实的魏延,就是说《后汉书》和《三国志》上的魏延,的确是对蜀汉忠心耿耿,绝无二心。包括司马懿在两军阵前,曾经劝降魏延,他都不为金钱所动。魏延的确是个忠义之士,也是条汉子,这点要承认。不像《三国演义》里那样,是个小人。

但是谈到诸葛亮对他的压制,我觉得是必要的。为什么呢?因为魏延这个人本事太大,资格太老,主意也太大。最为关键的是,他生平只服刘备一个人,也就刘备驾驭得了这匹千里马,别人拿他没辙。他不服诸葛亮,更藐视姜维、杨仪等其他人。跟同事甩脸子、骂街、人身攻击是经常的。还不仅如此,他还公开在北伐时期提出两种路线、两条方案,要和诸葛亮平分秋色,各自领兵攻打魏国。当然,他的方案的可行性我们先不讨论,我们就说他这种行为,对诸葛亮的权威构成了挑战。

说到这,也许魏延的粉丝还是不服气,说魏延的领兵作战的本事,连黄忠、赵云都不敢小觑,要说出谋划策,我看魏延也有中等谋士的水平,应该不亚于曹魏集团的满宠和刘晔他们。他挑战诸葛亮的权威怎么了?!不行吗?以魏延的能耐,就是取诸葛亮而代之,又有何不可啊?!

要说魏延的本事,那没得说,他跟诸葛亮各有所长,都说文韬武略嘛,诸葛亮就善于文韬,魏延是武略,应该是个半斤八两吧!说句到底的话,魏延想跟诸葛亮争权,或者说想取诸葛亮而代之,不是不可以

在那个时代嘛,有志向、有野心总归正常的很。不想当老大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魏延想当老大,可以!说得过去,用不着受什么道德谴责

问题是争权,争这个老大的位置,你要分什么时候争,不能瞎争。理性的去争,那是政治家,盲目的争,那是呆徒莽汉!

我们中国政治场上有一个规矩,一般呢,在接班人没有确定之前,就是老领导还健在,选谁接班还在犹豫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可以争一下。譬如我们知道九王夺嫡,什么八爷、九爷、四爷、十四爷,在康熙还没确定储君之前,你都可以折腾。使用什么手段那是随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但是一旦储君确立了,你就消停一下。别再闹了。或者你先忍一下,寻找机会,东山再起!你不要不服气,更不要对新一代领导核心跃跃欲试!

你看,八爷党在雍正上台以后,还在乱动,俨然是要和中央分庭抗礼,那雍正只有把你们打成“阿其那,塞思黑”了。那叫死有余辜

道理是一样的。魏延也可以争,为什么不能争。在刘备活着的时候或者刘备临死前这段时间,你可以下下功夫啊!你不管哭也好,求也好,使用心计也好,你把顾命大臣的席位争下来一个啊!或者你好歹挣个北伐军总司令的位置啊!他没有活动,估计活动也没什么用。因为刘备不可能选一个只有军事头脑而没有政治头脑的人接班!反正不管怎么着吧,新一代领导核心已经确定了,是诸葛亮和李严,没你魏延什么事。

那你魏延就应该消停一点,行为检点一些,不要让外人误以为你有发动政变的意思。

这个时候,只有出现两种情况,你魏延才能发力,把诸葛亮换下去,你来做主。一是诸葛亮是政治弱智,毫无执政能力。二是诸葛亮心怀不轨,投敌叛国。

先说执政能力,史书上评价:“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起码表面上大家都满意诸葛亮的执政能力。

第二条更不用说,诸葛亮怎么可能投敌叛国。王朗曾经劝降,都被他写信骂回去了。

人家没有破绽留给你!你还瞎动什么?宁可受点委屈,把自己的才华减一减,把自己的志向憋一憋,反正憋不死人。

你看人家司马懿,天天憋着,也活得挺好。这个魏延看来是性情中人,心里压不住火。

实际上,诸葛亮对他已经够意思了。在军队里唯一能撼动自己权威的,那就是魏延。如果你要搁雍正那脾气,随便找个茬也要给你弄死!诸葛亮不仅没弄死他,反而还是留着他、用着他,这心胸就不简单。一方面,是爱惜魏延的才华,另外一方面,他是知道魏延对刘备和刘备创立的蜀汉忠心耿耿,只不过不服自己而已。诸葛亮也就忍了。

不仅如此,诸葛亮临死之前还生怕姜维他们跟魏延起冲突,特意嘱咐,我死以后,全军撤回汉中,北伐暂缓。“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就是说如果魏延不听你们的话,你们自己走就是了,别跟他起矛盾。

在《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说什么我死以后,魏延必反,安排马岱杀他,那都是瞎扯。诸葛亮没那么狠毒

最后,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是说假设魏延是北伐军总司令。他会不会打压诸葛亮?!答案多半是会的。因为二人的脑子不走一根筋,是两条线。诸葛亮善于“以正合”,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魏延善于什么?善于“以奇胜”,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魏延的脾气,如果诸葛亮在他手下,那岂止是受打压啊!命都难保。

到时候如果魏延北伐失利,那帮主流评论家就该换一副嘴脸了!就不骂诸葛亮小心谨慎了,该骂魏延轻敌大意,责怪他为什么不听诸葛亮的话。

下面我们聊一聊诸葛亮值得我们今人学习的四个地方。废话就不说,咱们就亮干货。

第一点,我觉得是诸葛亮先生能够“尽粹国事,不谋私利”。我们读读《后汉书》和《三国志》就能发现,诸葛亮这辈子,把心血全都用在治国和北伐上了,一点私产都没留!史书上记载,诸葛亮留下的那几亩地,大概也就是两家农户加在一起,那么大点。钱是一个大子没有,都给百姓分了!

咱们看看后世那些贪官污吏,动辄贪污上亿、上十亿,房子七八十套。这境界哪跟诸葛亮比?!

有人说 诸葛亮那是为了沽名钓誉,那是为了青史留名!所以才不贪污!那证明诸葛亮起码还是要脸的人,有些贪官污吏他是臭不要脸啊!

还有一件事,我们要给诸葛亮点赞!就是诸葛亮这个人不搞“权力世袭”,这个难得。中国历史上有个很糟糕的现象,就是官二代接班。譬如父亲是个市长,恨不得立马把儿子弄成副市长、副局长,好让他接班。最可恨的是,他也不管他儿子有没有那个能力,就死欺白咧往上拽!哪怕他儿子是个废物,是个缺德鬼,他也想方设法让他接班。这个现象我们深恶痛绝!

但是诸葛亮先生没有这么做。我们看看,他给自己儿子的职位,一点含金量都没有,虽然名义上他儿子诸葛瞻继承了诸葛亮的爵位,但是已经不掌大权了。掌大权的是费祎和姜维。诸葛亮真正做到了任人唯贤!

有些人总爱说诸葛亮私欲过重。我想问一下,诸葛亮先生如果跟那些落马的大老虎相比,私欲还算重吗?跟那些只知道把权力和金钱留给儿子的人相比,私欲过重吗?

第二点,我们要跟诸葛亮学的,不仅要能算计人,还要学会算计事。诸葛亮不光会算计人啊,主要他还会算计事。他自己下面还有个科研小组,在他的领导和培养下,专门研究东西。有这么几大成果,你譬如说连弩,能一次发射十只弓箭,杀伤力极大。那一杀就是杀一排。射程在50米到120米之间,能够在一分钟内发射五回。这个够狠,比小李飞刀厉害多了。

还有虎战车,战车长得如同老虎,还会喷火,射程达到一丈。甭多了,你要推三辆虎战车上去,那整个战场就是一片火海!

诸葛亮还发明了一种“闷雷子”,在一个大罐子里头埋下火药,这种火药呢,燃点很低。经过罐子闷一阵,他就能自燃,然后爆炸。这是定时炸弹!

一个闷雷子下去,反正就算炸不死人,也得吓死一个倆的

更厉害的是,还有一种类似手雷的东西,这个手雷里不光是火药,还有其他毒药的成分。什么成分,据说是拿虎狼草、黄猛菜、发冷藤等六种毒草磨成粉末制成的,在地上一炸开,周围五米见方之内,那敌人都得全身麻痹、头晕目眩,症状严重的就当场休克。

这是毒气弹啊!

你看,诸葛亮不只是在算计别人上下功夫,搞科研也是好手啊!现在某些单位的领导,纯粹靠算计人上位!天天拿一本厚黑学在那研究,除了算计人那不会别的。

你让他搞个科研,弄个项目,他不会啊!是吧?!活废物!

得学学诸葛亮,不能光算计人,你也得会搞研究。

那种光会算计人,不会干实事的人,应该赶紧去国外,给人才腾地方

第三条。收人先收心。这不光是刘备的绝招,也是诸葛亮的绝学。你想让别人服你,最重要的是降伏其精神。你降伏他肉体,那没用!

这一点在征南蛮上体现最佳。诸葛亮和孟获数次交战,历经坎坷,终于大获全胜。这个时候蛮王孟获就跪地请降,说我服了,南蛮归你了,你满意了吧?!我不玩了!

出乎意料的是,诸葛亮说,你想错了,我来不是为了抢地盘。我们华夏讲求的是“以战求和”,战争不是目的,他是手段。我们永结秦晋之好吧!你还是南蛮的老大。好不好?!这下子孟获就很感动,他就知道了,诸葛亮不是为了侵略我们,是为了双方长久的和平、是为了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才来的!

这回心里就服了。真服了!

历代帝王都征过南蛮,但是不到七八年,这个地方总是反复背叛,反复造反。为什么?他们心里不服!诸葛亮这一手下来,南蛮安静了三十多年。

古语说:“王者之道,降心服志。”你打人一巴掌,还得给人一个甜枣。刚柔并济,才能服人。治国也是一样,也得刚柔并济,怎么管理老百姓?!你不能单纯的跟老百姓炫耀暴力。炫耀兵威!靠暴力能统治长久吗?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有一个案例就很能反应这个事实。

唐朝末年,有个军阀叫秦宗权,他无恶不作,奸淫掳掠,甚至纵容手下活吃人肉。他建立了一个政府,叫大齐政府,使用各种手段残害百姓!当时有个诗人,来到了大齐,就问当地的百姓,大齐政府罪恶滔天、罄竹难书,你们怎么还肯听他的话?!为什么不敢揭竿而起?

当地老百姓说,因为大齐政府有强大的军队!一个政府,它的存在,如果只能靠军队来维持、来保证,它是恨可怕的,也是很可悲的!最后大齐政府玩完了,秦宗权也玩完了!

军队不能保证一切!

你要跟百姓讲道理!你要让他们打心里面拥护你。这才行!

最后一点,是诸葛亮身上的法治精神。中国古代先贤说得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这十二个字,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公平公正的体现。不管针对皇亲国戚也好,还是平民百姓也好,法律不能有双重标准!

这一点,诸葛亮做的很好。

有这么一个事儿,说宫中的一个太监,手脚不干净。老往外倒腾东西,把宫里价值连城的一些古董,拿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叫犍为,拿到这儿去贩卖。

后来这个事被曝光了。

诸葛亮就派人去查。他的手下劝他,这个犯事的太监可跟刘禅不错。而且我听说这个案犯还有个同伙,这个同伙曾经在您的手下当过差。诸葛亮郑重表态,照查不误。直至把两名案犯绳之以法!

你看诸葛亮,他不因为这里面有自己的老下属,就考虑政治影响,就心存包庇,人家是一查到底,没有双重标准。在他眼里,谁犯了法,那都一样!

回望后世,执法上的双重标准真是无处不在啊!曾经有个姓赵的女农民工,进城找活干,干了有大半年,最后干不动了。怎么呢?得了肺病。没钱治啊,就到处找人借,也向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求助,没人搭理她。万般无奈之下,她只能在银行卡上透支了九万块钱。勉强把自己的病情稳定住了。不久后就收到银行方面的通告:告诉她,这是恶意透支,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逾期不还,将面临三年半的刑期!当然,最后判没判下来,就不得而知了!如果判下来了,就太狠了点!

有见及此,我们更加怀念诸葛亮先生!

作者  赵丹阳  文史作家,时评人。微信公号:wuleihuaji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