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肌瘤怕开刀?名老中医支一招!

 药香馆 2017-09-23

典型病例

案1:范某,女,44岁,干部,1974年5月8日初诊。

患者身体素盛,2年前,正值经行第3日,天气突变,感受寒邪,出现往来寒热,口苦不欲食,心烦喜呕,经水适断,服小柴胡汤,病去经水复来。此后月经周期失其常度,少则一见即去,数日后复来,多则断断续续,3~4周不止,且血量较多,血色渐渐紫黯,间有瘀块,少腹冷痛。多处医治,均未收效。后行妇科检查,子宫触及3cm×5cm×4cm的肿物。超声波提示:子宫肌瘤。因来我院就治。舌质稍黯,边有瘀斑,舌苔薄白而润,脉沉涩有力。

证属寒气客于子门,邪热与血相搏,小柴胡汤虽使邪热得除,但寒气未尽,因而经脉凝涩,气血不通,冲任受损,子门闭塞,石瘕生于胞中。治以温经脉破血之法,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减。

处方:桂枝10克,桃仁10克,红花15克,赤芍10克,怀牛膝10克,穿山甲8克,炙香附6克。

二诊:上方服15剂后,血量增加且多瘀块,瘀血下后少腹轻爽,冷痛减轻,显示药证相合,调整前方,重剂攻逐。

处方:桂枝12克,当归10克,桃仁15克,红花20克,怀牛膝15克,穿山甲15克,炙香附6克,莪术10克,三棱10克。

三诊:服药1月后,述药后瘀血逐渐减少,血色渐红,血量渐减,又10日而去。舌边瘀斑转淡,脉仍沉涩有力。妇科检查:肿物明显缩小。

攻逐瘀血月余,其气无伤,足证“有病则病当之”,但应药随证变。前方减量,红花改为10克,桃仁改为10克,穿山甲改为10克。

四诊:又服30剂,月经周期正常。本次经期5日而去,血色及量近于过去,少腹冷痛消失,脉转沉缓。近日来稍觉乏力,偶感心慌。妇科检查:肿物已不明显。超声波提示:肌瘤基本消失。病势已去,虚象亦现,乃重新调整方剂。

处方:党参45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川芎15克,熟地24克,桃仁24克,红花24克,怀牛膝24克,桂枝30克,炙香附15克。共为细面,炼蜜为丸9克重,早晚各1丸,白水送下以善其后。

随访观察3年,情况良好。

案2:郑某,女,46岁,干部,1974年3月12日初诊。

患者既往经水正常,因喜怒抑郁,月经忽前忽后,少则10余日,多则50余天。且经期延长,每次均在10~18天,血色紫黯,有瘀块。瘀块下后少腹痛稍减,转而复痛,腰部酸痛。如此一年半有余。半年前发现小腹左侧有一肿物。妇科检查:子宫体增大,质硬,可触及5cm×8cm×6cm之肿物。超声波提示子宫肌瘤。曾用中西药治疗,终未获效而来我院就医。患者精神体质均佳。舌质紫黯,舌苔薄白,脉象沉涩。

肝喜条达,主疏泄,郁则冲任受损,不能调节气血,故而气血运行受阻,久而瘀结成块。《女科经纶》谓:“善治癥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治以调气化瘀法,用加减香棱丸。

处方:当归10克,白芍10克,三棱8克,莪术8克,香附6克,桃仁10克,青皮4克。

二诊:上方服10剂,诸症无改变,且腰部酸痛加重。此乃瘀血在下,经脉阻滞,故此症渐著。于上方中加川牛膝10克,取其引药下行,一则强壮腰肾,二则活血行瘀。

三诊:服20剂后月经周期接近正常,经期缩短,血量渐少,腰痛减轻,小腹左侧肿物渐小,但血色仍黯,有瘀块。舌色紫,脉沉涩。从病情变化可知,瘀血尚盛,当加重破瘀以之力溃其坚。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三棱18克,莪术18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香附6克,川牛膝10克。

四诊:上方连服1月,疗效益佳。经期5~7日之间,血量减,血色渐红,瘀块明显减少,少腹疼痛已去。舌紫色渐退,脉涩象渐减。妇科检查:宫体缩小,质渐软。

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然其体素盛,攻两月而气不亏,故减量续攻,为防其衰而加补益之品。

处方:党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香附6克,红花8克,川牛膝8克。

五诊:上方服1月,诸症均向愈,腰酸痛消失。经期4~5天即去,血量正常,色转鲜红,无瘀块。舌紫色已退,边余小斑点,脉涩象渐去。妇科检查:肿物已不著。超声波提示肌瘤消失。逐邪务尽,嘱上方间断服之。

随访至今,一如常人。

讨论与体会

子宫肌瘤与癥积似属异名而同病,其病之生,多由脏腑不和,冲任受损,气机阻滞,瘀血内停,久而成为癥积结块。就其病机而言,病程未久者,多邪正俱实;日久者,正气多由实转虚。治疗之法,景岳谓:“凡积聚未久,而元气未损者,治不宜缓。盖缓之则养成其势,反以难制,此其所急在积,速攻可也!”故两则治疗方药,均以化瘀为主,如桃、红、棱、莪等皆是,其中棱、莪作用尤佳。黄宫绣谓:“莪术于气分逐血,三棱于血分逐气。”两药相合,有相得益彰之妙,俾气血和平,瘀滞以行,经脉自通,癥积自除。所用破瘀药味及药量,当视瘀块之多少而定。证属标本俱实,但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正气由实转虚之时,治疗即应减少攻瘀之药,减轻攻破之量。《内经》谓:“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故癥积衰去,即改弦易辙。徐东臬云“养正积自除”,“虚弱之人,必用攻补兼施之法也”。因而治疗中可增加益气养血之品,如参、归、地、芍等,以扶正祛邪,化瘀除积。

治病必求其本,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范案系寒邪客于子门。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经脉凝涩不通,癥积自成。故于化瘀破癥药中加桂枝,以温化经脉中之寒气,消除血脉中之阴邪,气血和平则瘀滞自通。郑案因恚怒抑郁而生。景岳云:“恚怒伤肝,气逆而血留。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故于化瘀破癥药中加当归、白芍以养肝血、益冲任,加香附、青皮以调血滞、疏气机。肝气条达,冲任之职自复,瘀块自消。景岳云:“凡欲治血,则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两案治疗之始及善后过程中,均用调气药于其间。

临床之际,掌握病情虚实之机,恰当运用攻补之剂,再根据病情特点,灵活选药,丝丝入扣,虽有器质病变,假以时日,亦可获满意疗效。 

来自: 古道岐黄 > 《方剂大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