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明创建:让衡阳更美丽,更温馨!

 wwm5837 2017-09-23

     这几年,因为文明创建,衡阳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蓬勃生机。    

    自2015年2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来,那些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进步和变化,让人目不暇接!

    从大力推进老百姓“家门口”工程建设,到广泛开展“星级文明社区”创建活动;从大街小巷的“三清三建”,到城市主干道“两厢”提质改造;从昔日的“违章建筑”“自辟菜地”,到如今,转身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乘凉纳荫的小游乐园——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一理念始终贯穿于文明创建全过程。老百姓普遍感到,路畅了、灯亮了、树绿了、地面干净了、环境优美了,整座城市更整洁、更漂亮、更宜居了。

    这几年,衡阳城市“颜值”在提升,文化“内涵”也在不断提升。她得益于“社区周周乐·广场旬旬演”热情持续,欢声笑语不停歇,让群众生活好韵味。“船山故里·国学飘香”不断深入,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以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文明创建大擂台”,社区街道市直单位大PK。文化场馆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不断落实。“三馆两中心”、全民健身广场、湖湘文化馆翩然落成,各具特色,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基本构成,城市文化品位日益提升。   

    这几年,衡阳“好人现象”引发了“好人效应”,呈现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风尚。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耶鲁村官”秦玥飞扎根乡村,“在殿堂和田垄之间,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曲兰镇邹氏祖孙三代义务担水守亭百余年,让隔山而居的人们恩缘长续,深情诠释着“真水无香”的传奇。“长裙姐姐”王青平勇救4岁车祸男孩,垫付近千元医药费后便悄然离去,“深藏功与名”,凡人善举再次温暖美丽雁城。“公益路上的‘白莲花’”尹玉莲,一心扑在公益上,在组织敬老活动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昏迷不醒,数百名义工和衡阳市民为她祈福,凝聚起全城爱心……

    这几年,衡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切入点,营造了浓厚的评好人、学好人氛围,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创建活动,塑造城市之魂,培育城市之德,“文明衡阳”的名片越擦越亮。

    这几年,衡阳这方道德沃土,滋养出了一个个志愿服务团体,形成了一大批好人群体,他们服务在街道社区、大街小巷,同时,也影响着更多的人。目前,衡阳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超70万名,参与志愿者及带动群众近百万人。“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然成为城市新风尚。

     这几年,衡阳人明白了:文明城市就是要在人心上“建高楼”“筑广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根本就在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要让群众在实践中感知领悟、自觉践行,一举手、一投足,皆显不凡,皆是城市独特气质。

    这几年,因为创建,我们变得更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如今,迎检工作告一段落,无论结果如何,我们无怨无悔,仍将坚定信念、继续前行,一如既往,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老百姓一句由衷的感叹:“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不搞文明创建,哪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就是给我们极大的鼓舞和褒奖。因为,这表明,我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终极目标正在实现——让城市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