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 想必很多人想问,FAST是什么?它是贵州平塘深山里的一口“大锅”。有人说,全世界70亿人用它做蛋炒饭的话,每人能吃三两,用它倒满葡萄酒,每人能喝二两。 当然,这口“大锅”既不是用来做蛋炒饭的,也不是用来倒葡萄酒的,它是我国于2016年9月25日建成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英文简称“FAST”。 它可以为我国带来什么呢? 答案是——天文学巨大进展的机会。 在过去40年间,诺奖的10项天文学项目中,有6项直接或间接通过射电天文手段取得,也就是说,射电天文学就是天文学诺奖的摇篮,而它的建立,让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开始走向世界前列。 今天,小编希望用这篇文章,给大家讲讲“FAST之父”南仁东的故事。 高考的时候,他更是以平均98.6分的成绩(百分制)夺得了当年的吉林省理科状元,进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学习。成为他所在地区10年间唯一考入清华的高材生。 你可能会说,这是不是个只知道学习的书呆子呀,蛋蛋姐以“人民的名义”担保,并不是。人家美术音乐样样喜欢,下面请欣赏人家上学时的画作。 或许是“野”惯了,南仁东想:这样好没意思啊,我干脆考个研算了,于是就去考了天文学的研究生。理由是:我喜欢看星星,这个专业考试资料好薄,肯定很好考。 没想到还真给考上了,这下子看光学、跑人造卫星、看宇宙学,他的不专一让老师很是伤脑筋。毕业后还真没让老师费心,直接离得远远的,跑去荷兰做了两年访问学者。到其他各国晃了晃,又去日本国立天文台做了客座教授。 只是那时他可能没想到,他当时的一句话,带出来的这个大工程,搭上了他整整22年的人生。 事情的一开始就遇到了重重困难,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大家的理由有二:一是需要找到荒无人烟的开阔地,而国内很难找到,二是地质条件和工程成本都跟不上。 的确,大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它对环境的要求太高,附近不能有一点点的电磁干扰。 一个有名的小故事是: 澳大利亚的一座射电望远镜,号称发现宇宙信号并发表了论文。事后却被证实,它接收到的是无意启动的微波炉的信号。 南仁东如获至宝,之后他立即带人去了贵州。于是,从1994到2005的11年间,这个曾经深爱西装的男人,换上了工作服,每天带上煮鸡蛋和咸菜,在贵州的丛林深处翻山越岭,走遍了卫星图上的300多个窝凼(dang四声)。 大窝凼旧貌 然而,这个项目的立项,终究还是太难,不立项就没钱没团队,一切都只能是空想,眼看着当初勘探队的成员,一个个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人们谈论贵州的青山绿水比望远镜还多,南仁东心急如焚。 他一个科学家活,脱脱被逼成了推销员,他开始满中国地跑,他自己掏钱买火车票,从哈工大到同济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他一家挨一家地去谈,3厘米厚的立项申请书上,最终出现了20多个合作单位的名字。 1984年,南仁东开始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网十余次观测。首次在国际上应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丰富的天体物理成果;VLBI混合成图,达到当时国际最高动态范围水平。2006年,在他不在场的情况下,各国科学家推选他为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部主席。 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院长会议上,十一五科学工程的立项申请回报进行时,南仁东再也忍不住了,他激动地说: 第一,我们干了十年,没有名分,我们要名分,FAST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有没有可能立项?这么多人,二十多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 第二,我们身无分文,别人搞大科学工程预研究,上千万,上亿,我们囊空如洗。 历经12年,射电望远镜立项建议书终于提交,在最后的国际评审环节,担心中途出错,要用英文发言的南仁东把整篇稿子都背了下来。 国际评审专家开玩笑说:英文不好不坏,别的没说清楚,但要什么说得特别明白。 2007年,国家终于批复了立项申请,2011年,村民搬迁安置完毕,FAST项目终于动工了。 在现场见过他的人说,根本看不出他是科学家,还以为是工人 他的助理姜鹏说: 术业有专攻,在这个项目里,你要么不懂天文,要么不懂力学,要么不懂金属工艺,要么不会画图,不懂无线电,这几条你能做到一条就算不错了。但偏偏南仁东几乎都懂。 南仁东却说:造不好,怎么对得起人家? 在南仁东这个总工程师的带领下,在他22年如一日的坚持下,2016年9月25日,FAST项目终于完工。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像一口大锅坐落山中,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 国际射电天文科普旅游文化园项目预计将包括:漩涡状星系广场、中轴迎宾广场、FAST访客服务中心、天文体验园、暗夜观星园、天文教育园、天文时光村、平塘星酒店综合体、星辰主题酒店、万国风情美食街等15个项目。 这将让天文学科普稀缺的中国,真正迎来这一科学的普及,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吧。 只是,在完成了这一重大工程之后,在所有人都为之骄傲的时候,南仁东却病倒了,因为肺癌做了手术的他,声音沙哑到几乎说不出话来,无论医生怎么劝阻,他硬是坚持飞到贵州参加了竣工仪式,所有人看到他都无比开心。 看到这一句“遵其遗愿”,小编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从小到大,我们学过无数科学家的故事,他们身上无一不有着“艰苦奉献”的精神,但是每次看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却觉得很难过。 我想,南仁东老先生自己,是真的不希望有太多人知道他、纪念他,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的淡泊和风骨。 但是小编只是一个小老百姓,我希望有更多的人知道他、纪念他,因为,如今的中国已经和30年前不一样了,科学家自己当然可以高风亮节,但我们却不应该觉得他们的“无私奉献”是理所应当。 当我说“无私”的时候,我是说,他们所获得的回报,和他们做出的贡献相比,实在是差太多太多了。 我希望大家都能够记得,有个中国科学家,他叫南仁东,他是中国的“FAST之父”。 · end · ![]() 阅读是一种修养,分享是一种美德 以下内容与上文无关:对股权激励、商业模式、企业众筹、网络营销、企业融资、资本运营、上市咨询等感兴趣的企业家可以继续阅读并添加下方二维码加我咨询 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 |
|
来自: 红牡丹gu1btzpv > 《创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