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COPD的筛查与干预,终于有方法了! 作者 | 岳辰 来源 | 医学界呼吸频道 据统计,2010年慢阻肺是中国是第三大造成死亡的疾病,其致残率占致残率的16%。关于COPD的研究和治疗,我国乃至国际的目光一直都放在中重度患者身上。9月7日,钟南山院士和他的团队在《NEJM》首次上发布了最新重磅研究——Tie-COPD,填补了轻中度COPD预防筛查与治疗的空白。 9月15日,钟南山院士和他的团队召开Tie-COPD研究成果发布会,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研究的成果和意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 该研究首次证实对于早期COPD患者噻托溴铵进行干预后,能有效持续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且延缓扩张支气管后FEV1下降速率,而且药物副作用也比较少。 Tie-COPD:首个诊断早期COPD筛查与干预的大型研究 Tie-COPD研究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牵头、同时有国内多家医院参与,是全球首个大型的、探索噻托溴铵治疗早期慢阻肺的临床研究。 该研究通过社区招募的方式招募了满足以下纳入标准的患者: ·40岁至85 岁之间 ·已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 ·有或无呼吸道症状 ·有无吸烟史 ·最大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 <> 该研究共841例符合资格标准的患者入组,随机(1:1)接受每日一次吸入胶囊或噻托溴铵(18 μg)或安慰剂2 年。测量包括1秒钟用力呼气量 、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相关的活动度呼吸困难分级等相关COPD评估指标。 研究结论 经过两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噻托溴铵的患者FEV1 结果高于安慰剂组(平均差异: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前127~169ml,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后71~133ml,P<0.001)。对比之前fev1值,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前噻托溴铵组仅下降了38±6 ml/年,安慰剧组则下降了53±6="" ml/年,研究结果无显著差异(95%ci:[-1,31],p="0.06),相反,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后噻托溴铵组(29±5" ml/年)下降显著低于安慰剂组(51±6="" ml/年)(95%ci[6,37],p=""> ★ 钟南山院士介绍说,本次Tie-COPD研究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①Tie-COPD是全球首个大规模针对一、二级,早期或者没有症状的COPD病人的研究。 ②研究显示GOLD 1-2级慢阻肺患者中,噻托溴铵能持续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且延缓扩张支气管后FEV1下降速率,而且药物副作用也比较少。
③该研究提示我们早期药物干预可能能给早期的COPD患者带来临床获益,后续也可以继续探索早期干预能否有效,对于减少患者的负担能否提供更多的证据。 颠覆传统观念:COPD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十分重要! 关于对于COPD的筛查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钟南山院士结合了目前我国国情进行阐述: ①对于COPD的认识,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中:在2008年之前,大众普遍悲观认为COPD不可逆,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主流观点同意COPD具有部分可逆性。 2016年,USPSTF(美国预防服务计划行动组)在《美国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对于基层慢阻肺病人的筛查,以及对无症状的慢阻肺的病人治疗行动准则。结论为不推荐在基层进行筛查,同时也不推荐进行干预。
然而Tie-COPD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与它正好相反,我们非常主张在基层进行筛查,我们非常主张在基层很好症状或者没有症状病人进行干预。 ②目前,我国主要接受治疗的COPD病人,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都是中重度的病人,而根据统计,中国没有症状或症状非常轻微的COPD病人占70.3%,美国则占76%。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有70.3%的病人指南没有关心他,医生也没有关心他,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已经生病。而患者发现的最常见原因是上楼时气促,此时气通畅率已经下降到50%左右,100%丧失到50%的这一段时间并未进行治疗!这就是COPD 目前治疗效果差的主要原因。 ③对于COPD患者来说,恰恰是在比较轻度、无症状的时候,肺功能下降是最快的,如果此时没有得到有效治疗,那么他的肺功能就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大气污染:我国COPD治理的另一大难题 钟南山院士特别指出,区别于国外主要是由抽烟引起的COPD,我国有30%的COPD的发病原因是长期接触生物质燃料。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越发严峻,大气污染的持续加重也对COPD的发病和病程进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