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茶文化中,儒家思想对茶的理解

 史家之韵 2022-03-18

在中华远古时期,人们已经学会了关于茶的采摘与饮用,因此,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关茶的文化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变迁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变迁中,儒家、道家、佛家基本占据着主流思想,今天,本文简述一下儒家对茶文化的理解。

从表面上看,中国儒家、道家、佛家各有自己的理论观点,相应的,对茶道也有着不同的理解。

儒家一向主张积极入世,认为茶有助于沟通人际关系,使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道家修行的目的则是得道成仙,茶可以营造出一种空灵的虚静,能帮助修行之人避世超尘;佛家讲究悟性,利用茶来提神,可以使思路开阔,明心见性,顿悟佛法。

但是从本质上看,中国的茶道思想还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以中庸精神为前提,融合进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因此各家茶理也存在相同之处,即讲究“和谐、平静”。

中庸之道,是儒家学说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庸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反映了中国人对“和谐自然”的认同和追求。中国茶道在各个方面都体现了“温、良、恭、俭、让”的精神,即中庸之道,并把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哲理融进品茶的日常生活中。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一生向往的是“周礼”,他的儒家文化也是追求“礼制”,因此,儒家在关于茶事的活动中,无论是采茶、制茶,还是饮茶、敬茶、赠茶等活动,都讲究一个“礼”字。

儒家认为,茶可以自省、养廉、修德。儒家主张在饮茶中创造和谐气氛,沟通思想、增进友谊,达到互敬、互爱、互助的目的。在饮茶中审己、自省,清醒地看待自己和别人。

儒家还经常借茶的品性来比喻人的品德。如唐朝诗人韦应吴在《喜园中茶生》中云:“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宋朝欧阳修在《双井茶》中云:“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茶圣陆羽更是强调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在儒家看来,茶的清淡宁静和人的清廉高尚的品德是相对应的。这种自然和人文的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儒家对“真、善、美”的境界追求。茶成为自然和心灵沟通的重要媒介,这正是儒家一贯沟通的最高境界。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煮茶、点茶、泡茶,都讲究“精华均分”,实际上也是“和谐”的表现。除了饮茶环境要和谐自然以外,饮茶的程序、礼仪等也要自然和谐。从茶与环境的协调来看,要体会茶的雅韵,最好选择书房并伴有琴声。

总的来说,儒家茶道精神的主旋律是一种欢快格调,和儒家宣扬的积极入世一样,其欢快的精神在民间茶俗、茶理中表现的很明显,这同时也是中国茶文化的主旋律。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 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