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校长重走西迁之路

 心爱的内容 2017-09-24


       2017年恰逢浙江大学建校120周年、西迁办学80周年。8月3日至9日,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带队重走西迁办学之路,跨越赣、桂、黔三省,缅怀求是先贤,重温求是校训,深化校地合作,服务西迁办学地社会经济发展。


浙大师生此次重回西迁办学地,

在泰和参观了上田浙大旧址、浙大礼堂和临清书屋;

在宜州去到宜州博物馆、浙大西迁纪念文化广场;

在遵义重访老城子弹库、浙大西迁文化公园;

在湄潭考察浙大西迁陈列馆、永兴镇欧阳曙宅、李氏古宅、浙大教授楼;

最后探访青岩古镇龙泉寺、慈云寺等处旧址。

▲参观宜州浙大西迁纪念文化广场

▲参观遵义老城子弹库

▲参观湄潭浙大西迁陈列馆

▲吴朝晖校长与郑强副书记访问贵州大学

▲校长寄语



那就让我们跟着吴校长的步伐,

在纸上纪录片 《从1897走来》中,

重温校史。

浙大原点(1897-1928)

求是书院诞生在风雨飘摇的十九世纪末,

自创办日起,

就以培养人才、讲求实学为第一要义,

成为百年浙大学风和浙大精神的发端。

▲求是书院旧址新老照片对比


西迁启程(1937)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华半壁河山坠入硝烟战火。

刚刚就任满一年的国立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

面对国破和教学的两难,

毅然决定带领全校师生向西撤退,

继续完成高校教学与研究工作。

天目山与严州

就是这漫漫征途的起点

▲西天目山禅源寺山门同机位拍摄



这里正是浙大“导师制”的起源

开启了浙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建德梅城竺可桢校长住处



1940年 曾家大屋

龙泉办学点原址





曾家大屋和刚建成的浙大中学




辗转赣桂(1938-1940)

1937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

浙大被迫开始了新的西迁旅程。

饱受迁徙之苦的浙大师生终于来到吉安,

借着白鹭洲中学和吉安师范学校寒假的空档,

白鹭洲书院暂时安顿。

▲吉安白鹭洲头同机位拍摄


在白鹭洲书院结束一个月的课程后,

师生再转往泰和

▲浙大泰和办学点狭小的巷道

▲重走西迁路同机位拍摄浙大游泳场


1938年9月,

浙大师生从泰和转往广西,

走水路来到宜州。

正是在宜州,

浙大确立了“求是”的校训

并拥有了马一浮先生填词创作,

至今广为赞誉的浙大校歌


暂安贵州(1940-1946)



宜山标营浙大教室

重走西迁路同机位拍摄宜山标营旧址


从泰和至宜山立足一年稍多,1939年11月日军即自北部湾钦州登陆,十天后南宁沦陷,两个月后100多枚炸弹径直扑向标营浙大校区,校舍被毁,部分教职员离去。


府重山复岭,陟涧深林,土地旷远,延袤千里”。

早在宜州时,

竺可桢校长就选定了贵州遵义湄潭。

遵义地处黔北,不仅物产丰富,物价亦相对较低,

无疑是距离宜山最近也最理想的办学地。

▲贵阳地母洞藏书库同机位拍摄

▲湄潭文庙照壁,内原为湄潭浙江大学校舍



位于湄潭文庙的浙大图书馆

湄潭文庙同机位拍摄


乌江之畔的遵义和湄潭成为浙大离开杭州之后历时最长、也最安稳的办学点,在这里,浙大将一路西迁沉积的能量积蓄而发,成就了“东方剑桥”的美誉。

▲湄潭求是桥

▲遵义临时校本部同机位拍摄

▲1945年5月,浙大西迁黔北办学七年后复员回杭


扬帆起航

从风雨飘摇的远方走来,

每一步都是厚重而值得铭记的历史;

展望未来,

浙大新的征程即将开启,

她将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凤凰涅槃,辉煌璀璨,且看今朝

▲浙大玉泉校区·一脉相承继大任

▲浙大西溪校区·筑宝斋以修文

▲浙大华家池校区·初心不忘植翠苍

▲曾经的湖滨校区·被历史铭记的医学殿堂

▲浙大之江校区·枕山傍水传风范

▲浙大紫金港校区·开高厦启星河

▲浙大海洋学院(舟山校区)

▲浙大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


西迁笔记

《从1897走来》同款插页笔记本

《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

同机位今昔对比照片拍摄

裸脊装帧

既是厚重的档案、也是清新的日记。

在其中记下你的故事吧

为1897、1937、2017,还有独属于你的时间

留下珍贵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