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鸿基地产市值曾超长江实业,但为何仍没能逃不过这一劫?!

 昵称32229807 2017-09-24


随着世上最长寿的亿万富豪大卫·洛克菲勒去世,这个已经历6代的美国富豪家族再次站在舆论焦点,有关这个家族传承六代从未争产的故事再次为人津津乐道。



从上世纪老约翰·洛克菲勒从石油起家,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个十亿富豪”;到小约翰·D·洛克菲勒努力消解财富原罪,一方面以信托的形式将财富传承给后代,同时捐出超过一半的身家从事慈善事业;再到第三代包括大卫·洛克菲勒兄弟成为了美国副总统、大慈善家、风险投资业开创者、摩根大通银行董事长……


这个家族经过1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牢牢稳居在著名家族前列。



盛宣怀家族:百年豪门十年衰


盛氏家族的发达是靠抓住机遇,盛宣怀的祖父盛隆做过几任知县,父亲盛康当过两任道台,后来通过开典当行逐渐发家,而从地方大户到大清豪门,这一跨跃是由盛宣怀来完成的。



在李鸿章的赏识下,盛宣怀通过洋务运动,从典当掌柜变为掌握大清十几家垄断企业的实业家。为了保障财富得以顺利传承,盛宣怀成立了愚斋义庄基金会来管理财富,并制定了“动利不动本”的家训,然而盛家的子辈大手大脚惯了,挥霍无度,加上当时国民政府不断压榨,在盛宣怀去世12年后,愚斋义庄在在内忧外患下解散。

 

新鸿基地产:兄弟争产分崩离析


新鸿基地产由已故知名港商郭得胜创办,1990年他去世后,家族企业控股权便由郭氏家族的信托基金掌管,郭炳湘兄弟三人继承父业,兄弟同心,为世人称道。



老大郭炳湘掌舵17年,湾仔新鸿基中心、中环广场、IFC……四处开花,到1992年底,新鸿基地产市值超越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地产,成为当时香港市值最大的地产公司,堪称地产巨无霸。


然而最终又祸起萧墙,三兄弟因为权力和家产分配不和,官司打到法院,后来新鸿基又因行贿等种种丑闻让投资者信心尽失,股票和社会形象一度一落千丈。


千金易散,浮华易老,唯精神与历史方能久存。中国自古即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能够打破这个魔咒的中国历史上似乎只有河南巩义康氏家族等少数几个家族。同样,国外的家族中能绵延数百年不衰的也只有罗斯柴尔德家族、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等等屈指可数的几个。

 

而挖掘他们家族长盛不衰的秘诀,几乎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点――共同的价值观。这种精神层面的传承,跨越了时代的风雨变迁,突破了金融工具的局限和人性的弱点,成为家族每一位成员共同的精神信仰和行为准则,是财富得以百年传承最强有力的保障。

本文作者 | 吴飞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


何为家族的精神遗产?


布朗和洛特里在《家族财富可持续发展的工具箱》一书中提到“精神遗产既具有长期性,又受到时间影响。一项家族业务发展成一个家族企业后,整个家族认识到家庭的遗产不同于家族的资产,并且认同一个愿景和一套价值观,然后每一代人都承担着这项重要责任:创建自己的愿景和价值观,发展家族传统,重塑其未来。”

 

相比物质遗产,精神遗产是家庭成员、家族、家族企业的有力纽带。通过探索共同的历史,培养和教育家庭成员理解家族精神和价值观,承担家族的责任,可以帮助富豪家族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在精神遗产中,共同的价值观最为重要。什么是价值观?

布莱恩·霍尔将价值观定义为“赋予我们生活重要意义的各种理念,既体现在我们选择的优先排序上,也为我们持续重复的行为提供准则。”价值观还联系到我们的信念体系、个人经历及重要念想,帮助引导我们选择生活方式和最珍惜的事物。

 

简单说,如果所有家族成员都一致认为“家族利益至上”为自己必须遵循的价值观,他们在对各种利益关系的选择进行排序的时候,都会将家族利益摆在最优先的位置,家族内部的很多利益冲突和矛盾就很容易得到解决。

 

古今中外共同的财富传承智慧


01

洛克菲勒家族


以洛克菲勒家族为例,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显赫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家族开创了诸多传奇。根据福布斯美国最富有家族排行榜,该家族健在的成员有200人左右,拥有的净资产总计约110亿美元。

 

尽管富有,但洛克菲勒家族从不当“葛朗台”。家族创始人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提倡创富,但也深信富人只是财富的托管者。他认为只有投身公益事业、造福社会才能使富人的财富实现真正的价值。为了不让子女成为财富的奴隶,他时刻给子女灌输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孩子没长大前,他从不带他们去办公室和炼油厂,以防孩子知道自己身在豪门。退休后,约翰热衷施舍财富,和钢铁大王卡内基开创了美国富豪捐出财产做慈善的先例。



 

约翰去世后,儿子小约翰继承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继承了父亲的财富观,并进一步丰富完善。1913年,一场激烈的劳资冲突使洛克菲勒家族在纽约的宅院受到袭击,这彻底改变了洛克菲勒家族传承财产的态度:一方面,小约翰选择了以信托的形式,将财富传承给后代;另一方面,他将家族财富拿出来彻底从事慈善事业,他一生捐出了5亿美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他一半的身家,消解在民众眼中他的家族财富是原罪的印象。

 

刚刚去世的第三代族长戴维·洛克菲勒被估算身家32亿美元,他也将自己过半财产捐赠给慈善事业。标准石油公司、大通银行、洛克菲勒基金会、洛克菲勒中心、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现代艺术博物馆、前世贸大楼……翻开一百多年来的美国史,洛克菲勒家族身影无处不在。

 

“家族财富属于上帝,我们只是财富的管家”,在此财富观的引导下,洛克菲勒家族并不强调“子承父业”, 他们一方面要求家庭成员在合法的范围内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创造和积累财富,也鼓励家族成员在其他领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小约翰退休时并未让儿子接班,而是让基层员工出身的阿奇博尔德接任。此后的洛克菲勒家族后代,只有能者才可以参与企业管理,凭自己实力担任一定的职务。这也就是为什么到了第三代,洛克菲勒家族仍能人才辈出,他们成为了美国副总统、大慈善家、风险投资业开创者、摩根大通银行董事长……

02

康氏家族


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很好的样本--河南巩义康店镇的康氏家族。康氏家庭是豫商中有代表性的商业家族,以商养农,商农一体,最终形成了“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的盛世伟业。这个家族连续富了十二代,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朝代,共计400多年。民间对这个家族赋予“康百万”的家族称号。

 

康氏家庭在巩义的庄园的大厅内悬挂有一块匾,上题两字“留余”。“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留余”两字体现了中国“器满则盈、物极必反”,“财不可散尽,势不可使尽”的中庸思想。这种韬光养晦之术也让康氏家庭连富十二代没有成为贫民仇富的对象,也没有成为政权打击的对象。



 

“留余”的思想作为康家世代经商和治理家族的训诫,充分反映在其处理官商关系、商民关系中。一方面,康家依靠官家发财,同时投官家所好,为其分忧。另一方面,康家在天灾人祸面前经常挺身而出,赈济灾民,减免债务,缓和阶级矛盾。康家同时还捐赠教育,用于当地办学,康店村适龄子弟无需缴纳学费,只需自备课本登记名字便具备入学资格。一头回报政府,一头帮助百姓,保持双方平衡,这也是康家“留余”的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精神传承现今日益受到重视


在民生银行和胡润百富开展的2014-2015年的《中国超高净值人群需求调研报告》中,向平均资产规模5亿以上的超高净值人群问到家族传承的关注点时,

回应集中在“价值观的传承”比例已占到48%,其次是“企业经营理念的传承”,占24%;而“财富传承”和“社会关系的传承”仅各占14%和11%。


同期的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对1000万可投资资产规模以上的人群提问“最值得传承的内容是什么?”

位居首位的是“精神传承”,占65%;“物质传承”位居第二,占58%。


由此可见,在现代中国家族的传承中,财富传承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考虑。家族的掌舵人也意识到,只有价值观和企业经营理念得到传承,财富才能得以顺利传承。

 

下面举两个例子,同样是设立信托基金的形式,在洛克菲勒家族和盛宣怀家族身上却结果迥异,其差别就是一个以价值观精神约束,一个仅以金融工具约束。

 

从小约翰开始,洛克菲勒家族传承财富的主要方式是信托,而信托资产的主要组成是老洛克菲勒留下来的石油股票,也正是他设立的这些信托让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能够传承至今。

 

小约翰有6个孩子,最大的是女儿,其余是5个男孩。他在1934年60岁时,为妻子以及6个孩子设立了信托,他的妻子得到1800万美元,6个孩子分别得到1600万美元。他又在1952年78岁时为孙辈设立了信托,但相对“1934年信托”要少。

 

以此方式,洛克菲勒家族的信托本金自动传给受益人的子女,委托人把资产注入信托之后,即在法律上完全失去该资产的所有权以及控制权。受益人在30岁之前只能获得分红收益,不能动用本金,30岁之后可以动用本金,但要信托委员会同意。这种机制使遗产始终是一个整体,家族企业既不会因为分家而变小或终止,也不会因为代代传递而被逐渐分割成若干个部分,可以发挥规模优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盛宣怀也曾这样操作,他在日本呆过一年,从一个日本家族的管理模式得到启发。逝世前,他立下遗嘱,成立愚斋义庄基金会,遗产的一半分给各房子孙,另一半580万两银子放在愚斋义庄,规定“动利不动本”,本金不许动用,利息用于慈善事业,想用这个办法长期保住盛氏家族的财产。

 

1916年盛宣怀去世,基金会由庄夫人掌管,别人也没有异议。不过盛家的子辈,吃闲饭的不下百十来人。妻妾成群,儿孙不知生活艰辛,赌马的赌马,嫖娼的嫖娼,抽大烟的抽大烟,挥霍无度,没有多久,各房分到手的财产已消耗大半。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也对愚斋基金会这笔财产垂涎三尺,经常发公函要求愚斋义庄捐款赈灾,认购国债。迫于当局淫威,庄夫人后来干脆把国债捐了。

 

1927年庄夫人去世,再也没人能约束盛家的公子小姐姨太太,于是吵着分家争产,于是离庄夫人去世不到半年,盛家子孙已在吵吵闹闹中分掉了愚斋义庄的六成本金。后来为了不致受国民政府阻扰,他们一致同意将其余本金捐给政府。愚斋义庄在盛宣怀去世后12年就寿终正寝。  

可见,即使有各种金融工具或完善的财富分配架构来防范风险,但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信仰来约束家族成员的行为,再显赫的家族,再华美的大厦也能顷刻间倒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