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病第三篇:由表入里治水病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7-09-24

前篇介绍过水病由表入里有风水、皮水、里水(正水、石水)、黄汗等类型。金匮要略分别有其治法,特整理如下:

一、风水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耆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两种处方在治疗水症时都经常使用,二者的差异主要在身重。身重者代表病在脾上,脾主肌肉、四肢,病人湿很重(快成水了)停在肌肉,所以身重。

() 防己黄耆汤

防己一两,甘草半两(),白朮七钱半,黄耆一两一分(去芦),又搓麻豆大,每抄五钱匙,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防己入血脉神经,外行腠理,内行三焦,主全身去风行水。黄耆固表行气。炙甘草强心。白朮除湿。此方在湿病中就已出现,湿病也是由表一步一步侵入人体的。湿刚进入皮肤时,用麻黄加朮汤。开始进入肌肉就用麻杏薏甘汤。停在肌肉要开始入血管时则用防己黄耆汤,再进入血脉,就要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来对治。在这里看到湿病和水病只是程度的差异,在停留的地方一样时,还是一样的治法。

另外,现代人四体不动,常在冷气房里打麻将、玩计算机游戏,久而久之常形成中广身材,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威胁,对爱美女士来说,更是生死大仇。这里使用防己黄耆汤会不仅减肥,又排湿,很多中医师的减肥秘方其实就是此方加减。

() 越婢汤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

病人有表症,同时有汗不渴,又有热,同时一身悉肿。所以是肺热被束在表,用麻黄发汗、石膏去热、甘草助心阳消宿食,大枣补津液。

二、皮水

() 防己茯苓汤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伏苓汤主之。

原本可以用防己黄耆汤或越婢汤治好的,来不及治,水往里走,到了皮层下方,水跑到三焦、肌肉里面,手就会开始抖。这时就用防己伏苓汤。

现代病的帕金森症手也会抖,其实不是手抖,是肌肉在抖。对证,所以也有人用防己茯苓汤加减来治疗。有些尿毒症患者肌肉也会抖,所以防己茯苓汤也适用。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黄芪、桂枝各一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

将白术去掉,加入桂枝与茯苓。让心阳提升導小肠之火,重用茯苓,把水从肌肉里利掉。

() 蒲灰散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蒲灰散是外用方,在消渴病时也用到。消渴病时还提到几个小便不利时用到的方。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蒲灰散方

蒲灰半分,滑石三分。

菖蒲的灰配滑石粉平时备用,用此粉通常都是病患汤药无法下肚,用此散把他身上包住,让水排出。临床上水很重的人,可用此方协助排水,但是要全靠此方排水,也很难。

栝蒌瞿麦丸方

薯蓣三两,茯苓三两,栝蒌根二两,附子一枚(),瞿麦一两。右五味,末之炼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二丸,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瞿麦本身是利水消炎的,用中医讲就是去热,攻坚活血化瘀的力量很强,通常和土茯苓并用来治淋病。小便有问题,黏黏嗒嗒的就是淋病,此时不用五苓散用栝蒌瞿麦丸。

滑石白鱼散方

滑石、乱发烧、白鱼各二份。右三味,杵为散,饮服。

此方白鱼为何?一直有争议,所以很少用与记载。

茯苓戎盐汤方

茯苓半斤,白术三两,戎盐弹丸一枚。右三味,先将茯苓白术煎成,入戎盐再煎,分温三服。

戎盐就是内陆的盐也叫青盐,与海盐功效不同。治疗肾结石多用戎盐。

三、里水

()甘草麻黄汤

里水者,一身面目红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无渴,故令病水,甘草麻黄汤主之。

小便不利,不渴,脉又沉,就用发汗的方法。甘草麻黄两味就是发汗。经方很多药都是两位要配合甘草,如桂枝甘草汤、茯苓甘草汤、大黄甘草汤都是,通常比例都是二比一。

甘草二两,麻黄四两。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喝到发汗水病就好了,期间小心不要受风寒,否则风邪入侵,风、湿相袭,每每难愈。

()越婢加术汤

里水者,一身面目红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无渴,故令病水,甘草麻黄汤主之;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如果里水,有小便、脉沉代表津液不足,所以口渴。全身性浮肿,病机在肺,肺主皮毛。肺之津液不足,小便很利,用白术去湿、麻黄甘草发汗、石膏去热、大枣补津液。经方这样就开出来了,所以经方很容易学习与应用的,懂原理根本不用背方,药方随手捻来,快哉。

()麻黄附子汤、杏子汤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必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除称为青龙之外,又叫返魂汤,病人已经阳不够了,用麻黄硬逼把阳返回来。这里脉已经又沉又细,代表里虚严重。此时使用麻黄、附子来返阳、固阳,只要阳气足就不会有积水现象。如果脉不沉反浮,就可能是气水,水堵到肺中,所以用麻黄发汗、加杏仁补齐津液,所以去附子改成杏子,称杏子汤。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附子一枚,甘草二两。

杏子汤方()

杏子汤遗缺了,陈修园称应是麻杏甘石汤。但此处肺中无热,应不用加石膏,只需将麻黄附子汤中之附子改成杏仁即可。或许当初就是认为太简单大家都懂,才无方子的细节。结果大家猜半天,可能都想太复杂了。

四、黄汗

()芪芍桂酒汤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流汗的时后跳到水里去,这个状况现代生活很多,运动完大汗淋漓,直接冲凉,或是跳入泳池,都很容易造成黄汗。汗没有发透,停在皮肤中,日积月累渗入肌肉、三焦,所以身体肿,而且三焦的本色()就会随汗出形成黄汗。因此黄汗都是自己不良习惯造成的,如果不懂治,放任不管,久了湿就停在体中,一但体虚,湿成水证,就成病状。

芪芍桂酒汤方

黄芪五两,芍药、桂枝各三两。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

桂枝芍药等量,就是在发散,但是只想发汗不要太过,所以用酸收敛。这里讲的苦酒是醋不是酒。重用黄芪把没有发透的汗清除掉,旧的汗清掉,桂枝把新的汗推到表面,芍药及醋收敛,这样就停止三焦的养分再随汗流出。但是这要服药六七日,一般都认为黄汗不是大病,根本没人注意,所以就埋下水病的忧患。

 ()桂枝加黄芪汤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荣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润,润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这些症状的描述,就是湿堵在表,也就是表实证(前者芪芍桂酒汤为表虚的黄汗)。而且荣卫不合(暮盗汗、腰上汗下无汗),想想当然是以桂枝汤解表为先,发汗加黄芪以排黄退黄而已。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芍药各三两,甘草、黄芪各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且药力,温覆取微汗,若不汗更服。

完全就是桂枝汤的吃法,只上加入黄芪退黄。这方主要是发散,不同于芪芍桂酒汤的收敛,二者一为表实,一为表虚,应细分辩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