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绝对是世界上里程最长的、工程量最最最浩大的古代运河,没有之一,当然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最古老的运河还有不少,孕育人类文明,天然形成的)。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图为运载货物的货船正行进在苏州段的大运河上(2012年11月3日拍摄)。 京杭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7公里。2010年4月7日,由上海图书馆,扬州市图书馆主办的主题为“千年运河,一脉相承”大运河申遗图片赴长三角及运河沿线主要城市巡展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图书馆举办,展出了众多与大运河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图为距隋唐大运河不远的蚌埠淮河大桥。 隋唐大运河在安徽,从宿州进入河南。以下老照片为在大运河申遗图片巡展上翻拍的。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图为沧州段运河。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黄金水道”,价值堪比长城。它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一条人工河道,长为苏伊士运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马运河(81.3千米)的22倍。图为常州大运河风光。 京杭大运河从开凿之初,就是重要的水路航道。大运河上始终的一片繁忙的运输景象。 大运河自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隋朝时期又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大运河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图为“千年运河,一脉相承”京杭大运河申遗图片巡展上展出的大运河流经地域示意图。 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应该说是京杭大运河又重新焕发了生命。图为古运河遗址。 京杭大运河贯通之后以其特有的沟通功能,就是将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连接在一起,将不同江河流域的生产区域联系在一起。封建王朝当权者以它为基础建立了将各地物资输往都城的历时千年的漕运体系。图为杭州大运河风光。 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发达。图为淮安漕运总督署遗址。过去叫漕运,现在叫货运。 运河水不仅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船只,而且孕育、滋润着沿岸的运河儿女、运河城市。运河边的建筑,如会馆、河埠、码头、桥梁、船闸及漕运衙门等都是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而建。图为浙江运河古桥。 河北沧州运河旧貌,清代称南运河,全长524公里,利用原有的卫河加以疏通而成。水流自南而北,至天津汇入海河,流进渤海。 江苏淮安清江大闸旧影,自清江经瓜洲古渡入长江,长170公里,称为里运河,这是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 山东微山湖畔大运河旧貌,大运河山东段,又称鲁运河,即会通河,北起临清,南至台儿庄,贯穿山东省西部,长约380公里。 嘉兴运河河道。运河上全是漕运船只,可见当时的水路运输之繁忙。岁月沧桑,时代变迁,开凿运河的人都已经作古,或者写入史书,更多的是无名英雄。希望我们现在的人能够好好的保护京杭大运河,也能很好的利用她,为沿河两岸的人民造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