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茂林之家 2017-09-24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陈宝箴

陈宝箴家族祖籍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但其家族一门三代均与湖南有着极深的文化渊源。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创办时务学堂;其子陈三立,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协助父亲陈宝箴襄理湘务,在办时务学堂、算学馆、《湘报》过程中出力甚多;其孙陈师曾出生于湖南凤凰,为一代国画大师,亦是齐白石的引路人;其孙陈寅恪出生于长沙,为清华国学四大师之一。陈宝箴家族一门三代四杰均被收录到《辞海》一书,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陈宝箴(1831~1900年),谱名陈观善,字相真,号右铭,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人。1852年乡试中举人出仕。1895年5月,奏请力行新政,并提出兴事、练兵、筹款三策以挽救危亡。7月,保荐杨税、刘光第残余新政。

戊戌政变后,陈宝箴被慈禧太后以“滥保匪人”罪“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当了几年巡抚,回江西的盘缠都没有,由几个士绅捐钱给他。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1900年7月22日卒然去世,终年69岁。死因《清史稿》不书,但有记载说:“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六日,先严千总公(戴闳炯)率兵从江西巡抚松寿驰往西山靖庐,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陈宝箴北面匐伏受招,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至此,这位被光绪帝称为“新政重臣”的改革者,最终也未能逃脱那拉氏的魔掌。

陈三立(1853~1937年)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字伯严,号散原,陈宝箴长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三立表示:“我决不逃难!”。当年,北平、天津相继陷落。日军欲招致三立,百般游说,皆不应许。侦探日伺其门,三立怒,呼佣拿扫帚将其逐出。从此五日不食,忧愤而死,享年85岁。为纪念陈三立,1945年江西省政府决定:将设在修水境内的赣西北临时中学改为省立散原中学。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陈三立为诗,初学韩愈,后师山谷,好用僻字拗句,流于艰涩,自成“生粤衍”一派,为同光体(晚清诗坛的一个流派)。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评曰:“其诗不 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醇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其比”。陈三立的著作,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 精舍文集》17卷出版。其子衡恪为著名画家,寅恪为著名史学家。

陈师曾(1876~1923年)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1876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凤凰县。著名诗人陈三立长子,陈寅恪之兄。

在文人画遭到“美术革命”冲击之时,他高度肯定文人画之价值,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键,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风俗画多描绘底层人物,像收破烂者、磨刀人等等,斑斓多致。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陈师曾是北京文化艺术圈里的中心人物。他在近代历史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思想进步的文人,又勇于创新的画家,还是慧眼识人的伯乐。

陈师曾还慧眼识珠,发现了齐白石。他劝齐白石衰年变法,建议他借鉴吴昌硕笔意,并介绍齐白石到日本举办个展,并使之“一炮而红”。陈师曾可谓是齐白石的“引路人”和“贵人”。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由于陈师曾的人品、学问及诗、书、画、印“四全”,因此被公认为民国初年北京画坛最有名望的画家。

1923年夏,陈师曾的继母病危,他哀伤过度加之连日劳累竟致染病逝于南京,享年48岁。陈师曾的艺术生命就此嘎然而止,这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更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损失。

陈寅恪(1890~1969年)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出生于湖南长沙周南女中唐代进士刘蜕故宅,因这年属虎,故名“寅恪”。

陈寅恪是著名的史学家,大学教授,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他少年好学,聪慧过人。

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

13岁便出国留学,17岁回国考入复旦大学。尔后又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士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学成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广西大学、成都燕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等地执教,曾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和“部聘教授”,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英国牛津大学授予他“英国皇家研究院研究员”称号。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中央文史馆馆长、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

陈寅恪的一生是艰苦奋斗、严谨治学的一生,近80个春秋,求学30寒暑,执教45年,桃李满天下。教书之余,勤于学术研究,直至双目失明,右膑骨折,仍坚持教学与研究。生平著作颇丰,并有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为后一代史学研究提供了典范。近代名门三代四杰,陈宝箴家族书法豹窥傅斯年评价陈寅恪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

胡适称:“寅恪治史学,当然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