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金色年华554 2022-05-10 发布于江西省

文/孙海帆

(27)、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位于江西九江长江边的庐山不仅是一座风光秀丽的自然之山,还是中国近代的“政治之山”、“人文之山”,而在民国时期,这座山上的政治及人文活动大都是在那些与风光融为一体、高低错落的别墅中演绎的。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庐山

庐山别墅号称有千幢,但据2004年统计,现存总数为636幢,有16个国家的风格,总建筑面积为174653.57平方米。在1949年以前,这些别墅都属于私产,自1895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在牯岭开建第一幢别墅以来,许多西方传教士、使领馆官员、民国政要、商业巨贾都在此“避暑之都”拥有自己的“豪宅”。

不过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陈寅恪也在此有产业,而且这栋位置极佳的别墅确为他“独资购买”的。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庐山别墅群

陈寅恪有过三次留学的经历,1902年他12岁随同父异母的兄长陈衡恪东渡日本,在巢鸭弘文学院学习,1905年因足疾回国。1920年20岁时,他又自费前往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院学习,去了四年因“一战”爆发又回来了。而在4年后即1918年冬天,他得到江西官费的资助,三度出国,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德国柏林大学等地学习和开展研究,但虽说是“官费资助”,陈寅恪在这段时间内并没有拿到江西方面给的钱,等于还是自费出去的,原因是他求学之路“走位飘忽”,官方不确定他的收款地址,因此没有寄出学费。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陈寅恪(1890-1969)

从1918年到1925年,中国时代风云变化无常,政局不稳,可令人称奇的是,当1925年陈寅恪回到中国在清华国学研究院任导师时,他竟然还一文不少地拿到了这笔由江西省政府代为保管的“学费”,这笔费的数目此时因积少成多已相当可观,于是,陈寅恪用这笔钱从一个挪威人手中买下了这幢被陈家命名为“松门别墅”的豪宅,1929底年,陈寅恪的76岁的老父亲陈三立由寓居地上海乘船溯流而上至浔阳,登上庐山入住此别墅,在这里度过了4年多(也可算5年)的时光,也给庐山留下了一段近代的人文佳话。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松门别墅

其实要说起来,陈三立上庐山可算是“游子归乡”,因为尽管陈三立少时就随父亲、晚清名臣陈宝箴在河北、河南、湖南、湖北一带求学或当助手,父亲去世后又在南京、上海等地生活,但他毕竟是出生于江西修水,且在南昌西山居住和曾为南浔铁路建设奔波过的江西人,所以,他在居住庐山完全是一次回乡之旅。

在“戊戌变法”前后,陈三立也曾在政治上非常活跃。1895年秋,他父亲陈宝箴任湖南巡抚时,他奉命辅佐父亲推行新政,协助父亲创办《湘报》,办务学堂、算学馆,还广为交游,结识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新派人物,众人集思广益,以求“三湘富强之道”,当年被誉为“维新四公子”之一(即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谭嗣同,户部侍郎徐致靖之子徐仁寿和世家子弟陶菊存)。戊戌变法失败后,陈宝箴父子受到株连,均被革职,于1898年回到江西南昌西山(今新建县)隐居,陈三立自号“神州袖手人”,但慈禧还是不放过陈宝箴,于1900年夏历6月26日,派闳炯率兵弁到西山岘庐宣密旨,赐陈宝箴自尽,陈宝箴北面匍匐受诏,然后自缢殉职。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1899年陈宝箴领诸孙与曾孙(左起:陈方恪、陈寅恪、陈覃恪、陈宝箴、陈封可(陈衡恪子)、陈衡恪、陈隆恪)

陈宝箴死后,陈三立心灰意冷,不问政治,热衷于办学,延请外国教师,传授新知识。辛亥革命爆发时,他携全家逃往上海,并污蔑武昌起义是“作乱”,这期间他的思想很矛盾,极不认可辛亥革命,留恋清王朝,但他也不参加清朝遗老的复辟活动,当然后来也不会跟曾在辛亥革命中攻打江浙冲锋陷阵的蒋介石有交往的愿望。

在近代学古诗派中,以“同治”和“光绪”两个年号命名的“同光”诗派深受大批文人追捧,而陈三立就是此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因为此再加上陈氏父子的“江湖地位”,所以即使陈三立在庐山时没有任何“社会职务”,但却门庭若市,毫不寂寞,而这种“热闹”在陈三立80大寿时达到了高潮。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1916年陈三立(散原老人)寿庆,与家人合影于南京头条巷俞宅竹园

1932年9月,是陈三立(陈散原)的80岁寿辰大庆,天南海北的亲朋故友纷纷上山,庐山上的达官贵人、术士名流、活佛、道士、气功大师等三教九流齐齐汇聚,正在清华大学任教和故宫博物院任职的陈寅恪也上了庐山,这是陈寅恪买了“松门别墅”后第一次住进来。

“松门别墅”位处庐山“月照松林”附近,是静谧空灵、缥缈幽远之境,不过由于陈三立大寿和祖孙三代欢聚,这里有了难得的热闹,这热闹惊动了正好在此地度假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蒋介石,蒋立刻派人去“松门别墅”给陈三立送礼金并表示愿“请教”于陈三立,但却被陈三立婉拒。关于陈三立与蒋介石的这段故事,后来的研究者从陈三立的个性、气节以及蒋介石的“作秀”等角度进行了解读,但这些解读或多或少对陈三立有所"拔高",实际上在那个年代蒋还没那么“高高在上”,陈作为“前清遗老”也没那么“斩钉截铁”,这只不过是一个80岁老人不想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政治人物交往而已。

当然,陈三立和蒋介石都想不到,28年后,因为陈三立外孙(也是他夫人俞明诗的侄孙)俞扬和与蒋介石的孙女蒋孝章结了婚,陈三立和蒋介石也成了关系比较近的“爷爷辈亲家”,所以,因为陈三立的婉拒,他和蒋介石这对“未来老亲家”也失去了一次交集的机会。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徐悲鸿住松门别墅时给陈三立的画像

陈三立在庐山居住期间为庐山做了几件事情,第一是倡议重修《庐山志》,为使志书更为完善,他还特别邀请了著名学者李四光等撰写相关条目。其次是他从一位石工那里发现了一块刻有“花径”的石块,经他考证认为极有可能是白居易留下的手迹,于是陈三立和他人出资修建了花径亭和景白亭,还有陈三立听说庐山王家坡发现了一处瀑布,于是他以八旬高龄前往考察,后又发起捐资修通了前往王家坡的山路,还修建了一座“观瀑亭”并撰写《观瀑亭记》刻于亭旁,而到了今天,陈三立为庐山留下的印记已经成了庐山旅游文化的宝贵财富。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庐山花径

1934年陈三立离开庐山全家定居北平,卢沟桥事变后,日军派人游说他,希望他能像他的好友、同为“同光体”诗派代表人物的郑孝胥那样,出面辅佐溥仪政权。他坚辞拒绝,并痛骂郑孝胥是“背叛中华,自图功利”,十分鄙视这样的民族败类,随即将自己再版的诗集《散原精舍诗》中郑孝胥为他写的序文撕掉从此不再与之来往,后来为抗议日寇密探的骚扰,在民族立场上深明大义的陈三立绝食而死,终年85岁。

于姻亲关系而言,陈三立的亲家均非“等闲之辈”,除前文曾说过的次子陈隆恪岳父喻兆藩、五子陈登恪岳父贺国昌、女儿陈新午公公俞明颐外,三子陈寅恪的夫人唐筼是清末著名将领、台湾巡抚唐景崧的孙女,而长子陈衡恪两位夫人也出自名门。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陈衡恪(陈师曾)(1876-1923)

陈三立长子陈衡恪(陈师曾)是其与第一位妻子罗氏生的,陈衡恪是民国初期著名的美术家和艺术教育家,也是鲁迅在江南陆师学堂的同学和好友。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陈衡恪作品

1891年,当时陈衡恪的爷爷陈宝箴还在湖北当布政使,为长孙教育计,他请清末文学家范钟来教15岁的陈衡恪,范钟把自己的侄女范孝嫦介绍给得意门生陈衡恪为妻,陈衡恪的“老岳父”范当世(范肯堂)也是清末文学家、诗文名家、桐城派后期作家,更是江苏南通市近代教育的主要倡导者和奠基人,1938年,范当世的曾孙出生,名字中也有个“曾”,他就是日后的著名画家范曾。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范曾作品

范曾的“姑奶奶”范孝嫦跟陈衡恪结婚后6年就去世了,于是在陈衡恪又续娶了江苏苏州元和汪氏家族汪凤瀛之女汪春绮,汪凤瀛是晚晴名臣张之洞的主要幕僚,自己也担任过常德、长沙知府,而且兄弟汪凤池、汪凤藻、汪凤梁皆为清末知府,有“一门四知府”之称。汪凤瀛有八个儿子,其中以三子、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汪东和四子、中国建筑学会和《建筑学报》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汪季琦最为知名。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而因为汪季琦的夫人顾清侣,“民国的近亲和远亲”再次和江苏无锡关联起来,顾清侣的父亲顾倬是著名教育家和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院(现无锡高等师范学校)的创建人和校长,从这所学校毕业的“著名学生"有荣毅仁、曾涛、薛暮桥、徐铸成、钱松喦、吴冠中、陈瘦竹、徐中玉、钱保功、汤定元、唐敖庆、胡福明等。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由于陈衡恪在1923年48岁时便英年早逝,因此他无法去庐山“松门别墅”伴随陈三立左右并在画作中留下匡庐胜景,但是,在陈三立离开庐山的第二年,陈衡恪的儿子陈封怀从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留学归来上了庐山,他与胡先骕、秦仁昌等植物学家创建了中国第一座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即庐山植物园。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庐山植物园

解放后,陈封怀出任江西省农业研究所副所长,之后又主持或参与创建了南京中山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华南植物园,1993年“中国植物园之父”陈封怀去世,享年93岁,逝世后他与胡先骕、秦仁昌长眠于庐山植物园“三老墓”。而在10年后的2003年,陈封怀的四叔、已经去世34年的陈寅恪和夫人唐筼也魂归庐山植物园,这对生前关系不错的“大师级”叔侄又在此相逢并恒久相守了。

「家传」:民国的近亲与远亲(二十七):陈家:陈寅恪家人的庐山缘

陈寅恪墓地

其实,陈寅恪家庭与浙江镇海俞氏、南通范当世等家族发生联系也与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曾任清末两江总督、江西铁路大臣的江西萍乡人李有棻。1882年,是李有棻给刚刚失去妻子罗氏(陈衡恪之母)的陈三立做媒,陈三立才续娶了俞家的俞明诗,而俞明诗的堂姐俞镜秋正是李有棻的夫人,这样,《民国的近亲与远亲》再次走进了江西萍乡(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