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震:“四知”生暮夜 清风扬千年

 杏坛归客 2017-09-25
    生于华山脚下潼关县的杨震,自幼便与清贫为伴。
    一岁多,父亲杨宝去世,他与母亲、弟弟三人相依为命,租地种植,以度日糊口。即便条件艰苦,他对母亲百般侍奉照料,体贴入微,“乡里称孝”。
    从20岁以后,杨震对地方州郡长官的征召置之不理,一心一意设塾授徒,开始长达30年的教育生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杨震之名日渐飞扬。到知天命之年,在家人、朋友的劝说下,他才到州里应聘任职。大将军邓骘久闻其贤能,举为茂才,从此开启仕途征程。
    东汉元初四年(公元117年),他开始入朝任职,担任九卿之一的太仆,负责舆马及牧畜之事;永宁元年(公元120年),升为司徒,位列三公,主管教化;汉安帝延光二年(公元123年),升为太尉,掌朝廷军政大权。
    可高处不胜寒,杨震在东汉末年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政权岌岌可危的情况下,被樊丰等奸佞臣子进谗陷害。皇帝下诏,命令将杨震遣归老家。杨震怀着十分伤痛的心情,与家人及门客踏上由洛阳返归故里的行程。
    当行至洛阳城西几阳亭时,杨震按捺不住内心的无限悲愤,对他的几个儿子和诸门人说:“死者士之常分……身死之日,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 ”
    据《谢承书》记载,杨震当时还对他的儿子说,死后当用薄席遮苫棺材,并用牛车载拉回故里。这番话竟成了他生平最后的内心表白,吩咐完后事,杨震饮鸩自杀。
    在华山之阴,杨氏后人修建多处四知庙或在宗祠内辟建 “四知堂”,有人写诗道:“人间无处不天公,却笑黄金馈夜中;千载四知台下过,马头犹自起清风。 ”
    “暮夜却金”典出《后汉书·杨震列传》: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密愧而出。
    公元112年,曾有一位远客,带着他的老仆,雇一辆篷车,载着书箱衣物,从荆州风尘仆仆赴任东莱太守,路过昌邑。
    城门外迎接的,是昌邑县县令——荆州人王密。他能谋得这等美差,得益于两年前被荆州刺史杨震举为茂才,才平步青云。
    彼时,昌邑地处济水下游、菏水南岸,北面是大野泽,向西溯济水菏水而上,可达秦晋;顺济水东北而下,可达齐国临淄;顺菏水而东南,可达吴楚。北方的牛马牲畜,南方的丝茶竹器,东方的鱼盐海产,西方的皮革纹旄,皆聚于此,使昌邑成为这一带富庶地区的中心。
    久别重逢,王密和杨震自然有说不完的话。话匣子打开,不觉间伸手不见五指,深巷可闻犬吠。王密在袖中掏出黄金十斤想赠给杨震。夜色渐苍茫,一灯如豆,黄金灿灿。
    杨震吃惊地问王密:“咱们是老朋友,我很了解你的为人,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 ”王密悄声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 ”
    杨震语气坚定地答道:“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听完后,惭愧地离开。
    有汉一朝,黄金一斤值铜钱一万,而县令的“年薪”在六百石谷上下。按当时物价,一石谷值220钱左右。这个昌邑县令辛苦攒钱一年,可得13斤左右黄金。
    据介绍,王密主政昌邑时,政声不错,百姓中口碑颇好。传说王密在府衙中种菜,其中有大葱,至今在昌邑村仍有其留下的 “清官葱”,象征为官要一清二白。卢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