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小知识:杨潮观与《吟风阁》,文人杨潮观

 昵称43598528 2017-09-25

杨潮观与《吟风阁》

文史小知识:杨潮观与《吟风阁》,文人杨潮观

雍正三年(1725年)三月末,暮春时节的苏州城里依然是鸟语花香。江苏布政使鄂尔泰广征辖下七郡的能文之士,在紫阳书院的春风亭设课会文。沈德潜.华希闵等者旧名贤也参加了这次盛会,席间,一位十四岁的少年捉笔挥毫,赋七律一首,云:

圣朝分陕重藩轩,为惜民依简大贤。

已见清风传北地,旋看化雨洒南天。

勋名早识铭钟鼎,风雅应教被管弦。

此际亭前开盛宴,绝胜江左永和年。

从内容看这是一首歌功颂德的应景之作,固然无甚可取。但是,作为一个末冠少年,他那敏捷的才思还是赢得了与会着的一致称赏,而且盛传一时,成为一段佳话。

这位少年,就是后来的著名杂剧作家杨潮观。

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常州府无锡县(今江苏无锡市)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生于一个科名不显的读书人家庭。他自称是东汉时以廉沾著称的太尉杨震的后裔。父亲扬希曾,善诗文,工楷书。康熙间曾献诗行在,蒙录用,供奉武英殿,补诸生,可是不久即突然亡故。

杨潮观本人是乾隆元年(1736年)恩科举人。他的仕履很简单:先入实录馆供职;期满外放,凡担任过文水县、林县、固始县、杞县、简州、邛州、邳州、泸州等十六处的地方官,致仕时已年逾古稀。他卒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终年八十岁。

杨潮观说过:“为国家者,患莫甚乎弃民;大荒召乱,方其在难,君子饥不及餐……”又说;“居官信心而行,投艰不辞,理乱不繁。”这两句话既是他居官处世的箴言,也是他谨遵慎行的宝训。由于他懂得民为邦本的道理,深知做官的不易;加上他为人正直廉明,因此,颇能关心民间疾苦,常以兴利陈弊为己任,在他当州县正署的四十年间,办了不少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地方的事情,深孚民望。史称他“为政廉敏有声”,井非虚言。

他初到文水县,恰逢五年一度的清查户籍。他没有把它看作是例行公事,草率对待,而是事必躬亲,严加稽核,结果使上千名鳏寡孤残免除了徭役之苦。

在固始县任上,他看到政事废弛,公务堆积,于是埋头清理。由于他遇事严肃认真,不怕麻烦,注重调查研究,许多含冤受屈的被诬者一一得到开释。此外,他还修建学台,创设书院,给青衿士子以肄习授业的场所;对于家境清寒的学生并助以衣食。当地的人们亲切地称他“杨固始”。

当他调往泸州时,那里正处在严重的饥荒中,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将近七十高龄的杨潮观不顾体弱力裹,不顾长途跋涉的辛劳,刚到任就修起了养济院,设置了义渡,增加了学田额,并动用库存的款项办了三个粥厂施舍赈济;不敷之数则用自己的俸银来补充。他所采取的这些果断措施,很快奏效,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拯救了数以万计的饥民。有一次,属吏们凑足二百两银子来巴结他,他不为所动。他的随从悄悄地告诉他:前任们都是如此,有成例,不妨笑纳。杨潮观回答说:“尔既云有成例,可捐付粥厂。”这件事迅速传扬开去。过后,泸州一带流传有“明莫如仲,清奠如杨”的敢谣,人们以此来称道他的廉洁。

文史小知识:杨潮观与《吟风阁》,文人杨潮观

公暇,杨潮观每每以著书自娱。他一生治学,涉猾颇广,著述甚富,见于著录的就有《周礼指掌》、《左鉴》、《易象举隅》、《家语贯珠》、《心经指月》、《金刚宝筏》,《吟风阁》,《吟风阁诗钞》和《吟风阁词稿》九种。而其中成就较高,影响较大的当推他的剧作集《吟风阁》。

关于《吟风阁》之名,有一段小小的掌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八月,杨潮观困“政绩卓异”迁四川邛州(今四川邛崃县)知州。邛州古称临邛,西汉武帝时,卓文君同司马相如楣爱私奔的故事便发生在这里。杨潮现在邛州查访到了相传是卓文君妆楼的遗址,于这块废基上,他盖建屋宇数栋,取名“呤风阁”。落成之际,杨潮观请来一批梨园优伶,亲自教他们排演他撰作的杂剧。此后,他经常邀集一些朋友饮酒高歌,吟咏其间。《吟风阁》一书的初稿就是在这里编定的,为了表示纪念,于是他用楼名作为自己的这部杂剧桌的书名。

《吟风间》共四卷,收有类似于独幕剧的单折短剧32种。这类形制的杂剧,早在明代就已经出现,如杨慎的《兰亭会》、许潮的《赤壁游》,等等。然而,其内容几乎全是摭抬名人的旧闻轶事,思想意义不大。杨潮观突破了这一局限。他的剧作,题材比较广泛,有取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也有采写街谈巷语,时人事迹的;而且大都构思新奇,主题突出,褒贬分明,具有讽喻劝惩的作用。

在《偷桃》、《骂财神》中,作者分别借诙谐的东方朔、狂狷的阮籍之口,对象征统治者的王母、财神的专横凶残、贪婪虚伪作了辛辣的嘲弄和无情的鞭笞。在《疑碧池》、《笏谏》、《蓝关》中,对痛斥安禄山而慷慨捐躯的雷海青;敢于面折廷争,谏止唐太宗东征高丽的魏征和劝阻唐宪宗遣使奉迎佛骨的韩愈等忠臣烈士的高风亮节,表现出由衷的景仰。在《朱衣神》、《新丰店》、《换扇》中,对文人的怀才不遇和坎坷遭际深表同情。在《荀灌娘》、《荷花荡》中,对妇女的智慧才干和舍身取义的胆识予以充分的肯定。在《配瞽》中,则对名题金榜的状元郎富贵不弃盲妻的忠贞爱情备加赞扬。

不过,较有价值的还是《罢宴》、《却金》、《夜香台》等反映官宦生活的作品。《罢宴》写出身卑微的宋代名相寇准,在拜相后渐渐忘却根本,抛弃了淡雅俭朴的作风,引起了他家老婢刘婆的不满。寇准的寿辰将临,他准备盛宴豪饮,大举庆贺。刘婆婉诉往事,晓以大义,寇准深受感动,终于听从了她的规劝,主动罢宴。《罢宴》批判了清初以来滋蔓于官绅之家的铺张侈糜的风气,宣扬了崇尚节俭的思想。剧中刘婆的形象塑造得甚是成功,她回忆寇准早年贫困生活的件件桩桩,如数家珍;特别是叙及寇母靠针黹为生,历尽艰辛,教于成人的那一节,更显得情辞恳切,动人心弦。清代学者王昶高度评价了《罢宴》,称赞它“声情磊落,思致缠绵,虽高刚诚,王实甫无以过也”。此剧被许多剧种改编,多年来盛演不衰。并被搬上了银幕。

文史小知识:杨潮观与《吟风阁》,文人杨潮观

《却金》写东汉杨震赴东莱太守任所,中途宿于昌邑馆驿,该县县令,他的学生王密深夜造访,馈赠金银,以为这事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是遭到了杨震的严辞拒绝。杨震对王密所说的一席话:“算若干尔俸,几多尔禄,彀得罄囊讨好?料无非膏脂剥削层层扰,好待半去肥家半奉高。”真是一言道破天机,有力地针砭了官场积弊。此剧也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作者泸州却金的影子。

《夜香台》写大京兆隽不疑之母,久居官廨,目睹刑罚之烈,屠戮之惨,谆谆告诫儿子要慎于断狱,免及无辜。在这里,作者愤慨地谴责了吏道的黑暗和惨酷,并提出做官要“严而不残”的主张。

此外,《行雨》用李靖替龙母行雨,热心救旱反酿成水灾的传说,闸发了“救世的人偏会做出误世的事来”的道理,足为从政者之鉴,《发仓》在揭露荒歉和赋敛所强加于人民的苦难等方面也颇具特色。

这些剧作,不但体现了作者的鲜明的爱憎;更可贵的是,从不同的侧面剖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的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这在文网密布的清代中叶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其进步意义于此可见。

同时,作者的创作并未脱离舞台实际。他在艺术手法上兼取了有悠久传统的杂剧和传奇的长处,所串用的角色是生、旦、净、末、丑俱全;让他们在不同的剧目中轮番当主角,既予一显身手的机会,又不致劳逸不匀,观众也不会觉得单调,从而收刭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十分注重文字的通俗。他在《自叙》中写道,“惟是香山乐府之期老媪皆知,安石陶情不免儿辈亦觉矣。”因此,剧中的宾白流畅、明快,策警,富有感染力。如《发仓》开头,驿丞一段独自居然长达千言,可是,说者不噎于口,听者不厌于耳;声情并茂,为剧坛所鲜见。

据记载,作者同著名诗人袁枚为莫逆之交。两人不常见面,但每次聚首,总要促膝论学,且往往因见解相异而争执不休。作者视袁枚为畏友。袁枚晚年寓居江宁,曾将《吟风阁》杂剧演于他所购置的随园中,竟使观者“一座倾倒”。

杨潮观在杂剧创作上所取得的这些成就,是同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多年宦游涉世的丰富阅历以及博学多才分不开的。他对于音乐、戏曲、绘画、书法各艺无不精熟,而尤以诗文见重于时。

当然,《吟风阁》自有它的不足之处。首先,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和文人,杨潮观的某些偏见、庸俗观念,思想意识中的消极,落后成分不可能不在作品中流露出来。《露筋》一剧最为典型,简直是充满了旧道德的说教。其次,剧情展开不够,人物性格也很少发展,等等。然而,瑕不掩瑜,《吟风阁》仍不失为我国古代的一部优秀剧作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