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便血

 清茶清清 2017-09-25


 潘某,女,50岁,1965年4月15日初诊。 患者有崩血及漏血史,此次于七八天前咯血,鼻涕带血,继则腹痛,大便流血,血色鲜红,多在便后,自觉头晕心慌,气短身疲,面色无华,唇淡,少腹隐痛,舌淡苔腻,脉沉弱细数。 此乃阴气内结,脾虚不能统摄,渗入肠间,血之不守。治宜温脾摄血,方用《金匮要略》之黄土汤加味。 处方:灶心土250g,干地黄30g,白术24g,阿胶9g,黄芩9g,制附子4.5g,炙甘草9g,桑蚕茧壳炭5个。用开水泡黄土,澄清取水煎药,2剂。 4月18日二诊:服第1剂药后,夜半血即止,腹痛觉轻;服第2剂后,今早来诊前大便正常,尚有心悸,气短,头晕,饮食尚可,舌苔薄腻,脉如前。此病虽血大止,但血去过多,气血俱伤,宜温脾摄血益气,拟归脾汤加味。 处方:白术15g,党参15g,当归9g,炙甘草6g,茯神9g,远志9g,柏子仁9g,木香3g,桂圆肉9g,荷叶炭9g,黑姜3g,红枣5枚。3剂,水煎服。 4月22日三诊:服药后未再出血,心悸、头晕、气短亦较前为佳,继用归脾汤调理而愈。

按:本例素有崩血及漏血,近又咯血和衄血。《素问·阴阳别论》云:“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来诊时,咯血、衄血虽减,但便血又增重,根据辨证求因,出血症状虽多,但总不外脾气虚弱,失其统摄,致血外溢,形成咯血、衄血、便血。“治病必求本”,其病因在脾,治法则一,用黄土汤加味。黄土性温入脾,能温脾摄血,合白术、附子以复脾胃健行之气;地黄、阿胶、甘草滋肾养血,又虑辛温之品易致耗血动血,故以黄芩之苦寒制之,又在合方基础上加桑蚕茧壳炭、荷叶炭,增强止血之功,主治肠下血,合之以助药力。 柴浩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