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绘画色彩(一)

 A芝兰之室 2017-09-25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是一切视觉艺术的基础。纵观世界美术史可以发现,色彩运用及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对绘画艺术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1、色彩形成


早在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就通过三棱镜揭开了色彩之谜。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由于它们波长不同,人们通过眼睛也就看到了各种不同的色彩。光与色彩密不可分,人们对色彩的感觉依赖于光的照射。从光色之谜的破解中,人们总结出色彩之所以能被“创造”出来的三大因素:一是光源,二是被光源照射的物体,三是要有视觉对光照射的正常反应,通俗地说就是“光、物体、眼睛”,三者缺一不可,也被称为“视觉三要素”。


光源色


在色彩写生和创作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光源色,主要是体现出物体的受光部位,从而找出明暗关系。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种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形成的光如太阳光,而人造光是指电灯光、火光、电焊光等人为制成的光亮。自然光相较人造光,对物体色彩的影响在不断地变化当中,如太阳直射,由于色光受阻少,呈白色;而太阳斜射地面时,因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所以透露出红橙色;而在阴天时,色彩就处于相对统一的冷灰色当中。因此一件物体,在不同时间阳光的照射下所呈现出的颜色是不同的;而同一物体在不同色彩的人造光的照射下,物体颜色的差别就相对容易区别开来。

固有色


固有色通常指物体本身固有的颜色,在明暗转折之间所呈现出来的这部分颜色就可以确定为物体的固有色。这些固有色实际上也是色光的反映,也是物体的基本色彩倾向,固有色往往受光源色的成分、照射角度和距离远近的影响。例如:物体反射与吸收光的能力不同,固有色在间接光下比较强,直射光下比较弱;而视线近的物体固有色比较强,视线远的物体固有色则比较弱;反光强的物体固有色比较弱,反光弱的物体固有色比较强。因此,物体绝对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

环境色


环境色是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呈现出来的色彩关系,也被称为“条件色”。一般情况下,环境色对物体背光部分影响很大,对受光部分影响很小。


物体处于一个具体的环境中时,它必然会受到周围物体色不同程度的反射影响,而引起一部分固有色的变化。由于反射作用通常反映在物体的暗部,因此这部分色彩通过混合而产生新的色彩,其亮度永远不会超过光源色的亮部色彩。


初学绘画者往往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物体的固有色上,从而忽略了光源色和环境色,因此,绘画对象的层次变化很难生动地体现出来,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色彩关系的呈现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绘画者应全面掌握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整体性的观察,不能孤立看待任何一色,这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运用色彩来进行创作。



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