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样写小说才对

 冬天惠铃 2017-09-27

小说写起来真的是费事费时间费脑细胞。要构思情节,要琢磨人物性格,写出来之后事情发展的趋势也可能会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只能任其发展。

一篇好的小说到底该怎样创作?《悠游小说林》或许可以给出一个答案。

《悠游小说林》由安贝托·艾柯在哈佛大学的六篇讲稿结集而成,既是六堂小说理论课,也是一本文学阅读与写作指南。既适合普通读者,也适合写作爱好者。

安贝托・艾柯是享誉世界的符号学家、中世纪专家、文艺批评家和小说家。《剑桥意大利文学史》曾将其誉为20世纪后半期最耀眼的意大利作家,并且盛赞了他那“贯穿于职业生涯的‘调停者’和‘综合者’意识”。艾柯的世界辽阔而多重,除了随笔、杂文和小说,还有大量论文、论著和编著,包含中世纪神学、美学、文学、大众文化、符号学和阐释学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在这些领域都有重要建树。

以下是我在读完书后关于写作要点的整理,和大家分享。

第一、“任何叙事性的小说都必须是而且注定是快速的。”

因为构建一个虚构的世界,是无法巨细靡遗、面面俱到的。小说只能提供暗示,由读者自行去填满所有的缝隙。

至于怎么个详略得当法,就涉及两个概念。一是模范读者,即作者设想的阅读者,这本小说是写给谁看的,就是这个“谁”,比如童话的模范读者就是小朋友们。二是模范作者,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文风,一种叙事策略、文本指令。作者用这样的语言构造和风格来引导我们走入他小说的林中。

第二、“如果某件重大或扣人心弦的事情将要发生,我们必须懂得经营慢笔叙事的艺术。”

通过对物件、角色或景致的描绘来延缓叙事,起到四个作用。

一是引发读者的兴趣和思考。读者阅读了之后开始预测故事走向等引起的活动,即“推理散步”。

二是制造“战栗时刻”,就好比我们看了那么长时间的主人公受辱受欺负,终于迎来他历练成长后报复成功的那一刻。如果不是因为这么长时间的等待,高潮就不会这么过瘾。

三是提示时间,有助于将读者封闭在时间的森林里,更好地了解故事。

四是营造空间感,等同于电影艺术中的慢镜头。

通俗小说中第二点运用的比较多,但也有史诗格局的慢笔叙写,如但丁的《神曲》。

我们由此在小说林中漫步。

第三、“小说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寄生者。”

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小说也是这样,作者不仅将现实作为蓝本,还要告诉读者所不知道的林林总总,这样才有利于将读者封闭在文本世界中,并且作者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指引读者将之视作真实。好的虚构故事也会有可能会入侵生活,影响历史。改变现实与虚构的关系。

作者通过虚构故事塑造生活的机制,而读者则在书中去了解、去寻找这些。“我们终生都在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何出生,为何而活。”

这就是我们寻找的出口。


我所列举的只是书中最浅显的道理,每一个点单拆开来,艾柯的《悠游小说林》都剖析得十分详细,十分深入,甚至还有数学图表来讲解,值得反复阅读。我会试着再写一篇“这样读小说才对”。欢迎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