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重天 之 四象~用手决

 播者博也 2017-09-27
  译文
地 周 实 终 化 四 涵 本 四 道
之 流 相 唯 则 技 循 凡 定 一
机 园 间 刚 变 而 三 技 为 而
终 活 四 柔 焉 化 才 必 根 二
为 乃 法 互 循 迁 而 阴 阴 寓
道 得 并 抱 以 不 迁 阳 阳 四
一 天 行 虚 无 变 遵 相 为 象
按古中文行文习俗,由右向左竖读并加以标点,应渎为:
道,一而二,寓四象。四定為根,陰陽為本。凡技,必陰陽相涵,
循三才而遷,遵四技而化。遷不變,化則變焉,循以無終。唯,剛柔
互抱,虛實相間,四法並行。周流園活,乃得天地之機,終為道一。
摘自赵大元先生将要出版的《赵氏实用擒拿术》一书。



(一) 道,一而二,寓四象:

  道: 指的是万物生成、发展、运化的客观规律。在这里指的是擒拿技术实施、变换、迁化的根本大法、规律和法则。

  —而二: 中国古代哲理从来就讲究,万物皆阴阳相变而循循相生,乃至无穷。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故天地之间,物必有对,感则必应,出则必反,不易之理也。”(《释疑孟》,《五峰集》) “物不独立必有对,对不分冶必交焉。”(《纷华》,《知言》卷三)。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以生万物。”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由阴和阳两个方面所组成,而阴阳的相互迁化消长,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本质。

  中国武术擒拿技术也不例外,首先:在攻防格斗中,攻防双方是在不断地疾变,相生相克,阴阳转化,迁化相变乃至无穷。故而变则通、则活,不变则死,这是—个巅破不灭的定律。

  其次:中国武术实用擒拿技术在其长期的形成实践中,针对人体的各种运动形势,在其可能的各个对抗方向、对抗方式上,都有—套完整的相应变换技术。实施每一个擒拿技术时,都有其依据对方变化的相应技法。他是一个阴阳转化、相生相克、迁化相变、有机相应的、完整的系统。

  因而在学习擒拿技术时,绝不可把它们割裂成一个个互不相关的单个技术,而是要把他作为一个有机相连的整体来认识和学习。要明确地认识到,他们是‘一生二,二生三’相生相克,循循相生的。技术、技法的阴阳变化、迁化通变是他的灵魂,不变则死。

  寓四象:指的是中国武术擒拿技术中产生、寓藏着四种基本技术。

  (1)死手擒拿技术——有把位的擒拿技术,即对方或我抓握身体任何部位

  时,所实施的擒拿技术。它是本手,是学习擒拿技术的入门基本功夫。目前

  社会上流传、传习的大多是此。

  (2)活手擒拿技术——没有把位的擒拿技术,即格斗双方都没有抓握其身体的任何部位。是在格斗过程中,攻防搏击时肢体接触的擒拿技术。他是不需要予先抓握对方的任何部位,沾粘、滚挫、缠夹,是和踢、打、摔溶合在一起,循环综合运用的技术。这才是中国武术擒拿技术的主体。

  包括:徒手格斗中的擒拿技术、徒手对器械(空手夺白刃)、器械对器械中的格斗擒拿技术。

  (3)变手擒拿技术——在实施死手、活手擒拿技术中,遭遇到对方猛烈反抗时,应激相应变化的迁化的实用擒拿技术。

  (4)反擒拿技术——当对方对我实施擒拿技术 时,我的解脱技术和反擒拿的技术。

  (二)四定为根,阴阳为本

  这句讲述的是:学习、实施擒拿技术的“根”和“本”。

  四 定 为 “根”

  四定:指的是:神、心、意、力为四定,

  神(精神)定,则无惧无愄,而安宁无乱,体态祥和,目光沉稳而含威。

  心(心情)定,则心静无恐,而气血畅和,形正体松。

  意(意念)定,则安宁静寂无欲,而专注锐敏,能察微变,以应八方。

  力(蓄力)定,则气归丹田,内机勃发,而外松内紧,引以待发。

  这句讲的是:无论在练习时或对敌时,都要首先做到四定。这是根,做不到四定,则神不安宁、心慌意乱、周身僵软,手足无措、力僵而疲。如果有一个“定”做不到,则技无以展,被人所制。所以在平时学习、练习中都必须十分重视“四定”的锻炼和养成修为。

  阴 阳 为 “本”

  这里指的是:阴阳的变化应用是一切技术的根本。

  (1)指的是:1、阴阳(奇正、正反)的转换,2、动静的互寓,3、刚柔的相应,4、虚实的迁化。这些阴阳的相应变化,是所有技术应用实施的本和大法。

  (2)指的是:《阴阳诀——乾坤八字法》是本手,是格斗中的起手式。一、是我攻敌在先为阳手;二、是我应敌、攻敌在后为阴手。《阴阳诀——乾坤八字法》所讲述的原则和方法,是整个擒拿技术运用应势起式本手的原则和大法。

  阳——乾八字法。为刚阳,也就是出手明快,劲力刚猛。我攻敌在先,看似是实,本则为虚,实质是要手,即有目的地要对方出手来格架反击。我外形虽明而刚,但要刚中抱柔,一遇对方肢体接触,劲力则柔沉粘沾、使其进不得法,退又不能,则进退主动在我,在擒拿技术中为“迫法”。按现代语言来讲就是:“迫手诱敌吾得隙,入吾机关死不知”的“主动擒拿”的要诀。

  阴——坤八字法。为阴柔,敌攻在前,我则在封格趋避中,柔在前以柔克刚,刚在其后柔中抱刚。引进落空,后发先至,沾连粘随,缠滚挫盘。为“趋法”。按现代语言来讲就是:“封格趋避后中先,随劲顺势锁其身”的被动擒拿法。对方主动进攻在先,我则随劲、因式取势在后的“被动擒拿”要诀。

  《四象——用手诀》译文:第二部分

  (三)凡技,必阴阳相涵,循三才而迁,遵四技而化。

  这句讲的是:实用擒拿技术实施应用变化的基础。是整个擒拿技法应激变化的核心和大法。必须认真学习掌握。

  在学习擒拿技术时,更要在掌握基本技术单元(阴阳对应的一对技术)后,演练的双方由不对抗到对抗、由简单劲力对抗到各种形式的对抗攻击,由对抗攻击到解脱反擒拿。动作由慢到快、由力小到全力抗争。手法由简单到复合多变。只有在这样的依次递进的对抗练习中,才能悉心体会擒拿技法的精髓,才能真正学习掌握实用擒拿技法。从而形成实用技能。

  凡 技,必 阴 阳 相 涵

  中国哲理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阴和阳两个方面所组成,相互包融而相生相克。而事物的迁化,只不过是阴和阳的消长变化,所引起和形成的。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故天地之间,物必有对,感则必应,出则必反,不易之理也。” (宋—胡宏、《五峰集》)

  所以每个实用擒拿技术,必然是在相互(攻防)阴阳对抗中产生的。是由阴和阳两个方面的技术所组成,它们相生相克、消长迁化。实施(攻击)——对抗(防御)——变化(反击)…是一个客观的行为过程。因而单个技术是无法实施的,因为当你实施擒拿技术时,必然首先会遭遇到对方劲力的反方向抗阻。如果在反方向上没有相应的擒拿技法的变化实施,必然会形成直接对抗,力大胜力小、死拿硬要、反遭拙打的局面。

  因而在学习实用擒拿基本技术时,必须首先学习和掌握每个擒拿部位,阴阳相对应的两个技术,这是组成实用擒拿技术的基本单元。只有掌握了这个基本单元,才能进而在剧烈的对抗变化中“三才而迁、四技而化”,形成千变万化的实用擒拿技术。

  例如:在学习死手擒拿,对其右臂腕实施‘金丝缠腕’时(向其右上方用力旋缠扣切其腕部),必然首先会遭到其相反(向其左侧下方)的力的阻抗。因而必须顺其劲、顺其势,向其左上方旋扣,实施相对应的‘托枪打虎’ …等技术。这两个互为阴阳的基本技术,相互转化组合,形成腕部擒拿技术的基本单元。在这个基本单元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化演出千变万化的技术和技法来。

  循 三 才 而 迁

  这句话实质说的是:在实施擒拿技术时,如遭遇对方强烈反抗时。“循”--要遵循当时的对抗态势,“三才”--及时沿肢体的三个主要运动环节(关节),“而迁”--来变换(迁移)擒拿部位。也就是学习擒拿技术,必须掌握擒拿部位(关节)应激变换的方法和原则。

  人体的运动是以相互承递的链运动形式而进行的,故称为人体运动链系统。而链运动又是以三才(三节)的承接相应运动为基础的。如:上肢—肩、肘、腕,手—腕、掌、指,下肢—髋、膝、踝,身—头、颈、腰(头、躯干、腿。)。体—身体、上肢、下肢。他们在运动中相互承应,又相互制约。

  故而(一) 在对其一关节实施擒拿技术时,如遇对方强力反抗,可转变为对同一肢体的相应其它关节的擒拿。如:对腕部的擒拿遭遇到对方强烈反抗时,即可变换成对其肘关节或肩关节的擒拿。

  (二)在对其某一肢行实施擒拿技术时,如遇对方强力反抗,可顺势转变为对另一相应肢体的擒拿。如:对其左手臂的擒拿遭遇到对方强烈反抗时,可顺其当时的态势,疾变为对其右手臂或腿的相应关节实施擒拿。

  (三)如遇对方欲脱手解脱时,利用扣锁其腕手之手,疾扣抓其一指或几指,转换成对其指关节的擒拿。因其力量、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被擒拿(腕关节)部,所以擒拿部位的突然迁移,其成功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遵 四 技 而 化

  这句讲的是:在实施擒拿过程中,要遵循当时双方攻防态势的变化,四技——踢、打、摔、拿综合运用。能拿即拿、不得拿疾变踢、打,得摔则摔捆。千万不能死拿硬要,必须四技(踢、打、摔、拿)循势而相互转化。

  例:我们还是以“金丝缠腕”为例。当对其右臂腕实施金丝缠腕时,遭到对方的反抗或反击,而又无法循三才(三节)而迁变时,我则疾变(扣拿之左手)切击其左太阳穴,迫诱其用左臂进行防架。我疾可对其左肘实施擒拿。又如:都不得机,则疾速脱离,在攻防中再寻机实施擒拿。总之决不能死拿硬要。

  (四)迁不变,化则变焉,循以无终。

  这句讲的是:循三才而迁时,双方总的态势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同一肢体的擒拿部位的迁移。而遵四技而化时,双方对峙的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但是擒拿部位,而且是擒拿肢体和技法的根本变化。

  循以无终。

  阴阳相涵、循三才而迁、遵四技而化,这三个技法在实施应用中,必须视双方对抗态势,有针对性的不间断地循环运用而不可停顿,直至将对方擒拿住。

  《四象——用手诀》译文:第三部分

  摘自赵大元先生将要出版的《实用擒拿术》

  (五)唯,刚柔互抱,虚实相间,四法并行。

  在整个擒拿过程中,唯——必须。

  1、在劲力的运用上:必须刚柔互抱,即刚中抱柔,则刚在外而柔在其髓,不会过刚易折而迟于变化。柔中抱刚,则柔在前而刚在其骨,不会柔而无骨反受其制。

  2、在技法的运用上:必须虚实相间,要虚虚实实善于互变,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对方无法察知你的意图,也就是口诀中讲的“迫手诱敌吾得隙,入吾机关死不知”。

  四法并行。

  四法并行是指:1、阴阳转换法。2、动静互寓法。3、刚柔相应法。4、虚实迁变法。这四个技法要同时有机整合的运用,不可偏一废一。

  (六)周流园活,乃得天地之机,终为道一。

  在整个擒拿技法的运用过程中都必须做到周、流、园、活。

  “周”指的是:要周全,阴阳相涵、循三才而迁、遵四技而化和四法并行,要合理地整合运用。

  “流”指的是:无论技法的虚实变换、擒拿部位的迁移、劲力的化变都要如流水一样没有间断,而流畅无隙。

  “园”指的是:所有的动作、劲力的转化、技法的迁变都必须遵循园的运动原则。

  “活”指的是:在实施擒拿中(一)要活学活用,不可生搬硬套。(二)要活就是必须随着对方变化的态势,而不停的变化,不能有任何停顿,直至将对方擒拿住。

  乃得天地之机,终为道一。

  你能习练掌握《四象——用手诀》的原则和方法,你就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枢机。也就是掌握了运用擒拿技法的“真缔”。

  所有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在遵循——“道”(天地万物生化的这一根本规律和法则)。而不是任何人脱离实际,主观想象出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