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北朝时期,辽东地区什么时候成了高句丽的?北魏或燕国为什么不管?

 思明居士 2017-09-27

首先,高句丽完全占领辽东地区(即当时的辽东郡和玄菟郡)的具体时间,中外历史学界有多种观点——比如公元386年-391年间,比如398年,比如400年-402年间,比如404年等等。我更倾向于在404年-405年左右,高句丽最终完全控制了辽东地区。

其次,谈不上“不管”。具体来说:

慕容鲜卑(含前燕、后燕)

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慕容廆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获得了东晋朝廷的正式承认。本就作为两晋王朝制衡慕容鲜卑主要力量之一的高句丽,此后频频进攻辽东。即便在慕容军的压力下,高句丽不得不同慕容鲜卑订立盟约,却并未就此停止侵扰行动。这导致了意图进取中原的前燕政权(慕容鲜卑于337年建立),决定采取武力手段解决后顾之忧。

从东晋成帝咸康八年(342年),慕容皝亲率4万大军进攻高句丽开始,直到前燕景昭帝元玺四年(355年),高句丽才被彻底打服,“纳质修贡”,臣服于前燕。然而,短短15年后的前燕幽帝建熙十一年(370年),前燕便为前秦所灭。待到燕元元年(384年),慕容垂趁淝水之战前秦惨败之机建立后燕政权的时候,高句丽已经开始试图趁后燕立国未稳全力抢占辽东了。由于后燕强敌环绕以及内乱频仍等原因,高句丽此时同燕国的力量对比已经大幅拉近,围绕辽东归属权的拉锯战,最终以后燕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北燕

407年,后燕将领冯跋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慜帝慕容宝的养子,同时亦是高句丽王族旁支出身的慕容云(高云),建立了北燕政权。从冯跋的这个选择上,我们就已经能够看出北燕政权对高句丽的依存需求了。由于北魏统一战争的不可妥协性,北燕政权为了保证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后方以全力抵抗北魏,(自己并未控制的)辽东地区的归属就成了一个合适的筹码。反观高句丽,虽然北燕政权是自己向辽西扩张的障碍,但另一方面来看,北燕又起到了高句丽和北魏间军事屏障的作用。于是,北燕与高句丽之间,保持持续稳定的政治关系就成了当然选择。北燕也就不可能去同高句丽争夺辽东了。

北魏

北燕昭成帝太兴六年(436年),北燕为北魏所灭,燕主冯宏率数万燕国军民逃奔高句丽。之后,随着冯氏南投刘宋为高句丽所阻,被杀,高句丽得以将掌握着先进技术、文化的数万燕国军民成功消化。在获取辽东地区后经济得到不断发展的高句丽,国力因此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俨然成为了此时东亚诸国中仅次于北魏、刘宋的第三强权。北魏对高句丽占据辽东的承认,很大程度上正是缘于这样的现实。

北魏相比高句丽当然是强大的。但这种“强大”,又不足以使北魏能够像后世的大一统国家隋、唐那样,试图去以“遣大军攻灭”的方式彻底解决高句丽问题,而只能采取相对宽松的羁縻政策。高句丽深知这一点,于是分别向北朝和南朝称臣纳贡,同时进入了二者的朝贡册封体系。尤其对近在咫尺的北魏,即便台面下有不少小动作,正面的外交往来中,高句丽却是不断以频繁的朝贡去化解自己与北魏爆发冲突的苗头的。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着尖锐的南北分裂政治格局的北魏,也就唯有把辽东归属这一问题“留待日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