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教人物形象作陶瓷装饰始于明代晚期,众所周知,自汉末以来,佛、道、儒三教融合一直是统治阶层用来统治与管理国家的一种政治手段。历史上唐会昌三年的重大灭佛运动,使佛教在中国遭受到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佛教也因此走上下坡路......。
图为明代崇祯时期生产的青花伏虎罗汉纹盘。[法国吉美博物馆藏]此盘形制规整,制作细致;盘内用青花绘就伏虎罗汉纹作装饰主题,盘内沿以折枝花卉、山石作衬饰。整个图案主题鲜明,构图简练,是崇祯朝佛教故事瓷画中的精品。
崇祯朝是明末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崇祯主政期间,尽管他多次颁布政令并身体力行地对各项制度推行改革,但由于前朝的腐败导致综合国力每况愈下,由此激起了民愤。农民揭竿起义的浪潮从一开始就笼罩在刚上位的崇祯帝脑海中久久不能平静,史书中记载的崇祯皇帝并非像人们想象中的昏庸,而是一位勤政且有雄心锐意改革的帝王,他曾多次对现行政令进行改革,但最终还是由于腐败和外敌入侵的原因而导致亡国。
在崇祯朝陶瓷装饰文化中,除延续了传统的装饰题材外,佛教题材也占据了不小的部分,这些佛教题材的再现,表达了民众对于佛教文化的尊崇之意,同时也借助这类题材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像布袋和尚、十八罗汉斗大鹏等佛教装饰也大量地充斥着晚明时期的陶瓷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