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瓷神(44) | 关于瓷器史上的造像问题

 RK588 2020-02-21

 定瓷罗汉

神创造了人类,人类创造了瓷器。

瓷器并不神,玩瓷器的这帮人很神,故称“瓷神”。

说到瓷器,一般初学者所考虑到的通常就是“瓶瓶罐罐”,主要以各种容器为主,而对于瓷器中的造像问题,则习惯性地接触比较少。

根据我的经验,陶瓷史之中其实存在一个造像史,因为篇幅有限,我今天简单谈谈瓷器史之中的造像。——如果你相信“瓶瓶罐罐”的仿造是容易的,以至于“景德镇满大街全是高仿”,那么我建议你认识一下瓷器造像,很多造像可能没有你认为的那么好仿。

早期陶器之中其实就存在造像,注意观察各个文化期的陶器遗存,基本上都存在造像的影子。不过佛造像出现得比较晚,因为佛教的出现不过才两千多年,而陶器的造像可以追溯到近五千年的历史。

早期的陶器造像与后来的元明清造像,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不过是“泥打火烧”,但是各个时代的造像风格,却必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时代特征,比区分那些“瓶瓶罐罐”要容易得多。

当然,我指的是在心无挂碍的情况下去阅读这些东西。如果一个人饱受“学术干扰”或者“价格干扰”,那么他的眼睛通常就什么也看不清楚。

比如著名的“易县三彩罗汉”,在国外博物馆放着,那是稀世之珍,被吹捧为“全世界仅存”。但是任何持有理智观点的人,应该可以考虑到这批罗汉肯定不是独立设计和独立烧造的,当年工匠在制作这批精美器之前,如果没有足够的烧造经验,就无法完成这种精美。

而在这批精美器之后,工匠从此收手不干,不再制作类似造像,你觉得这种可能性有多大?——这其实就是一个分工问题,有些工匠是靠“瓶瓶罐罐”吃饭的,而有些工匠就是靠造像吃饭的。

历史上的陶瓷造像有多少?我当然知道很多。但是主流和初学者中毒颇深,特别喜欢营造“孤品意识”,以彰显某件东西“高大上”。他们以及他们的拥拥趸,不太容易接受“即使是传说中的神品,也未必是仅存的孤品”这种客观的事实,或者说简单的常识。

我们这里不再叙述陶器史上的造像问题,固然是特别有趣,但是重点来说说两千年以来的瓷器史上的造像。

原始青瓷的造像系统较少涉及佛教题材,主要集中在表达各种神兽以及动物的型制。值得一提的是,汉至两晋,以及更晚一些的时间,青瓷的容器上出现了很多涉及动物表达的内容,以著名的“鸡首壶”为例,说明了人类在陶瓷的追求上,拥有了更为高级的“情趣”。

所有这些出现于瓷器上的雕塑或者堆塑,与后来人们利用彩绘在瓷器表面进行绘画创作,本质上其实是高度一致的——这就是艺术的高度和魅力,人类需要赋予各种容器以“更高级的情趣”。

与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不同,这些距今大概两千年左右的青瓷,情趣的高度已经大大超越了实用高度,不仅只是纹饰的表达那么简单,人们用立体的各种神兽或动物型制装饰于瓷器,把瓷器带入了真正的艺术创作新境界。

这段时间佛教刚刚传入中国,原始青瓷之中偶尔有佛造像的形态出现,但表现方式都极为简单,尚不能列入严肃的陶瓷造像系统。——这个事情不用怀疑,如果十六国时期的金铜造像是确凿无疑的,那么这类题材在同一时期的瓷器上面肯定会有所显现,你可以没有见过,但你要相信艺术的相通。

隋唐时期佛教艺术蓬勃发展,辽时期又延续了隋唐的风格和传统,出现了大量三彩雕塑和造像。——唐至五代,南方青瓷系的越窑,烧造了大量与造像相关的作品,甚至在一起文房器具上,也出现和结合了造像的题材。

隋唐时期的邢窑,所烧造的器物功能指向十分明确,所以造像较为鲜见,但是后来在邢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定窑,就涌现出了大量的造像,且质量也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熟悉辽金时期金铜造像的人,如果看到定窑烧造的佛像,一定能够发现风格的相通之处。在鉴定的层面,这类艺术作品因为铜与瓷材质的不同,很多人可能不敢肯定,但是如果用心体会,有足够的自信心,就一定能够察觉那种不可复制的时代风格。

当北方的制瓷事业进入到一个新高度,与此同时,中原和南方的制瓷事业几乎是开始了一场“大跃进”。宋代,直接产生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五大名窑”。——其实宋代的窑口肯定不局限五大名窑,只是炒得太出名,以至于其它所有的窑口都黯然失色了。

玩瓷塑和造像玩得比较厉害的,当时有一个“相州窑”,所造之物虽然整体上质量并不是很高,但是其丰富性和烧造产量都不是现代人能够想象。可惜,因为种种现实原因,相州窑将永远深埋于地下,这段历史有可能永远飘散于风中,不为世人所知。

磁州窑系作为北方最重要的瓷器生产线,以实用器为主,但同时也有少量造像。因为磁州窑更偏向于民间器物的制作,所以造像的水准也通常并不体现高级水平。

汝窑系当然也是有造像烧造的,但“汝窑”这两个字过于敏感,我们跳开不谈。早期钧窑的烧造,有些器物延续了原始青瓷的风格,动物型制仍然有所出现,但造像制作似乎较少。

真正把造像艺术带上一个高峰的,是南宋的湖田窑。与此同时,还是青瓷系的龙泉窑。这两个窑系,在宋元时期烧造了大量的造像艺术作品。——在这两个窑口的影响下,后来的元明景德镇各个窑口,都制作了大量瓷塑和造像。

自元代开始,青花和釉里红等各种彩瓷的表现形式出现,给造像艺术提供更为广阔的表达空间。我们所熟悉的元青花,其实也存在一个造像系统,只是“罐子和盘子”的名声过于响亮,这个领域反倒被世人忽视了。

明代陶瓷造像的数量众多,表达形式丰富,但其在艺术的高度普遍达不到南宋的标准。整体上来看,元明两朝的陶瓷造像艺术水准,均亚于南宋。

值得一提的,明永乐时期朝廷与宗教建立了极为良好的关系,所以在此期间景德镇烧造了不少高质量宗教题材作品。可惜,还是种种原因,这些作品并不为世人所知——我们的收藏界,对于陶瓷的认识,整体上还是过于肤浅了。

其中比较有趣的,我见过一种明永乐景德镇制作的“瓷胎擦擦”,这种高岭土胎质的“擦擦”,与西藏地区的泥胎“擦擦”在表现形式上极为相似,只是在制作水准上要高级许多,应属官造器物,可能运用于赏赐之用。

进入清代,以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所制作造像最为高级,这段时期瓷器史的高峰,毫无疑问也是瓷器造像史的高峰。

受篇幅所限,本篇简要介绍了瓷器史上的造像问题——旨在说明,其实玩瓷器除了“瓶瓶罐罐”以外,还有更高级的一个系统可以接触,这个系统就叫做造像。

如果你相信我的话,当前这个年代玩造像应该属于先人一步,不相信就罢了,让那些宋元时期的工艺品随风而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