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史今说:“国无信不兴”言王朝兴衰,日本评其言!(第475期)

 金色年华554 2017-09-27

古史今说:“国无信不兴”言王朝兴衰,日本评其言!(第475期)

孔子大智者

  • 日本网议(“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一言道出国家、王朝、民族的兴衰)评论一:“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一言出自孔子《论语 · 颜渊》一语。这句话很简单扼要的说出了一个人没有信用自己就无立足之地,而换到一个国家若没有信誉则国家必定无法兴盛,强大。因为一个国家的信誉度若是自己国家老百姓都不认同,自然会迅速垮掉。这是不论古代、当代还是将来都是人立身之本、国立信之基、强大之本。

古史今说:“国无信不兴”言王朝兴衰,日本评其言!(第475期)

商鞅对百姓立信,国家则兴,百姓支持国家必强

  • 日本网民吐槽点一:春秋战国时期,商鞅支持变法,为了树立国家的威信、来帮助确立推进改革的进度。商鞅下令将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要是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立刻会赏金十两。开始无人相信会如此轻易得到高额的赏金,后来商鞅将赏金提到50金,利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百姓心态,最终借一根木头、50金子打下了为“改革变法”确立下的国家信誉,终将秦国带入全盛时代(可见“国家想要强大,就要先立信,有信誉自然会受百姓支持,那么强大就是迟早的事”)。

古史今说:“国无信不兴”言王朝兴衰,日本评其言!(第475期)

孔子与子贡的一番对话道出王朝兴衰之本

  • 日本网议(“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一言道出国家、王朝、民族的兴衰)评论二:以古代孔子和子贡的一番话来说这句话最实际。当孔子说:“当粮食充足、军备完善,老百姓又支持、信任执政者”,那么这个国家自然可以保持强盛。子贡问道:“若不得不去去掉一项,那么会去掉哪一项呢?(说实话这个比较难以取舍的问题)”,孔子回答道:“去掉军备”,子贡又说道:“如果两项里再去掉一项呢?”,孔子说道:“去掉粮食,自古人总要死,若老百姓不支持、信任统治者,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再多的粮食也不会真的有更大的作用”(这段对话说明在一个国家强盛、兴衰的前提里取信于民,是强国之本)。

古史今说:“国无信不兴”言王朝兴衰,日本评其言!(第475期)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因无信而失国身死

  • 日本网民吐槽点二:相反商鞅的“桩木立信”的事情,在4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周幽王因为自己的一个叫做褒姒的妃子,为了博取她的一笑,就轻易地点起了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这就开启了古代中国史上最著名的“闹剧”(烽火戏诸侯),这件事造成的影响就是让周王朝迅速由“兴旺”滑落到“衰落”时期。而五年后,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却因为自己的一个帝王无信,将整个国家带入了危机,最终周幽王自取其辱,身死国消。可见“信誉”对个人、对国家都是相当重要的“价值观”(有信誉的人可以有好的前途,无信誉的人终将走不出一条好出路,国家亦是一样)。

古史今说:“国无信不兴”言王朝兴衰,日本评其言!(第475期)

因“国有信而兴”的秦王朝示意图

  • 日本网议(“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一言道出国家、王朝、民族的兴衰)评论三: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的忧国忧民意识使然,就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样的,一个国家、民族的进步往往可以通过很多遗留下的精句来揭开其历史时期的民族国家现状情况(一个人不讲信誉是没有前途的人,一个民族都不讲信誉则是堕落,一个不讲信誉的国家则是没有希望、更不会强大的国家)。

“国无信而永不兴”的国家你看好 (单选)
0
0%
古代日本(野心民族)
0
0%
近代美国(商业国家)
0
0%
古代印度(无文化国家)
0
0%
古代南朝鲜(棒子国)
0
0%
古代越南(独立后的猴国)
0
0%
某个永远都在出卖国家信誉的国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