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名句300句48: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追梦一往无前 2017-06-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句: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

“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会先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

“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

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

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

信用是无价资源,是立身之本,

是助行发展的秘密武器。

 

孔子把诚信(诚实、诚恳、信用、信任)放在首要位置,

很合适。

是否诚实守信,

不仅反映了一个人道德觉悟和思想品质,

也反映了一个团体的信用程度,

更重要的是它影响到一个人(团体)的前途和发展,

决定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

可能蒙混乃至得势一时,但决不会长久,

到头来还是让虚伪害了自己。

历史证明: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

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

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

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

当百姓对执政者失去信心、信任时,

就是那个社会和国家毁灭之际。

 

翻看古今中外的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国家的腐朽与毁灭,往往从内部开始。

执政者暴政奴役、荒淫无度、失信于民、无视百姓利益,

往往会导致其自我毁灭、消失!

 

商王朝的毁灭,其原因是:

商朝后期,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

而且十分残酷对待奴隶;

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们的剥削和奴役日益加剧;

商朝统治者连年对外进行战争,国内的青壮年征用(征兵)所剩无几;

战争俘获的奴隶太多,没有处理好奴隶的安置问题……

 

在解放战争前夕,

号称拥有800万军队的国民党政府,

为什么在三年间被解放军打得一败涂地?

最后,不得不退居台湾躲避。

其主要原因是其代表少数资产阶级的利益;

国民党官员的荒淫与腐败无以复加,百姓仇视;

国民党失信于民,钱币不断贬值!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政府一纸命令:

不准使用伪银行货币(中储券、联银券等),

伪币200:1兑换法币。

如此变易,意味着沦陷区数亿民众的动产价值,

一夜之间变成了只有1/200

不到8个月,南京城里最基本的生活物资,

如稻米,暴涨500倍之多,令人诧异!

 

当年100元法币能买什么?

1937年可买1头耕牛或2头黄牛;

1938年值1头黄牛;1939年值1头猪;

1941年值1袋面粉;1943年值1只鸡;

1945年值2个鸡蛋;1946年值1/6块肥皂;

1947年值1个煤球;19485月值4粒大米;

194851日,

50万法币,最多也只能买几个包子!

19486月,

为挽救此时濒于崩溃的经-济,提出币制改革案,

以金圆券代替业已崩溃的法币,限制物价暴涨,

但是,回天无力!

 

所以,民无信不立。

无视人民利益,不取信于民,

国家怎么能兴旺发达、生生不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