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区内的通信线缆应采用地下通信管道敷设的方式。地下通信管道设计应与住宅区地下信息通信设施管线的整体布局相结合,应与 住宅区道路同步建设,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与交接箱引上管相衔接。 2、与公用通信网管道互通的人(手)孔相衔接。 3、路由宜以住宅区设备间为中心向外辐射,应选择在人行道、人行道旁绿化带或车行道下。 4、与高压电力管、热力管、燃气管、给排水管保持安全的距离。 5、避开易受到强烈震动的地段。 6、敷设在良好的地基上。 地下通信管道宜采用塑料管及钢管,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塑料管: 1) 管道的埋深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或易被水浸泡的地段; 2) 地下综合管线较多及腐蚀情况比较严重的地段; 3) 地下障碍物复杂的地段; 4) 施工期限急迫或尽快要求回填土的地段。 2在下列情况下宜采用钢管: 1) 管道附挂在桥梁上或跨越沟渠,或需要悬空布线的地段; 2) 管群跨越主要道路,不具备包封条件的地段; 3) 埋深过浅或路面荷载过重的地段; 4) 受电力线等干扰影响,且需要防护时; 5) 建筑物的通信引入管道或引上管道的暴露部分。 和国标相比,增加了对绿化带埋深的要求,相对于其他的情况降低了对埋深的要求,毕竟小区内部绿化带是相对较稳定的情况。 每一住宅区设置的与公用通信管道相通的人(手)孔位置应便于与电信业务 经营者管道衔接。 人(手)孔的选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远期管群容量大于6孔时,宜采用人孔。(一般要求) 2、远期管群容量不大于6孔时,宜采用手孔。(一般要求) 3、在采用暗式渠道时宜采用手孔。 4、管道引上处、放置落地式交接箱处,宜采用手孔。(线缆的地面通道) 5、在在管道分支处人手孔尽量考虑大的规格。(分支,考虑放置接头盒) 6、住宅建筑预埋的引入管出口端应伸出外墙2m,并向人(手)孔方 向倾斜,坡度不应小于4.0‰。(防止水位高的情况) 配线管网 配线管网应符合下列要求: 1、配线管网应与线缆引入及建筑物布局协调,选择距离较短、安全和经济的路由,有利于布管。 2、配线管网不应设置在电梯或供水、供气、供暖管道竖井中,亦不宜设在强电竖井中。 3、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建筑宜采用导管暗敷设;高层住宅建筑宜采用弱电竖井与导管暗敷设相结合的方式。 4、弱电竖井应上下贯通,并靠近或设置在电信间内。 5、家居配线箱至终端盒的暗管不应穿越非本户的其他房间。 6、既有住宅建筑通信设施改造工程宜使用原有配线管网 7、不具备条件时可采用明管方式。 |
|
来自: 溪上雅士 > 《光缆线路施工设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