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方法|如何在写作中使用联想手法,让文章妙笔生花

 lijd2016 2017-09-27

学生作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内容贫乏,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这种现象,有人往往归结为词汇缺乏,遣词造句能力不足。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同学不会在现有生活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的缘故。把联想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表达生动、形象。学生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我们可以从两种角度,运用三种方法发挥自己的联想能力。

两种角度:

一、从纵向角度进行联想

任何事物都有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有它的前因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写作的时候,不但要真正了解其现实的情形,还要尽可能地对事物进行历史的考察,把历史和现实放到一起来思索,这样,才能开掘事物本身所蕴含的意义,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才会深刻。

二、从横向角度进行联想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与它的周围环境分不开的。即使某些事物在平常看来,似乎没有一点联系,但当我们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以联系点作为媒介,就能把它们联想到一块来。

例如:门前一口水井与古时候深宫里的铜壶滴漏该是不沾边儿了吧,然而,善于联想的郭沫若却能从中找到联系点——那种叮咚作响的清韵。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正是这个叮咚作响的联系点,使他在描写水井时,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古时候深宫里的铜壶滴漏。

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去进行纵横联想,我们的文思就会活跃起来,材料就会丰富起来,写作起来就能做到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了。


写作方法|如何在写作中使用联想手法,让文章妙笔生花

三种方法:

一、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

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

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

三、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

例如:《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总之,联想是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观察不全面、不细致,联想就难以展开;如果见闻写得不具体、不切实,联想就会失去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逐步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汲取知识养料,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联想的好习惯。这样,我们就能在写作文时,一边写,一边想,积极开动大脑,写出联想的内容,好文章自然会写出来了。

编辑:心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