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上有过老年人到60岁活埋的事情吗?

 旷野苍狼图书馆 2017-09-28



我来回答你。



相传秦始皇下令烧毁天下史典之书、活埋方士和儒人四百六十以后,还不放心,以为老年人知古通今,大多怀恋先朝旧制,痛恨他的残暴苛刻,接着又下一道圣旨:六十还甲。无论仕庶男女,活到六十岁不死者,一律活埋。只弄得古今断钩,学问毁废,天下再没能人,黎民怨声四起,外邦不愿臣伏。





遍查正史典籍,以及《史记》均没有秦始皇颁布相关信息资料。千古一帝始皇帝,功与过迄今为止依旧是史学界争论焦点。




功:统一六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等。



过:

1、焚书坑儒。虽然秦始皇坑杀的儒生在历史上最少,但他是第一个兴文字狱的帝王,所以挨骂最多,被损得最惨,很多历史文献找不到,罪名都归结在他一人,这也是让士大夫这个精英集团反抗暴秦的直接原因之一。



2、大兴土木。经历七国混战,全国人口急剧减少,这个时候大兴土木修建长城和阿房宫,无疑让百姓背上沉重的包袱,搞得民怨四起,还编出了孟姜女哭倒长城这样的故事。宫殿不着急住,就可以晚修几年,边塞屯兵几十万,长城也大可不必忙着修建,这两件事不是说决策有失误,而是实施的时间出现错误。



3、双拳出击。屯兵北疆的同时,秦始皇两次攻伐南越,征调兵夫五十余万,首次失利后,第二次,统帅赵佗采取剿抚并用的方针收到奇效,没想到大秦已经灭亡,所率兵勇全都成为南越国的臣民。这五十万大军如果能够用于平叛,项梁、项羽和刘邦等人,很难短时间做大做强。



4、亲疏不分。亲小人,远贤臣,这是秦始皇一生最大的悲哀。众所周知,秦始皇是死在巡幸的路上,当时他的身边有三个重要的小人:丞相李斯,宦官赵高,二子胡亥。正是这三人联手,让大秦王朝直接陷入灭顶之灾,皇位继承人扶苏自杀,蒙氏家族和嬴氏皇室被屠杀,导致人心涣散人人自危。



5、听信方士。徐福渡海的故事家喻户晓,他就是被秦始皇派去寻找仙药的方士,其结果钱花了不少,什么都没有得到,还给了徐福逍遥海外的机会,还有人说,徐福去了日本,现在日本很多姓氏都属于徐福的子孙。



近年来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以及相关考古新的发现。我们惊讶的发现,正史所记载的“焚书坑儒”居然是半桩伪造历史。(详见 《复活的历史:秦帝的秘密:李开元教授历史推理讲座》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可见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迁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经营先王的宫殿。"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三辅黄图》)。





在对秦国阿房宫遗址发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该宫殿居然是烂尾工程。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只建成了其中的前殿地基。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2002年至2007年的考古研究成果,阿房宫前殿占地约800亩,相当于90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



综上所述,历史没有真相,只残存一个道理。新朝廷对旧朝廷的记载。说秦始皇颁布凡60岁老人一律活埋一说为实为谬论。无非是夸大其残暴统治,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为推翻秦统治制造舆论。

在正史里没有这个说法, 在野史中有 ,其实想想就可以知道 ,我们 读孟子 ,孟子 说70者可以食肉, 这从侧面 印证, 至少在秦始皇之前 的先秦时代是没有这样的说法的。

传说秦始皇独裁统治,又嫉贤妒能,怕人有本事和造反,因为人到60岁以上更有经验,便颁布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逼得百姓把60岁以上的老人纷纷想法躲藏起来。

话说某年夏季,咸阳被洪水淹了,几天后才消退下去,这时在城门附近,发现了一只如牛大的怪兽,样子有点像老鼠,便禀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再说这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60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证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

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岁以上的老人,咸阳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废除了“60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众欢呼“万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