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师重道

 来开好运 2017-09-28
 尊师重道
2017-09-28 王明丽 易安轩
 

中国文化的主干是儒学,其核心是“尊师重道”。师者,非必谓是具体传授知识的人,《周易》有一个师卦,为众,卦指以不正而能使众正,可以为统帅,也可是教师。师卦有“丈人,吉”之说。乌合之众仰仗老成可靠之人,为得。是卦中的九二爻虽处下,居位不正,且在险中,却能正众,师卦整体是自行纠正的过程。以其刚明居中,五柔必求一刚,以暗求明,方致亨通可行。师可指老师或将帅,卦中为辅主。然其主旨是自求改正,返善,光大正道之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天地君亲师,师道,导正也,暗而用明能解蔽。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夫子的好学精神。以其择善而从之,择不善而改之可见。师者,在于自身的觉醒,以先觉觉后觉,伊尹之自任。“敏而好学”,又能“不耻下问,是以谓之'也”。文者,能察物,用明者,亦师道之谓。师者,正己正物,开明在己,在致知。

师道言人好学,求知。君子好学,于师者必持敬意。“敬以直内”尊师乃崇尚贤明而然。孔子“十五而志于学”,是能“尊德性而道问学”,其立志高明,素有所尚。以学为大志,求自知之明,故能豁达通透。能沿袭古圣人之大道,修德学于文,生日月之明。光昭师道。

 

                           

人之初,幼樨无知,必由学养而渐自行通。人类虽强悍,却有蒙昧的一面。为人必有性情,有所好恶,即偏失正,无有师保,则不能自正。妄作自绊,趋邪入险。人生险恶,纷繁杂乱莫衷一是,故为蒙昧也。若无古圣贤开创人文文明的正道,大家就如同处于长夜中的行走,常陷溺其中。人类的历史也多是在战乱争夺,祸害虚耗中度过,人总是陷于纠缠自祸乱的泥潭而少安,自昧自妄是人类天然的缺陷,必以师道,以明德正之,以天道戒之。使人趋于恰宜之境,少犯那缺陷中的错误。

天道福善祸淫,人虽能自强,却昧于昏德,不循善道,趋凶自丧。“人不学,不知道”是其不能治身。修身能正心,乃明德之处。不然则自乱徒虚耗。《乐记》说,人皆有好恶之心,若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此灭天理而纵人欲也”。人一遇事情必偏,不得正心而气乱,自绊也。人总是受着外部的牵制,不能自正,“发而皆中节”返情和志也。人本就是一个常犯过常纠正的机制。故“困而学之,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易经曰:“文明以止,人文也”。文即生明,人文不是成于外,而是明于内,是内化的过程,只有人类能体会达思,有理性。“文明以止”能定在一个点上,集中之而使澄清,生明也。知者必据于所得,尽其性以达用。人文是人类自身程度的开明。有道德人伦之建设,也有器物之利用。人类高于其他动物的标志是能参透事物,条理天地造化的性质。化繁为简,去除世界的杂乱纷繁之昧,持正而正物。格物致知也。人的文明更体现在对物性、自然规律的掌握。了解事物法则,尽其性,达其事,善于利用天地好生之德,以天道为师。

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发蒙,受教训,逐渐懂事,成人成德成事。虽受处于外部世界的洪荒纷杂,而能体会其性,条理其事。所谓诚者,成己成物,“合外道之道,性之德也”尽其性,尽天性,尽物性,致知也。格物致知,必遵循天道正则。

人类是自身本位,文明非是向外求索,空耗费精力生命的建设外部事业,这是无度荒淫,唯物思想。人文是以自己的修身,知德开化为目标,修治自身,谐于外部,“万物皆备于我”而非受外部牵制。圣人之道,法则天地,故能应物不迷,知性尽性。恰当而有节的建业。

人“学而知之”,受师学以思成。贵乎明其得,恒以自新。循有天则以达物用。华夏文明是成熟的,很早就脱离了蒙昧神乱,到了孔子这里更是条达开明。故是人文性的文明,为德教,为师道。中国五千年以来一直是止于圣人修道之设教,存有文献,更多的是往圣先贤的继承相传,故华夏以道统为尊,永续传世。此师道守正也。

 

                             

“知止,知其所止,何以人而不如鸟乎”。现代社会物质化资本化的时代,文明的体现在于外部的建设。人文文明变成了物质文明,人的意义与价值是创造出多少货物,获取多少利益,这是个商品经济的社会,以利为利,必然是泛滥造作,就算是建造再高的大楼,再多的马路,再便利的自动化产品,商业化模式下的发展,“斯滥矣”!作茧自缚,不用就撂荒,人类负累着自己所创造的大业。过度的建设,以至于不停息的忙碌,只会使人文文明被异化。经济建设把人自身挤压的相当的局促,而没有空审视自我,修德尽性。

高科技使事情变得方便,而非舒适,大家不得不维持这些大业的体承,使它用起来。太多并非必要的存在,是贪得的产物,逞欲作强徒然增添了渎乱。愚昧是因为杂乱不清而蒙暗,物质建设的越是纷繁复杂,强盛,则人越是自昧,此“蔽于物者”也,越丧失人文真谛。功利化的凿意的造业,非大自然天功之造化,是制造负担,非是协成天功,耗损人民的元气。看似举世辉煌的物质文明,只能说明人文文明用小而失大。斯文扫地。

人类为利益所趋,不敢停息的不断发展,过度的物质文明是人文的失正,悖逆大道丧天理,丧失人文文明的成果,被折腾的国人早已是机械油滑,不亲不仁。缺乏人伦善性。人的本务应当是修治自身,器物建设是辅助,现在的舍本逐末,不知止的一味向外发展。过度的物质发达,是“攻乎异端,斯害矣”,非人类福音,此蛮夷之道,逞欲自耗竭,“灭天理而纵人欲”欲改造世界的发展,破坏环境,泯灭善性,丧礼败德,自作自受,是昧也。人文师道之殇。

 

                              

承师受学是为了“除去本身的昏蒙桎梏”去蔽也。学必是有所止的状态,无论是学艺还是学文。必是止于一事一物一点上,集中攻克之,自明也。以其得体之有而作启明,学以入之,逐步知达。“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静安,而后能虑以得”。止而入之,澄清以明得。学要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自诚明谓之教”,据之有得。学而不思,不思不得,技术性的受灌输的学习,匠人而已。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大体者,修身成德;小体,致用成器。前者修身养性,“大德不逾闲”;后者学艺致成,“小德出入”可也,利用广泛。君子志于道,好学师成。据于德,内化成明。然后游于艺也。然必务本。

圣学以修身为本,学艺为末。自求开化之道。必先明德。修道以仁,自正其道,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能尽人之性,亦能尽物之性。“明于庶物,察于人伦”。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达乎上者,修德知性,为己之学。达乎下者,名识器用,为人之学。然学乃是由外入内,或明其性,或达其用,皆是内化的过程。成德者在仁,成物者在智。

 师道以正垂范,人作为德器,自正其用。受之于外,化成在内,由自身意愿而成才成器。“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华夏文明,本于天地之道,大中至正,人文有正道。世界也不乏有歪门邪道,外门异道。择师为学是人生的取向,或正或邪。君子守正,圣贤存天理,是为众正。

师者,明诲于人而纠正之,其或过或不及者。“修道之谓教”,修正人心。使达于明天理,非如今那些贩卖知识的老师,不能使人趋于正道,则不算为好师,最多只是教书匠而已。孔子之为师范,导人以正,使立足于世。

人之初,性本善,学以返善。颜渊“择乎中庸,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本为已得,德也。“德无常主,主善为师”,颜渊学一得十,其之好学,日新广得,止于天道至善处。

《论语》开宗明义:“学而时习之”。所学要使之成熟,“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好学之风在孔门是很突出的。孔子对弟子的首肯就是颜回的好学,其“不迁怒,不贰过”,涵养能至于如此,成熟正性,大德也。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好学成就了孔子之圣德。为学之益大矣。且多学多入,修德修能,孔子素来多才多艺。

夫子“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圣人也。好学是智的范畴,智属于四端之一的“是非之心”,德之道,必存天理,能正其义。为人当明辩是非曲直。

人生虽身处坎陷,行于莽阔幽径,以古圣人之道为师,知天则明义理,“博学于文,约之以理,亦能弗绊矣”是能守正而无妄。正性在天,明德在己,天人合一也。人是要辅助天功,而不是自耗耗物。人的贤与不肖,君子与小人,亦是其道不同。德为明道之所据。成己成物,都是一个受学自明的过程。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成人德器。

文即明,得体著事。文犹质,质犹文也。止于物而光大之,人文也,变暗为明的开化,非“化物”之灭天理。古圣人明著成章。兴礼乐而人文大通。有所止也,文以载道。古之师承学术,大人之道,孔子删定保存下来的《诗经》,《书经》,《周易》,《礼经》等,经史子集,道术大学问。

行,人作为德器,有成物之学,学习既定的知识术用规范。孔门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为士大夫进身之阶,是当时士人立足于世的技能。然“游于艺”者,必“志于道”,孔子早年也以多能而谋生。礼乐有文的一面,义理也。也有行的一面,为仪式。

忠信,更是修德之教,是人所当循的正性,通过切实体会而自成,此“尽其心,养其性”。学必诚其意,方能思得。“合外内之道,性之德也”。外有闻见承师,内则思得化成。“自明诚,谓之教”。学而思得,自明诚也。

 

 

                七

今天是孔子诞生2568年的圣诞日,这篇《尊师重道》一个月前就发心想要阐发,彻底修改了二遍,已与原初完全不同,算是一篇磨出来的文章。但还是因为过长,难以条理。重道的内容也没有涉及,算是还未完成。但还是伏以我近思之陋笔,奉献我华夏民族的万古师表者,大成至圣的孔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