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热下寒 中医治疗案例

 ABC328 2017-09-29

上热下寒证及左寒右热证

 

病案1     上热下寒案


  刘某,女,52岁,初诊:


  患者主诉上半身躁热,下半身冰凉已半月。患者自感上半身烘热出汗,腰以下寒凉如冰,非常难受,伴面红,唇红干,头晕,躁烦,失眠,腰困痛,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黄,脉寸关浮弦,尺沉细。


  此为肝阳上亢,经络阻遏,阴阳不交,上热下寒;治以平肝心之阳,温两肾之水,兼活血通络,交通阴阳。


  处方: 钩藤15克,夏枯草20克,草决明15克,葛根15克,牛膝15克,地龙15克,莪术20克,大黄10克(另包后下),淫羊藿15克,阳起石30克,苍术15克,石膏30克。水煎服,一剂,早晚服。


  方解:肝阳上亢带动心阳上亢,则上焦烘热出汗;亢阳壅滞,经络阻塞,心火不能下温于肾,则肾水寒凉而下寒。故以钩藤,夏枯草,草决明,葛根,平潜肝阳并带动心阳下潜于肾;牛膝,地龙,莪术,大黄,活血通络,通降腑气;淫羊藿,阳起石,温补肾阳,温暖寒水;苍术,石膏,健脾清热,枢利上下之气。上药共奏清上温下,交通阴阳之功。


  9月10日:服上药后上热下寒大减。现上半身烘热出汗止,面红,烦热,失眠均显减,腰以下已不感冰凉,一般活动腰不困痛,大便已软,小便已正常,苔薄黄,脉弦。药已中的,继以上方主之。二剂。


  9月17日:服上药后,上半身已不热,下半身已不凉,腰困显减,但已不痛,苔薄黄,脉弦。仍以上方,变通用药,以巩固疗效。三剂。


  按  此病例为阴阳不交,上热下寒之证,在治疗中除了清上温下外,通经活络,疏通上下交通的渠道,也很重要。


  病案2   左寒右热


  王某,女,60岁,初诊:1985年6月13日。


  患者主诉左半身寒,右半身热已六月,加重一月。白天较轻,晚上重,左半身感寒冷痛,晚上得盖厚棉被,不敢透一点风,右半身发热,晚上不敢盖东西。此外,左半身肌肉关节痛,不敢触碰,一碰就得痛半个小时,阴天加重,伴面色青暗,记忆力减退,易嗜睡,苔薄黄腻,舌质暗红,脉沉细涩微弦。该患者曾到几个医院诊治,都诊断不清,治疗无效。


  此为气虚弱,经络阻滞,治以益气补阳,活血通络。


  处方:生黄芪30克,附片10克,桂枝12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鸡血藤30克,莪术12克,三棱12克,牛膝12克,地龙12克,苍术12克,车前子15克。开水煎,一日一剂,早晚服。


  方解:该患者左寒右热,相比较左边寒著,右边热轻。由于左边阳虚阴盛,盛阴阻遏经络,导致右边阳气不能输布于左侧经络,以致右边阳气郁积而化热。故本方以生黄芪、附片大补阳气;桂枝、川芎,温经通络;当归、鸡血藤、莪术、三棱、牛膝,活血通络;地龙通络;佐以苍术辛温燥湿散寒;车前子利水除湿。上药合奏益气补阳,活血通络之效。


  6月19日:以上方服十剂。现左半身已不寒不痛,右半身已不热,晚上盖的是毛巾被,左边侧睡受压也不痛不难受,面色已明亮,精神好,体力增加,已恢复正常。


  按  半边出汗,半边不出汗少见,而半边寒半边热更少见。此病阳气虚弱为本,经络阻遏为关键,左寒右热为表现。通过补气活血,通经活络,使气血全身周流而愈。


病案3   上热下寒之下肢发冷案    李恩宽


李某,女,78岁。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发冷一年余,伴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喜热饮,饮后则感舒适,有慢性咽炎病史,二便调,舌淡苔薄,脉弦细。九制附片30克,干姜20克,炙甘草20克,肉桂20克,桂枝20克。7剂,水煎服。二诊时,患者诉膝关节以下出汗,量少,口苦等上部不适减轻,怕风,手指清晨发麻,舌淡苔薄,脉细。知是药已中的,阳药运行,阴霾为开,故见微汗出,予九制附片40克,干姜30克,炙甘草20克,肉桂30克,桂枝30克,伸筋草20克,桑枝3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怀牛膝20克,云苓50克,益母草50克。三诊时诸症已大为缓解,以前方加减进退而愈。


按:患者年近八旬,肾元虚损,真阳无以温煦,阴寒凝聚,寒水下行,则膝关节以下发冷。患者虽见口苦,口腔糜烂,咽部不适,似是阳证,然则患者喜热饮则舒,岂有阳证而欲热饮乎?明是阴寒内盛,逼阳上浮,故见口苦而脚冷。舌脉之象亦说明其阳虚不足之象。故辨证属虚阳上浮,上热下寒证。治宜温先天之阳,逐少阴之寒,使阳回阴散,方用四逆汤温补肾阳,佐以肉桂、桂枝引火归元。二诊时,患者膝关节以下微汗出,此系阴得阳运,阴寒扩散之象,故乘胜追击,加大药量;久病入络,阳虚无力推动血行,加桃仁、红花活血通络;晨起指麻,实乃阳虚无以温煦所致,以伸筋草、桑枝、桂枝疏通经络,引药至病所,实有“以枝愈肢”之意。阴寒久居,水湿不利,正所谓湿盛则阳微,故以云苓、益母草、牛膝利水除湿,助阳回阴散。


对于虚火上炎之证,郑钦安有一经典论述:“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此际之龙,乃初生之龙(龙指坎中一阳也),以水为家,以水为性,遂安其在下之位也,若虚火上炎等症,明系水盛(水即阴也),水盛一分,龙亦盛一分,水高一尺,龙亦高一尺,是龙之因水而游,非龙之不潜而反其常。即此可悟用药之必扶阳抑阴也。”故李恩宽老师以大剂量辛温之品温阳消阴,并强调若辨证认准为阴盛阳虚,则直宜温补阳气,若为口苦、口腔糜烂等似阳证所惑,径用清热滋阴之品,则犯虚虚实实之戒,后学之辈不可不思也。呜呼,诚如郑钦安所云:医道之难,非在难于识症,而难在明辨阴阳。

经方临证苑微信公共号:jflz0509


杨兆林老师微信号:yzl7211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