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合而生孔子”是什么意思?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7-09-29

野合就是男女在室外交合。如果家的概念包括院子,在自己家院子里交合,也是野合,在楼房的阳台上也是野合。野合不涉及交合对象是谁,也就是说,夫妻之间,如果在室外,也是野合。



在东方大地上,象形文字记录详细的野合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史记志疑》云:古婚礼颇重,一礼未备,即谓之奔,谓之野合

也就是说,人们成家之前,青年男女都是野合交配,等成功怀孕之后,需要抚养后代,部落才要求人们承担供养责任,要求男女成亲,相当于现代的先怀孕后结婚。家庭从开始就是个经济单位,古代象形文字家很明确地表达了这个意义。“家”上半部分表示由头人领导的政府,下半部分表示部落的火种和动物,整个字表示,每个男女结合并生养后代的人都要承担公共责任,给政府交纳他狩猎或者养殖的动物。

在男女关系不受父母认可,自己私奔结婚,也叫野合。这种意义上看,野合是一种婚姻方式。

古时人们认为,野合是一种吉祥,美好而神圣的象征,故在墓砖、岩画、绘画和雕刻中常有野合图

长江、珠江和湄公河流域的乡土语言现在仍然称庆祝男女在一起生活的仪式叫成亲。成亲的亲字也明确传达抚养小人儿的意思,字面意义就是让小人儿立起来,成长起来。

后来,人们为了确保男人养育孩子的能力,成亲前就要求聘礼。聘礼主要是生活物质,加上女方家庭的陪嫁,就给年轻的男女提供了抚养后代的基本生活保障。

如果女子愿意从开始就过清苦生活,她们就可选择和心爱的男人逃离家庭,叫做奔亲,到野外交配生活,叫做野合。等生育了娃儿,抱着娃儿回到父母家,父母和部落也会祝福他们,给他们赠送必要的生活用品。

追寻古今祖先的足迹,我们不难发现,华夏历史上的大人物和那些给人类带来深刻变化的人物,都是野合的结果,很多根本不知道父亲是谁。

我们来看看诗经在《生民》中叙述的故事。后稷的母亲姜嫄向上天祈祷,希望给她一个顶天立地的儿子,以改变她孤苦伶仃的生活,改变她几代被人欺负的状况。她在野外踏了神的脚印而怀孕,生下了后稷。怀孕期间,她担心没人帮她不敢养育,曾经想把他丢弃。后稷的精灵在孕育中就历经磨难,并开始与母亲交流信息,请她放心地把他生下来,如他说道: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后稷在他妈妈肚子里说话的大意是:姆妈啊,你把我生下来吧,如果你生下我后把我放在山间的小道上和森林的巷子间,牛羊都会过来帮助给我喂奶;如果你把我放在你想伐木盖房子的平林,我出生就会给你砍伐树木;如果你把我放在冰天雪地立,鸟儿们都会飞过来用羽毛帮我温暖。后稷的妈妈抬头遥望天上,鸟儿飞到远方去了,这时候她生下了后稷。后稷出生时非常结实,非常强壮,哭声也非常响亮,弄得附近的人们几天都不敢走路,好象他的哭声拦截了道路一样。

古代很多使者先知和伟大人物根本就不知道他的爹到底是谁,当然娘是谁肯定是知道的啦,就说他们全是感应于天,受之于神灵的产物。

《圣经》上说,女人的耳朵也是受孕的渠道,所以童贞女玛利生了耶酥。按照耶稣的出生的解释,那是确实无疑的事。耶稣也是圣玛利亚与人野合的产物,精灵告诉了她,后来也告诉约瑟,请他帮助她把天使养大。

再例如,殷朝的始祖契,就是他姆妈简狄吞了一个鸟蛋,也就是史书上说的那个玄鸟之卵,才生下他的。

至于老子,也就是阿丹和夏娃部落遗留在东方的后人老聃,是天外飞仙让他的母亲怀孕并生下了他。

这些大人物都是野合的产物。他们如此优秀,他们的母亲肯定也是非常优秀足以诱惑男人的,所以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在许多传说和后世追述的文献中,也记载着中国古代先民知母不知父的状态。《吕氏春秋》所载:昔太 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

《列子·汤问》里也有男女杂游,不媒不聘,意思是说当时的男人和女人,根本不需要履行什么结婚仪式,反正发育成熟了就开始繁殖吧。性伴侣也不固定,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低下,人们在与自然灾害和野兽的对抗中不占上风,不知道哪天就被野兽吃了。这种野合属于自然选择,迫不得已。

人类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后,一切都私有化了,野合也成了政府行为。为了增强国力,增加人口,每年的阳春三月,祭祀社稷的日子,青年男女自由交往,奔淫不禁。如果不遵守这样的命令,还得受到处罚。

当时的齐国,远离京畿,风俗更加原始。当祭祀社稷神的节日州闾之会来临,歌舞喧天,男女相属,极其自由。《史记·滑稽列传》中就记载着当时的情景。齐国州闾之会,男女杂坐。有的眉目传情,有的暗送信物,各自找各自中意的人。白天在会场,男女打情骂俏,先把气氛闹足。到了晚上,酒喝的差不多了,大堂上的灯烛一灭,一片黑暗,随即便宽带解衣,男女相属了。

除了自然的需要以外,对人另一个最大的需求就是战争。打仗肯定要死人了,仗打得多,人口数量也就减少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全是人海战术,人多力量大。人口锐减,统治者就鼓励成年男女或者寡妇定期在某个地方集合,歌舞一番然后各自找各自心仪的对象,开始繁殖人口工作。这些的聚会一般都开在森林里或者山上。

野合在当时算得是民风,著名的野合人物比较多,不过中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启和孔子。第一,他们是有娘也有爹的,属于典型的自觉野合。第二,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孔子创立了中国最主要的教育思想,继而被演化成统治哲学——儒学。

启的爹是大禹,娘是涂山女娇,他却绝对是野合产物。禹和涂山之女在台桑下做爱,然后生下启。台桑是指祭祀台旁边的树林。

据《史记》等史籍记载,禹在涂山的一个叫台桑的桑林里与一个女人野合了一下,后来就娶了那涂山之女为妻,这是先通后婚。《吕氏春秋》也说他婚后四天就离家。禹在外治水好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涂山之女为他生了

后来,楚国政治家和诗人屈原在《天问》里面说,禹劳献功,降有下方。焉得彼涂山之女,而通于台桑。历史到屈原这里,野合慢慢不被人理解,他用“得”和“通”两字,似乎有贬抑之意。

汉代曾有台桑之会的砖刻,是春宫画之类的图像,禹作饿狼扑羊之势,尘根雄姿英发,清晰可见。那女的长发后垂,单腿高翘,张臂以待,姿态夸张。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而无子;又娶妾,得一子,名伯尼,有腿疾;依当时礼仪不宜继嗣。于是与颜徵再野合生孔子,时叔梁纥已72岁,颜徵在18岁。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是野合的结晶。《史记探源》讲述: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野合而生孔子,于尼丘扫地为祭天之坛而祷之,遂感而生孔子,故曰野合

孔子,名丘,字仲尼,名字就忠实地暗示他是野合结晶。丘是指野合的地点,在一坐小山丘的山洞里。仲是他的排行,伯仲叔季,说明他是他父亲的第二个孩子。他的父亲叔訖梁是和一个姓颜的年轻女子野合然后有了他,他的名字大概就是在纪念他父母的野合。

按《史记·孔子世家》,鲁襄公十七年叔梁纥已六十六岁左右,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也就是父亲72岁的时候。孔子出生时,颜氏与叔梁纥尚处于试婚阶段。孔子出生后,叔梁纥去世,孔子父母最终也没有结婚。孔子一直跟母亲在一起生活,直到母亲去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颜氏有所忌讳并且迁居曲阜。颜氏在世之日,知情人也没有将具体情况告知孔子。颜氏去世以后,孔子扶柩回乡时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内心的震动非常大。

也有人给孔子父母的野外交合披上一层神话的外衣,说孔母在野外与神或龙交合。如《春秋纬·演孔图》就说:孔子母徵在游于大泽之陂,睡,梦黑帝使请与已交。语曰:汝乳必于空桑之中。觉则若感,生丘于空桑之中。

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夫子的思想照亮了中国两千余年,可见这次野合的意义非同一般。

汉高祖刘邦母亲是刘媪,她的野合细节是这样的。《史记·高祖本记》记载: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伏于其上。而身有,遂产高祖。就是说,高祖的母亲曾在大湖的堤岸上小睡,突然梦见与神相遇。那个时候雷电交加,天昏地暗。高祖的父亲跑去看她,发现一条龙伏在她的身上。

这时候,野合意义范围扩大,从原来在室外做爱,演变成了与婚姻以外的人做爱。刘邦的母亲可能与人私通,扮演鬼怪来吓刘邦的父亲。二千多年前发生在大湖边上的那次野合,诞生了一个威名赫赫的大汉帝国。中国人后来不叫秦人,不叫唐人,不叫宋人,而是自称汉人。

在人类的发源地,很多部落和少数民族仍然保留着野合之风。高山族男女于山间弹口琴,歌唱相和,意投则野合”(《续台湾府志》卷十四)。瑶族踏歌而偶奔者,入宫岗,插柳避人”(《炎徼纪闻》卷四)。苗族男女婚娶不须媒妁,女年及笄,行歌于野,遇有年幼男子,互相唱和,彼此心悦则先行野合”(《苗疆闻见录》)

其他各个大陆的野合风俗更盛。如美拉尼西亚索罗门群岛的年轻土著只准在林中而不得在村中性交。斐济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新几内亚的某些部落,印度的风德人、乌托人部落,也规定夫妻应到森林中媾合。

人类的祖先是这样走过来的,人类祖先的基因也曾经在森林里面传递。至今很多男女依旧喜欢野合,在树林里或者在海边。野外的环境会使男人前所未有的生猛,或许遗传基因在引导他们追寻祖先的足迹。

一些生物学家也探讨了人类野合优生规律。野合都是一次命中,没有非凡的生命力是不可能的。野合男女一般精力都比较充沛,调动了一切激情,女性充满魅力和野性,不是日常疲惫状态下的排卵,精子保养的好,行动的快,合乎物竞天择的道理。

所有民族的开始归根结底都是野合。野合象征着一种民族强悍的生命力。一个受封建礼教压抑和约束抛弃了野合的民族,也抛弃了民族的强悍生命力。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必须是在文明进程中依然能保持强大原始生命力的民族。否则就如同笼里的野兽一般没了脾气,只能任人宰割了!

一个连自己基本食色权力都没有勇气捍卫的民族,一个把自然交配和生殖的权力都交给皇帝阉割,以换取苟且偷生的群体,怎么能有勇气追求民主的理想和自由的信仰?

中国人的彷徨困惑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1988年初,《红高粱》这部喷涌着自由和野性的电影,一下俘虏了中国人的心。这个故事有杀人越货,有抢亲野合,有世俗欢爱,也有精忠报国。农民不是过去君主们刻画的农民,乡村不是过去文人们描述的乡村,情爱不是过去裹住小脚的情爱,战争不是过去王侯将相们的战争。这部电影超越了近现代的一切认知,它展示的只有最本真,最原始的人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