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坚持喝一杯黄芪, 一个星期后身体有明显的变化!

 顾盼生欢 2017-09-29

​  黄芪是什么?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吧!黄芪是生活中特别常见的中药材,它也能当食疗食材供人类食用,能补益气血,也能滋补身体。

黄芪可谓是廉价的“人参”,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神奇的药材“黄芪”吧。

先来看看,黄芪的功效有哪些吧!

1、生津养血

黄芪本身具有养血的功效,而且通过补气的作用又有助于生血,因此黄芪也常被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及气血两虚证。

2、补气升阳

黄芪为补益脾气之要药,多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因其长于升阳举陷,常被用于治疗脾虚所致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内脏下垂等症。

3、益气固表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4、托毒排脓

黄芪以其补气养血的功效,能使正气旺盛,对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等,可收托毒排脓、生肌敛疮之效。

5、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6、防癌抗癌

黄芪中有效成分黄芪多糖与抗肿瘤药物合用有增效减毒之功,即增强抗癌效果,减轻副作用。

黄芪的食用方法:

一、黄芪配山药——补血又降压

1)补气止血:气血是使我们保持年轻以及滋养皮肤的根本,也是女性美容很重要的物质,能够使得我们的皮肤颜色红润,如果气血足的话,那容颜难老。

2)溃疡愈合:不小心摔伤碰上,可以用黄芪泡水喝,不仅能快速缓解疼痛,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3)降低血糖:山药药性温和,也是滋补的药材,能健脾益气,而且能辅助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日久造成的脾肾衰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二、黄芪配益母草——排毒又养颜

1)防衰老:益母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有效抗衰防老、抗疲劳及抑制癌细胞的增生。

2)活血化瘀:用新鲜的益母草煮汤,给生完孩子的女士喝,可以调理身体,活血祛瘀。

三、黄芪配丹参——预防心脑病

1)抗击血栓:肥胖人群及老人,很容易出现血栓,多喝丹参水,能清除血管壁垃圾,畅通血管,降低血栓的形成。

2)胸痹心悸: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会感觉胸闷,呼吸欠畅,喝上几次黄芪丹参汤可以很好的缓解此症状。

黄芪的食用禁忌:

(1)感冒者不可食用: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但是,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2)月经期不宜食用:正在月经期间的女性不能服用黄芪水,否则会对月经还有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3)肾病者禁止食用: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

【黄芪如人参,薏米同雪莲】

若说黄芪是人参,那么,薏米就如同雪莲。两者都对湿气具有一定的抗拒作用,但是,薏米视乎更强一些。现在是秋季中旬,天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就是早上和夜间都会很冷,而白天则会很热。

变化多端的天气,最伤人体了。特别是秋季,“秋殇”就是指人体的脾胃虚弱。而脾胃虚弱是直接会影响到湿气的入侵,脾胃强则湿气走,相反,脾胃虚,则百病来。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喝薏米养生粥来调理身体。《神农本草经》将薏米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

现在市面上最多的薏米是云南曲靖,贵州兴仁、以及福建金莎薏米,金莎薏米产于金沙村,距今有千年历史,宋代就开始大范围种植,明朝成为了朝廷的贡品,是福建省仙游县著名的土特产。别名玉芦、玉珠珠。中国的薏米很多,只有金莎薏米是朝廷的贡品,足以看出金莎薏米的营养之高。金莎薏米也是目前国家唯一确认的粮药兼用、唯一有国家地理保护标识的薏米。中医认为颗粒越小,药用价值也越高,而金莎薏米在众多薏米中的颗粒是最小的。

【薏米养生粥推荐】

1、薏米红豆粥

材料:薏米110克、红豆55克、枸杞10克

做法:把薏米和红豆洗净浸泡一晚。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用猛火煮开,改慢火煮至薏米烂熟即可。

2、薏米排骨汤

材料:薏米适量、排骨1-2斤、冬瓜适量、食盐

做法:排骨汤和我们平时一样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多的技巧,只要把薏米排毒煮熟即可!

【黄芪泡水喝,身体会改善】

黄芪泡水喝,可以用沸水冲泡数分钟,黄芪的量在于20克左右,要趁热喝,每天坚持喝一点黄芪水,则会强身健体,补充阳气之功效。除此之外,还可以缓解身体压力、胸闷等症状。

总结:你喝过黄芪汤或者水吗?你体内的湿气重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