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明理

 HNYZL 2017-09-29


最近看了南怀瑾先生的一篇文章,讲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明理”,而非“谋生”。

一口气看完,如醍醐灌顶,曾经的诸多疑惑瞬间豁然开朗。


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来比喻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意义。


任老先生说他小时候,爷爷让他背书,他背了又忘、忘了再背,时间久了他就不耐烦了。

他问爷爷,反正也记不住,为什么还要反复背呢?


爷爷没有说话,而是让他用一个曾经提过煤的篮子去打水。

小任继愈不论跑得多快,大部分的水还是在路上漏掉了,最后能打回来的水非常少。

跑了很多趟也没能存下来多少水,他当然很沮丧。


这时候爷爷笑着发话了,说,你看看这个篮子。

小任继愈这时候才发现,原来脏兮兮的篮子已经变得很干净了。


爷爷说,读书也是一样。

可能你最终记下来的东西很少,但实际上潜移默化当中已经净化了你的心灵。

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这与南怀瑾先生所说的,中国传统中对“为什么要读书”最正确的答案“读书明理”是一个道理。

本人深以为然。


“明理”就是要先明白做人的道理。

读书是为了“明理”,而非“生存”。


所以南先生说,教育的第一要义,是“做人”,而非“生活”。


“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这都是在“明理”之后,因为“智慧”,就更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


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这是必然之事。


但让人很遗憾的是,现代人都本末倒置了,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


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到处都充斥着“功利心”:上好小学、上好中学、上好大学、找好工作……

各种兴趣班、特长班大家最关心的不是孩子适不适合、喜不喜欢,而是考试能加分吗?


据说最近新出台的中招政策美术、音乐可以加分,所以这方面的一些机构又火了一把。

选的专业第一出发点不是兴趣、不是志向,而是热门、赚钱。


纵观中国几千年都是私人办教育,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王阳明创办心学时,一边指挥部队攻打宁王朱宸濠的叛军,一边给弟子讲学。

而现在是政府办学校,很多标准都是一刀切。


说实话,我自己虽然是现代教育的既得利益者,但我也深深痛恨目前的教育机制。

但身在其中,只能是在现有条件下,尽自己努力实现对孩子教育的理念,减少不必要的伤害,增进有益的养分。


孔子的心法弟子曾参著有《大学》,即大人之学,是讲修身养性的。

王阳明曾解释:“所谓‘大人’,就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那种人。”


《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就是身心修养的“三纲”。


最后南先生借用《大学》中的话作为结尾“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


什么是教育的目的?

先教做人。


做人从什么时候开始?

从心性修养开始。





薇薇是你、是我,微薇是微小的薇薇,是我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