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的读书境界,决定你的读书高度

 Richard_X 2023-04-17 发布于云南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一家农户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孙子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典书籍。 一天,小孙子拿着一本《道德经》问:“爷爷,我想像你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总猜不透里面的意思。有时候,我似乎看懂了一点。可是一合上书,脑袋里又是一片空白。这样读书有什么用呀?”

老人没抬头,顺手从脚边拿了个竹篮,说:“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小孙子拎着篮子就打水去了。结果不出意外,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孙子再试了一次。这一次,孙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光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老人笑了笑:“你真的认为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你看看这篮子。”孩子低头一看,发现原本黑漆漆的篮子露出了它本该有的原木色。就连篮子的提手,也变得更有光泽了。

老人语重心长地对小孙子说:“其实用竹篮子打水,和你读古典书籍是一样的。你可能只记住了几句话,可能不理解它的意思,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时的感受,都会影响你,熏陶你的心灵。”小孙子牢牢记住了这几句话。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的信念,终生与书籍为伴,不断进取。最终,成为了我国宗教学泰斗。他,就是已故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一代大师任继愈。

任继愈告诉我们,同样是读书,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境界。处在第一层境界的人,会纠结读书到底有没有用,甚至会因为觉得读书没用而放弃读书。处在第二层境界的人,心里知道读书有用,但是为了追求有用,往往只读目前看起来有用的书。而身处在第三层境界的人,把读书当成对生命的陶冶,灵魂的滋养,博览群书,终生读书不辍。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对于我们而言,首先要提高我们的读书境界。境界,决定了我们的高度!但是,仅仅读书境界高,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掌握更加高效的读书方法。那么,怎样读书,才能更加高效呢?

第一,一段时间内,只读一本书。不少同学,拿到一本新书,往往只翻了几页就扔在一边,又去看另一本。最后,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一本书都没读透。所以,如果你想练好自己的阅读基本功,或者是想在限定时间内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那么,你就一定要训练自己,在一段时间段内,只读一本书,读完一本再去看另一本。曾国藩曾说:“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意思是说书籍品类很多,阅读的时候,要做到专而精。比如,语文考纲中明确标明了学期内要阅读的两本必读书、四本选读书,我们就可以做一些阅读的规划。按照书目顺序和个人安排,一次只读一本书。等这些书都读完了,再去阅读其他的文学作品。

有的同学说:“这些书都太长了,我每天都要写作业,还要一页一页地看书,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书都读完呀!”这就涉及到了我们地第二种方法,抓住关键,进行跳读。当我们阅读小说或者浏览材料的时候,可以抓住文章主干,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个关键点,跳过文章背景、描写、叙述等部分不读。这,能帮我们快速完成阅读任务。

掌握了以上两种基本读书方法,就能像任继愈一样,从读不懂《道德经》的毛头小子成长为国学大师了吗?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这里就涉及到了第三种重要的读书方法——波浪渐进法。学习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读书也一样。当你时间不充裕,或者读一些“难啃”的经典大部头的时候,一次只读一本书,但不强求一气呵成,可以过一段时间再读。一部《昭明文选》,毛泽东上学时读过,上世纪五十年代读过,上世纪六十年代读过,到了七十年代,还读了好几次。随着阅历的增加和心态的变化,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收获。

总结一下,我们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有用无用的境界,要站在陶冶生命、滋养灵魂的境界来读书。当我们觉得读书没有收获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因为知识的力量正慢慢浇灌你的内心。不知不觉间,你会发现,自己变渊博了、变强大了。另外,读书还要讲求方法:第一,一次只读一本书;第二,抓住关键,进行跳读;第三,多回顾,多思考,波浪式前进。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有所成就。你的读书境界决定你的读书高度,你的读书方法影响你的读书效率。

做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新的一天,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