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府图说》,据专家们考证,作于明朝万历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1594-1598)。距今已有420多年历史。它是扬州的一部地方志。流传至今,仅存三册。中国收藏有两册,一在北京图书馆,一在镇江博物馆。但最详细、最珍贵的,却在美国的国会图书馆。 明朝时,扬州府治在江都。江都县城,在万历年间,已分新旧二城。左为旧城,右为新城。新城的面积,比旧城大。不过因为地图并未按严格的比例绘制,因此我看到的,是左右一样大。五十年后,当史可法决心死守扬州,图中的钞关、杨子桥等地名,将在之后不久,出现在死里逃生的应廷吉、史德威等部将的回忆录里。 (江都县城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朝大诗人李白,送另一位大诗人孟浩然到扬州去,给我们留下这首千古名篇。可见,在那时,扬州已是繁华之所。 后来更有杜牧《送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让我们见识了唐朝扬州城内的水妙桥多,不禁想起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年扬州的明月,到底与今天的明月有何不同呢? (江都县的桥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到了明朝时,扬州城内的桥还是很多的。图中就有五座。它们横跨的河,后来称为小秦淮,但它之繁华,与南京的秦淮河,也差不了多少。 与扬州所在的江都县比起来,瓜洲无疑小了很多。 (瓜洲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但其名声,却一点也不让扬州。 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抒发了朝廷抗金无愿,将军老死田林的愤懑。 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则让语文老师们津津乐道于“绿”字多么传神,王安石改了多少遍,才用上了这个字…… (仪真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泰兴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仪真和泰兴,是扬州的直辖县。 (高邮州城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宝应县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兴化县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邮是扬州府下的州,自己又辖兴化、宝应两县。 (泰州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皋县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泰州则领有如皋县。 (通州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海门县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海门县则属通州管辖。 北方,也有个通州,今属北京。 乾隆皇帝曾出上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大概是纪晓岚对出来了吧——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看完上面那些图,大家应该已对明朝中后期的扬州,有所了解;且对绘制这些图的人,充满钦佩。诚如一篇研究《扬州府图说》的论文里所讲—— 其内容丰富全面,绘制方法独特。图说部分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见解主张,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