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文化日历|“柳条湖事件”中哪些历史细节被篡改

 初心阅读室 2017-09-29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也是九一八事变86周年。从2015年9月18日10点起,全省首次统一鸣放防空警报,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86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4年,3500万军民伤亡,无数先烈血染山河……

众所周知,九一八当夜,日本侵略者的进攻是从一声爆炸开始的。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铁道“守备队”自行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今哈大铁路404公里440米处),并反诬中国士兵所为,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柳条湖事件”。

“柳条湖事件”是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也是日寇集结侵华的军事信号,对日本侵略者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日寇占领东北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柳条湖事件”的发生地点都被日本侵略者视作“风水宝地”加以“纪念”。

在一组“柳条湖事件”的老照片中,这些日寇以“记录”和炫耀方式拍摄下来的“写真”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美化战争的一幕幕丑行,成为他们血腥侵略不可抵赖的罪证。

制造假现场,死人穿军装

(图为日军将在东北掠夺的物资运往日本。)

在《沈阳晚报》文史顾问詹洪阁的收藏中,记录“柳条湖事件”最早的照片是他在日本的一本杂志上发现的。

这张标注着“铁路·破片”字样的照片,是日寇为了制造舆论、掩盖侵略罪行而发表的。它清晰地显示了“柳条湖事件”的发生地点,并用英文字母对事发地点各处进行了详细标注。詹洪阁推测,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柳条湖事件”发生后不久。

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学表示,“当初为了策划爆炸,日寇动用了很多心思,他们调来了掌握专业爆破的工兵,爆破点和炸药量经过了严格计算,既造成爆炸声巨大的假象,又不影响‘南满’铁路的正常运行。爆炸发生不久,即有一辆火车通过事发地,结果火车只是稍稍晃动了一下,并没有脱轨。”

为了欺骗世人,掩盖侵略罪行,也为了能够“自圆其说”,日寇还制造了假现场——他们将三具穿着中国士兵服装的尸体,伪装成制造爆炸的“凶犯”,并将此作为被击毙的爆炸铁路“凶犯”向外界展示。

但日寇制造的假现场漏洞重重。曾于1931年9月19日到沈阳调查过事变的美国记者乔·毕·巴鲁在战后出席远东国际法庭作证时表示,“中国士兵的尸体放在离路轨约五十码到一百码(约45.72米到91.44米——编者注)的地方,用铁板围起来。他们的头部冲着爆破地点的方向。同行中的一个伙伴,调查了一具尸体,他见到的是一个没有血迹,被放置了相当长时间的尸体。”

“如果是当场击毙,尸体放了一天,怎么可能没有血迹?很显然,尸体是在爆炸之后才被放上去的。”王建学说。

爆炸地点插上标志牌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军炮火轰击北大营三小时后,有准备的日军步兵冲进北大营。日军左胳膊以白布条为记号。)

关于“柳条湖事件”,多年之后,参与策划“柳条湖事件”的日军头目花谷正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了实话:

“九月十八日夜里,一弯明月落进高粱地里,天色顿时昏暗下来。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大队川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沟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兵营,一边选了个距北大营约八百米的地点。在那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装置在铁轨旁,并亲自点火。时间是十点钟刚过。轰然一声爆炸,炸断的铁轨和枕木向四处飞散。”

“‘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后来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开始,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来说,这是一个标志性的起点。因此,‘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人一直都在努力‘宣传’这一事件,用来鼓动本国的战争狂热分子,发动‘大东亚圣战’。这种‘宣传’是一步步升级的。”王建学说。

“九·一八”事变不久,为了“纪念”“柳条湖事件”,日本侵略者在爆炸地点立了一块长条形木质标志牌,上书“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线路爆破地点”。从詹洪阁提供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见这块木质标志牌。

侵略罪行欲盖弥彰

一块单薄的木牌显然不能做足“宣传”文章。

1938年,在当年的爆破地点附近,日军又用钢筋混凝土建造了一座所谓的“纪念碑”,并为该碑加上了宽大稳固的梯形基座。他们不仅在基座正面刻了“爆破地点”四个字,还在碑后数米之外立了四个牌子,分别写上“爆”、“破”、“地”、“点”四个大字,同时,原有的条形标志木牌也一并保留。从远处望去,整个碑就像是扎入底座里的一枚炸弹,因此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作“水泥炸弹”或“炸弹碑”。

为炫耀侵略罪行,1938年,日军还同时建成了所谓的“北大营战绩纪念馆”。

伪造的“历史”不会长久。

王建学表示,抗战胜利后,作为屈辱历史的见证,“水泥炸弹”被中国军民推倒,很长一段时间躺在地上无人关心。

1991年9月18日,在“柳条湖事件”发生整整60年之际,在当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地柳条湖铁路原址东侧近处,修建了纪念性的建筑——残历碑,并在碑体内和地下展厅建成了“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水泥炸弹”在一个居民区被发现后,被送到了纪念馆。

如今,它静静躺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大院的角落里,作为一个展品,无言地昭示着日本侵略者那段欲盖弥彰的侵略历史。(资料引用《沈阳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