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最美与最神的茶盏

 天宇楼33 2017-09-29



茶盏在我国两晋时期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陏唐与五代的茶盏以南方越窑和北方邢窑最为盛名,并且茶盏开始配有盏托使用。


宋代时期“斗茶”与“绣茶”之风旺盛,极为崇尚茶盏的精美。出现了“赏茶器”,宋代茶盏最为精美是建窑烧制的建盏。

 

建窑以今天福建省南平市建阳为代表,窑址在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为中心,以产黑瓷而著称。唐代晚期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哀于元代,至明末清初而终止。


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使用的建盏逐成“贡窑”(官搭民烧),部分茶盏底部足内刻有'供御'或'进琖'等字样,为供宫廷御用的标记或款识。



 建盏是在窑内高温焙烧过程中,通过瓷土与窑火的高度结合艺术,使釉面产生各种气氛中还原,而成奇特的斑纹。在宋代时,这些斑纹人工是难以控制的,形成的变幻莫测釉色彩斑,有些斑纹让人感觉像宇宙星空般的景色。精美绝伦,美轮美奂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美感。


建盏顶级极品是“曜变”。她是窑火与瓷土及釉面“三兄弟”结合的成果,尤其是“神助”的结晶釉彩色斑纹,那只有在窑火达到合适高温中“一瞬间”而成的产物。是非常稀有的彩斑(釉疹),也是现代人称为“曜变”釉上的彩斑。


曜变盏,古代人称为“异毫”(毫变)盏,在宋代时已非常珍贵与稀少。世上难得一见之物,属宋朝皇亲国戚追求的茶具之一,它最大神奇之处是在光照下,能折射出七彩光晕。且随着视角的改变,色彩也会变幻五光十色,奇妙无穷。



中国最早记录“异毫盏”时间是宋微宗赵佶在皇宫内苑太清楼,宴请蔡京等巨臣,《大宋宣和遗事》中载:“政和二年四月初八……又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大宋宣和遗事》共分四集,成书于南宋初期。


蔡京在他的著作《上清楼特宴记》中也有记录此殊荣。说明在北宋晚期已有异毫“曜变”建盏的史实。


 

南宋人:祝穆(公元?—1255年)著作的《方舆胜览》也有载:“兔毫盏,出鸥宁之水吉,……然盏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异毫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


日本最早记录“曜变”见《能阿相传集》载:“曜变天下稀有之物,釉色如豹皮,建盏中之上上品也。”《能阿相传集》成书于十五世纪。


花豹,皮毛为黑交黄色,布满黄交黑色环斑。斑点呈圆型或椭圆型的梅花状图案。又颇似古代的铜钱,所以又有“金钱豹”之称。


 

中国出现曜变名词是在明代万万年间(公元1573—1619年),谢肇淛的作《五杂俎》载:“传闻初开窑时,必用童男女一人,活取其血祭之,故精气所结,疑为怪耳。近来不用人,故无复曜变”。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介绍,''曜变天目'是中国宋代陶艺家所创烧的一种釉面极具特色的陶瓷产物,经过精心细研而烧成,极为宝贵,诸多的元素和适合的温度使其呈现出斑驳灿烂的色彩”。


 

所谓“七彩晕光曜变”有二种,一种为普通七彩晕光曜变,另一种为七彩晕光曜变附有多彩斑纹(釉疹),后一种更为稀有品种,非常珍贵难得。七彩晕光曜变彩斑建盏,是宋代建窑巨匠们智慧的结晶,也是建窑的最高技艺体现。可惜在南宋中晚期,这种制瓷工艺就失传了。



 虽然近现代福建建阳仿建盏瓷匠人与国外友人的仿制“曜变”专家,也一直在努力研究与仿制技术探索之中,以期能恢复祖辈们的这种“神奇”烧制“曜变”之工艺,但目前所达到的仿制水平和宋代时期曜变建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七彩晕光曜变的原理:先决条件,铁胎厚釉(釉料有掺入珍贵原矿物料)。铁结晶釉的特性是当窑温升达1100度,釉面开始融熔时,铁成份未有变化,直至达到1200度时铁开始如热化分解,在窑火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所形成的气泡。


在窑温达到1300度以上时,釉面气包体积增大,其压力克服气膜的表面张力,而气泡冲破釉层成为气孔,釉中有机物质由气孔排出,剩余则为含金属较多的酸铬釉面层。


七彩晕光曜变彩斑建盏,均是宋代建窑中奇品、神品,所以存世量十分稀少,认识她的美丽,估计目前人数不会太多!


曜变最大特点是在铬蓝釉上附有彩斑,且有七彩晕光。烧成的原理,今再重新认识下,其结晶状的彩斑(釉疹),彩斑基本上呈点、圆状与椭圆条状,单个或多个联体,好像是“神仙”在窑火之中作画一样美绚。

        

彩斑均是上薄下厚特征,有凸出釉表面0.1——0.2毫米,这是高温下淌釉彩斑而成。给人以神秘、奇幻之觉,有些小圆圈内中空,又有多个小圆体串联在一起,犹如夜空中闪现繁星,美不胜收。又以银(铬)蓝釉为地,炫彩朵朵,有大有小,上下交错,自然而美丽,这就是神奇的曜变之美。


入窑一色,出窑多彩,这种美是宋代道家思想深刻影响,在宋徽宗时期达到高峰,其工艺和技术发挥到极致。再说曜变是人工难以控制,而是“恰到”好处的杰作。是中国瓷坛发展史上的一座辉煌里程碑。


 一句话,铬(银)蓝釉彩斑形成配方:是用黄金、白银、宝石、珍珠、玛瑙、翡翠、贝壳等等掺入釉药之中而烧制而成,而且要“窑神”相助下,才能出现的炫丽七彩晕光及彩斑。


现代人目前还仿不出来,宋代建窑的铬蓝釉七彩晕光曜变彩斑建盏!!!



日本茶道源自中国。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原称为'茶汤'。


在日本历史上“第四只”曜变茶碗,流传到日本后,立即成为王公贵族们争相追捧的宝物。其中一只被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将所有。据传原主人是织田信长。


日本历史上出现过三位大枭雄,是在公元1568至1615年间,他们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位大佬。织田信长他在日本经历了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在廿多年纵横日本天下,在一次救援丰臣秀吉的战争中遭遇部下叛变,死在本能寺中,第四只曜变茶碗也消失在战火之中……。 


 

我们现在已知的日本三只曜变茶碗都不是“釉色如豹皮”,而是灰(黑)蓝色,因此历史上日本有一只品相更好的曜变茶碗,这只曜变茶碗原就在织田信长的手上。据传,当时织田信长进入本能寺的时候,身上就带有这件曜变茶碗,在他死之前的一晚,还在本能寺举行了隆重的茶会,这也是那只曜变茶碗最后一次的出现,从此淹没在日本的历史之中。 




而现在日本第一只曜变茶碗则被德川家康获得,后来由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赐给了他的乳母春日局。到了明治年间,曜变茶盏几番辗转,到了三菱集团总裁岩崎小弥太手中,但他认为这只碗堪称“天下第一碗”的名器。现藏在日本东京静嘉堂美术馆。



北宋建窑七彩晕光曜变彩斑茶盏欣赏(曾参选中国“古建盏研究会”的〈会标〉藏品之一)。高6.8cm、口径12.4cm、足径3.9cm。该器造型束口,深孤腹,小圆内底,外浅挖圈足。足内刻有“进盏”铭文,应属北宋晚期御用茶器之一。


器内外均施铬蓝釉(已在其他文章中已有著述、不再重述),釉面肥厚,并拌有彩斑(釉疹),外壁施釉不及底,但无“挂釉泪”现象。因高温烧制原因,釉层有上薄下渐厚,盏内有堆积釉较厚,胎土呈黑黄色,胎质含铁量较高,并掺有黄金粉末在内之故。



该器釉面通体呈铬蓝釉色,且有七彩晕光并附彩斑,非常艳丽。器物釉面:银里泛蓝,呈七彩釉色附光晕,可谓纷彩争艳,釉质乳光晶莹,肥厚玉润,类翠似玉,玻璃(金属)质感极强;盏壁像一片漆黑的星空中,一圈圈、一层层宝石蓝光折射闪耀着妖异的光芒,光圈颜色变幻多彩,围绕在茶碗之内。



茶碗内外彩斑的边界和形状,从有形到无形:从平面到三维立体;从单一到多样化;神奇无度的斑纹。有朱砂(粉)红、紫里藏青、翠(金)黄、葡萄紫等色彩,瑰耀多彩,烂如晚霞,有巧夺天工之美。在光辉照耀下,更加炫丽多姿。远看仿佛宇宙星空深不可测,近距离看到的人们,让人目眩,哑然闭息。


器内外的斑纹,就像花豹皮毛彩斑,十分炫耀,美如织锦;又像彩云片片挂在盏壁之上,美如雨后彩虹;更像:深夜的彩霞朵朵,变幻多端,飘忽不定。时而轻软,时而厚重,时而柔美,时而清雅。如在夜空之中,在远处像一团团棉彩纱,柔柔地漂浮在空中似的,去留无意,漫随天外天,云卷云。



变幻多姿的彩霞,美得像一幅无法复制的“神奇的色彩”。有时,彩云朵朵,浓淡不一。彩云在银蓝色天幕上互相追逐,随视角不同,色彩也变化。细心欣赏碗内彩霞有:淡蓝,藏青,浅紫,朱砂红,金黄色等色彩,是那样浑然天成,美的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彩霞是最美,最神奇,也最让人激动心跳。景色迷人的彩霞,因有星际中蓝宝石般等等色彩折射在夜空的衬托下,才能看见如此“星空美景”,真所谓“夜空美,才能有彩霞之美”。


 现呈现在我们前面的茶盏,绚烂多彩。“粉”是指粉红(朱砂)色,“翠”如翠鸟的藏青颜色,“黄”是如黄金一样的黄色,“艳”是指珍珠般光彩艳丽,“粉翠黄艳”是该器的美丽彩斑综合体现。


蓝宝石是古代帝王之石,非常稀珍。宝石蓝釉彩,在宋代被视为保佑圣物之釉色,是御用典藏之珍品。本器内壁上蓝宝石般釉面,光泽柔和,反折射光源效果极强。像蓝色妖姬般的视觉,妖艳迷人。这种铬(宝石)蓝釉真是天下无双,好像此物只有天上有似的。是人世间的“神品”,也是宋代建窑的顶峰成就之“灵魂”。


该器可谓“玄之又玄”、“神之又神”,难得一见之“神品”。无律可寻,无法可道。全凭偶然造化。说她是“逆天”古代艺术品,一点都不过份。


该茶碗用“碗中彩霞”名词来赞叹她,最合适不过。



建盏曜变是国际上公认的瓷釉艺术的“神品”!


当然,中国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老与新,美与差,还是会分得一清二楚!


最后,向中国古建盏文化、研究,而作出贡献的爱国人士,及国际友人(丝路、北京东京)他们无私奉献,为该器细心精美的美化和设计与方案。我在此一并,表示衰心地感谢!!!


陈香龙  作于温州 2017.09

元青花文化圈

收藏者的微信杂志,

学瓷人的良师益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