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世孤品再现鉴宝节目,曜变天目技艺失传、或是不传?

 响品有约 2020-05-12

话说有一期节目中,有位中年人带了个看起来不太起眼的小碗就上节目了。据他介绍,这碗是家中祖传的,只是传到他手中,他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于是就直接拿去喂猫了。

直到某一天,有个朋友到他家玩的时候,看到那碗被雨水冲刷后竟然泛出幽幽的蓝光,于是就提出想用一千元收走。没想到这么一来倒是让碗主人对这碗上心了,于是在婉拒了朋友之后,带着碗就直接上了鉴宝节目。看来这件事也告诉我们,越是在意什么越要装作不在乎嘛。

话说茶碗的主人上节目一展示那茶碗,专家们的眼睛登时就直了。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碗所代表的工艺居然就是传说中的曜变建盏。这喂猫儿的碗转眼就成了国宝级的文物,这下连碗的主人都震惊了。

于是专家就给那碗主人讲了个小故事。据说当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的时候,有个大财团的老板在地震中仓皇出逃时,什么都没拿,就抱了个黑漆漆的茶碗出来。于是人们就好奇了,问那老板:“你满屋子的珍奇宝物那么多,为什么就抱了个不起眼的碗出来,是不是当时就来得及抓着这碗逃出来啊。

那老板摇摇头,一脸心有余悸的护着那茶碗说“你不懂啊,钱没了还可以在挣,但是这个碗如果坏了,这世上就再也找不到第二只了。”

而那大老板在地震中都要护下的茶碗就是被日本人顶礼膜拜,尊为国之重宝的曜变天目。说起这曜变天目,据说全球只余下了三件半,还号称价值60亿。

不过小约估摸着这60亿是以日元估算的吧。只不过对于日本来说,这种国宝级的重器,别说60亿,就算600亿,日本都不可能出手的,毕竟有市无价啊。

但是,你可知道,这种被日本视为国之珍宝的茶器,其实还是来自于中国,并且它可以算是建盏一类。甚至小约可以告诉你,珍藏在日本的那三只曜变天目茶盏,据传都是来自于宋代民间的作品。

这么说来,曜变天目官方最顶尖的烧制技术应该还是在中国才对啊!Emmmm,话是这么说没错,只不过这种烧制工艺在700年前就已经失传了。这其中种种,说起来有点复杂,不如小约就来为大家理一理吧。

说起来,曜变天目其实是日本的叫法,而在国内它是产于福建建阳的建盏——黑釉瓷。建盏的黑釉瓷胎质一般是以灰黑和灰褐色为主,而它独特之处在于含铁量相当高,因此烧出来的釉色青黑中带着金属的夺目耀斑光晕。

而对于古人来说,这道光晕和纹理相当的玄妙,颇有几分《老子》所言的“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道和景象,玄之又玄,飘忽不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因此而备受推崇。而宋代书画大家也曾赞其为“极变化,合道门”。

而曜变则是在黑釉瓷的基础上,由窑内的气温达到极致而产生出来的随机纹理。只是要烧出曜变盏的效果,相对来说要求比较苛刻,必须同时满足这么几个条件:高温、厚釉、铁胎,最后就是必须一次成型。

所以,不管是从艺术和文化效应,或者是从烧窑的技巧上都是相当难得的。不过刚刚小约也说了,藏在日本的那三只曜变天目不过是建盏黑釉瓷曜变的民间仿品,那么在国内是不是有相关御品的记载呢。

小约估摸着作为宋代一哥又是当朝的收藏大家宋徽宗手中必定有更好的珍品。可是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中,我们虽然不曾看过所谓的曜变盏,但是却有着对建盏的记载“盏色贵青黑,玉豪条达者为上”。单看文字不过瘾,我们还是结合宋代宫廷收藏的御盏来一同品鉴吧。

可以看出这只御盏通体流光溢彩,色泽斑斓中又有星空的格局,如果从釉色光泽上,要远远高于日本收藏的几只曜变天目。

孰是神品,只要将两盏并陈,高下立现。小约估摸着,按照宋代宫廷的审美观念来说,带有曜斑的纹理,或许并不在选择范围内;因此,曜变的黑釉瓷大多存在于民间。因此,日本当时与中国民间交流,自然不可能获取到宋代宫藏的御品,因此带回去的往往只是民间作品罢了。

然而,为什么日本人却对曜变的黑釉瓷这么推崇呢?但看日本自己的典籍《君台观左右帐记》中就可以见其对曜变的赞美“曜变,建盏之无上神品,乃世上罕见之物”,而日本人心目中的神品是“其地黑,有小而薄之星斑,围绕之玉白色晕,美如织锦,万匹之物也”。

不过,了解日本文化的同学大概知道,日本文化中存在着对太阳光辉的崇敬,这可以从日本的国旗,乃至国名中看出日本文化中对太阳的崇拜,而曜变瓷上的斑核正契合了日本文化中的审美观,而中华文化中的审美观则是圆融而浑然。

那么,为什么学术界普遍认为曜变技术失传了呢?小约可以大胆估测下,其实建盏在宋代地位这么高的原因是在于宋朝的全民斗茶热,而建盏本就为斗茶而生,那么在朱元璋取缔了斗茶和茶饼后,建盏自然就迅速降温了。准确地说,建盏黑釉瓷并未失传,而失传的只是曜变手法。

那么小约是不是可以大胆猜测下,一般某件事物失传要么是被人们渐渐遗忘而失传,要么就是工艺过于复杂而未能流传下来。曜变不过是作为黑釉瓷中偶然出现的成品,因此在技艺的改进中渐渐被剔除。

只不过日本人将民间带回去的几件藏品因契合了东瀛文化而被奉为国宝,保存至今。偏偏在日本人的极力推崇下也渐渐影响回国内,便再次掀起了国内的曜变复兴热罢了。

这不,当人们再次想起那曜变的建盏黑釉瓷时,那据说失传了700年的曜变技艺不是又被我们捡回来么?或许不是失传,不过是不传罢了。当然,这也不过是小约的大胆猜测罢了。毕竟对于斑驳的曜变天目,小约更爱那“惚兮恍兮”、“玄之又玄”的黑釉御盏,和那细腻华丽的曜变兔毫。

关于建盏,其实还有更多的精彩和趣闻,不过篇幅问题,小约下回再跟大家细细说来哦。喜欢小约的文别忘了关注哦,我们回头聊!

道边白水如牛湩,知是山泉一脉来。会挈风炉并石鼎,桃枝竹里试茶杯。

                        ———— 陆游 《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

今天小约的文中提到了,建盏的独特之处在于铁胎所烧出的独特纹理备受世人喜爱。其实,世人对于建盏的爱不独在于它的绚丽华光,还在于它几项独特的功效哦。

首先建盏独特的胎釉含铁量相当高,在盛茶汤的时候可以不断地释放铁离子,在提高茶汤口感的同时,其释放的铁离子很容易被身体吸收,因此可以促进人体造血功能,对于高血压、贫血有着一定的舒缓作用。

其次,建盏独特的工艺使得它的保温效果极好,因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茶汤的碱性,更有利于激发茗茶的香气和提升茶汤的口感,使得茶汤入口更为柔滑顺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