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盏为什么叫建盏?

 建盏 2021-09-17

为什么建窑的瓷器概称

为什么不称碗、杯

这与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本文共2400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建盏这个称谓,在我国各大瓷窑中,不得不说有些特别。

通常我们简称某窑瓷器,一般以窑口名+瓷或窑口名+釉色/装饰方式来概称,如汝窑瓷、龙泉窑青瓷、定窑白瓷等。为何建窑黑釉瓷会被概称为建盏呢?

1、建窑本身以黑釉闻名,也代表了黑釉

建窑建盏,釉色绀黑纯正,又富有变化,且斑纹为自然形成。建窑从宋代起到现代,都是以黑釉茶盏驰名海内外。

虽早期、宋末后衰落期曾烧制过其他釉色的瓷器,但通常语境下提及建窑瓷器,都是在说它鼎盛时期所产珍稀黑釉瓷。

{建窑乌金釉钵 作者:张中钦}

{建窑银油滴盏 作者:卓立旗}

另外建窑成熟时期的杂色釉中,虽然有外观非黑的釉色出现,但那是由与乌金、兔毫、油滴等黑釉系列釉色同样配方的釉料,在不同气氛温度下的窑变结果,本质上也属于黑釉瓷范畴。

杂色釉盏经常是几种釉色出现在一只盏上,亦可证明建窑的柿红、茶叶末等釉色和黑釉系釉色是同一配方。

如下图2只都是孙建兴的柴烧作品,为同一窑烧出。一只盏同时拥有柿红、乌金2种釉色,另一只则同时表现出蓝兔毫、茶叶末2种釉色▼

这两只盏很好地证明不同釉色之间的关系,同一种配方,不同气氛/温度。柿红那只是先还原成乌金,后被氧化为柿红,故柿红在外,乌金在内。同理可知第二只盏两种釉色的关系——同出一源,但有先后。

要找到变化如此丰富,且具有美感的黑釉瓷,除建盏外,不做他想。

提到建盏,第一个就想起黑釉。而提到黑釉,也会第一个想起建盏。

可以说建盏一词,本身就包含了黑釉这一层意思。这一点其实体现出建窑在黑釉瓷领域的代表性地位。

▼陶瓷学书籍也是这么认为的

当然每个烧黑釉的窑口,都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也有其赖以立足陶瓷史的看家本领。

不过,建窑是公认的、黑釉瓷烧制工艺的巅峰。

毕竟宋以前,黑釉并不受推崇,宋末之后,黑釉又开始边缘化,罕有发展余地。而宋代其他窑口所作黑釉茶碗,多少都受到建盏的影响。建盏作为宋代的黑釉瓷巅峰与代表,自然也是黑釉瓷史的巅峰与代表。

2、建窑几乎专烧茶碗

建窑生产的瓷器,绝大多数都是茶碗。只不过尺寸和器形有所不同。这在同时代其他窑口中也是很罕见的。

一般来说,一个大型窑口要满足客户需求,会考虑产品的多样性。除了碗类,也会大量烧制碗碟等生活器具,以及瓶尊等装饰摆件。

▼龙泉窑烧制的各种青瓷

而建窑在成熟时期,光是靠烧茶碗,就养得活100米以上的超长龙窑,一窑能装烧几万只茶盏,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而且凭借茶碗,获得了帝王的独宠。

既然专烧茶碗,就能获得极大的回报,自然会令宋代的建窑窑工在茶碗这一领域深入钻研。即使烧制其他器形,也是顺带,而不是作为主要的谋生手段。

建盏是为茶而生的瓷器,这一点人所共知。一说建窑,想到的不但是黑釉,而且必然会是黑釉茶碗。建窑固然也烧制茶具之外的器皿,但对于日常交流而言,还是以盏为主角。

词汇是为了方便交流而产生,对于主烧茶器的建窑而言,盏的概括性已经足够高。

▼日本德川美术馆收藏的各种宋代建盏,宋代建窑能在国家级、世界级博物馆被奉为珍宝的作品都是茶盏。

3、为何叫“盏”而不是碗?

如果是一个不玩建盏的现代人,见到传统建窑12cm束口盏、15cm撇口盏的尺寸,恐怕第一反应是称它为碗。疑问也随之产生,即使建窑几乎都在烧茶碗,为什么统称建窑茶碗要说建“盏”呢?

{建窑撇口油滴盏 作者:裴春元}

{建窑银蓝油滴束口盏 作者:陆金喜}

首先我国的饮茶风俗兴于唐代,比饮酒风俗来得更晚。国人最早的饮茶器具,唐代以前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

唐时,茶风渐盛,陆羽733~804,字鸿渐,典出《易经》「鸿渐于陆」撰写第一本专门的茶书《茶经》,被后世奉为「茶圣」。

有了经典的依托,喝茶成为公认的讲究活。茶客在饮茶本身之外,也更加注重饮茶情趣;除茶叶、茶水、饮茶方式之外,对饮茶器具,也开始产生特别的要求,比如质地、颜色和保持香气的能力等。

自唐代开始,茶文化日益兴盛,茶具工艺也随之快速发展,并频繁出现在文人墨客大作之中。从这些诗文字句,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朝代对茶器的「雅称」有所不同。

在唐代,饮茶器具常被称为「茶碗」、「茶瓯」。而唐诗里「茶瓯」出现的频次要远高于「茶碗」。

碗是日常的、口语化的表达。如果要做成文章, 说「碗」未免有些太大白话了。在唐代,可代替碗的就是「瓯」

「瓯」字在《说文》中被注解为「小盆」,它与盆、碗、盂、杯、盏的具体分野,目前也还没有定论。或可理解为唐代对茶器的惯用称呼。

从具体的实物上看,唐代的茶碗,器型上较为疏朗。口大、腹浅(如下图)

而到了宋代,「茶盏」是最为普遍的说法,但以瓯、碗指代茶器的说法,并未在宋代消失。 描述建盏的诗文中,有说兔毛紫盏的,也有说兔毫紫瓯的,还有毫盏雪涛、兔毫瓯子等

盏的本义是浅而小的杯子。从宋代的文物上看,宋代茶器的形制有别于唐代,除特别为斗茶而改进的束口盏之外,撇口盏等器型,也较唐代更为疏朗挺拔(如下图)

典型的宋代茶盏,口阔底窄腹深,给人一种克制内敛、优雅协调的感觉。配合盏托使用,颇具纤秾简古的意味。

进入明清以后,饮茶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饮茶器具的尺寸也随之明显地缩小。这个时期的新型茶具,更多地是被称为茶杯,在观感上,显然就比唐宋的大尺寸茶碗小多了。

虽然明清时期也会将茶盏作为茶杯的书面语使用,但是其本质已经和宋盏唐瓯有明显的区别。

▼清代白瓷杯

对于现代人来说,杯和碗也是有明显差别的,有生活常识的人都不会指杯为碗。

不过建盏的口径跨度比较大,有15~20cm以上的大碗,也有7~8cm的小杯。不仅出于口语、书面的考虑,就算是尺寸而言,直接称为茶碗,也有片面之嫌。称为建盏,不仅雅俗共赏,而且不拘什么尺寸。

▼不同大小的新烧建盏,大撇口盏口径达20cm

结论:建盏之称,妥当之至

建盏作为建窑瓷的统称,从各方面而言,都是妥当的。

1、雅俗共赏

建盏一词,作为书面语使用,毫无违和,在日常交谈中也不会有装腔拽文的嫌疑。可谓雅俗共赏。

2、其来有自,古今传承

唐时茶器多称瓯,宋代则称瓯或盏,建窑的产品在宋代文献中也是被称为瓯、盏的时候占绝大多数。盏亦曾写作“琖”,建盏的底款中有一类代表款识就是“進琖”

宋代文献虽然不常用建盏二字,但兔毫盏出现频率很高;在明代,建盏已经成为茶书惯称。

古籍上有出处可考,对于现代人也容易理解和接受,实乃贯通古今,一脉相承。

3、简洁无歧义

建盏经历过断代,也曾有多种称谓。

在日本,建盏又被称为天目、天目茶碗,故而在中文语境也有人如此称呼。虽然也不能算错,不过天目一词,不仅是舶来词,还定义模糊。

即使在词源地日本,茶道、陶瓷各界都对其定义有不同看法,而且天目所指瓷器,并不止建盏一种,还有许多其他窑口的瓷器,日本、朝鲜产的瓷器,也都可以称为天目。

可见天目着实是一个太大的概念,在日文语境下,为便于对方理解,用以介绍建盏尚可,在中文语境下就有些舍近求远,舍简就繁之嫌。

简称的目的,是用最少的字数道出最大的信息量。

建盏以区区两个汉字,不仅道出其产地为建州,且道出本质是茶盏,集产地、造型、用途于一身,简洁明了,古意斐然,实为中文语境下最佳简称。

{建窑束口盏 作者:孙建兴}

如今建盏已确实成为群众喜闻乐见,学术界也公认的称谓。

「建盏」二字也是建窑瓷作为「为茶而生」的一代名器,神魂之体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