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度分享预告 | 分责与赋能:突破人才经营的瓶颈

 黄田2016 2017-09-30


人是目的,不是工具。

在这个言必称“业务和结果”的时代,

HR需要重新回到起点:

通过成就人来成就组织。

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何出发。

这个时代呼唤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管理的精髓:

让正确的人,承担正确的责任。

——德鲁克


我们可能高估了体系的力量


构思开头的时候,这个故事突然冒了出来: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的伞包质量问题严重,很多飞行员在跳伞后因为伞包不合格牺牲。空军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包括敦促工厂改善生产体系等,但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


空军将军大怒,想到一招。他邀请供应商的老板坐飞机,到了上面给老板背上伞包,一脚踹下飞机。


万幸,这个伞包质量过关。将军告诉大家,每个月定期邀请老板来跳伞。自此,伞包质量大幅提升。


故事的真实性即使存疑,依然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因为管理中有太多类似的情节。HR花了很多力气建立体系,以期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改善,但绝大部分努力成效寥寥。我想,也许是因为我们高估了体系的力量。


尽管优秀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大都很完善,但也许更重要的不是这些浅表的文字,背后看不见的能量才是关键:各方人员,都在人力资源活动中承担了正确的责任。


HR眼里要有体系,更要有人!


2014年《HR转型突破》出版以来,我们一直倡导HR要“跳出专业深井,成为业务伙伴”。承蒙客户的信任和厚爱,这3年多时间里,有机会与诸多行业领先企业HR团队合作,共同探讨HR转型的话题。


后来我们逐渐认识到,仅仅赋能HR团队是不够的。HR团队的转变和提升无疑非常重要,但如果其他群体(一把手、业务领导者)没有实质性转变,HR的努力还是会打水漂。


因此从2016年开始,我们将赋能的对象由HR扩展到一把手和业务领导者,秉持“扎根于企业现实挑战、务实有效”的原则开发课程,并为客户进行了数十轮培训和研讨服务。


移动互联时代的本质是人力资本主义的崛起。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跳出了建设体系的狭隘,进一步从责任视角优化方法论:



企业若想突破人才经营的瓶颈,一把手、业务领导者、HR和员工必须共担责任。


这个朴实无华的结论,是隐藏在所有优秀企业实践背后的第五元素。


要实质性改善人才管理成效,至少需要3-5年时间,我们的探索也仅仅在路上。但在与客户的合作过程中,我们依然有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希望在11月份的系列论坛上,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交流。


如何更好地辅佐一把手?


一把手应该在人才管理中承担哪些责任?这让然是我们探讨的重点。但是在这之前,HR应该关注:如何更好地辅佐一把手,建立信任和影响力?


韦尔奇把自己的CHO康纳狄称为“牧师”。但对于大部分HR而言,与老板有共识和共鸣,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HR如果希望有所突破,必须理解一把手的三重需求:战略落地需求、心理需求和个人突破需求。


现阶段,几乎所有HR的议题,都在关注战略落地需求。其实这反而是相对浅表的部分。当然,HR如何从管理视角转向经营视角,依然是要解决的首要挑战。


创业如同拉扯孩子,一把手对核心团队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方式自然有独特的期待。如果不能了解、理解和适应,很难与一把手建立信任。HR要理解一把手的心理需求。


企业是企业家的外化。企业所有外在的经营和挑战,都是企业家心力的挑战。企业家也是个职业,也需要学习的过程。HR要理解一把手的个人突破需求,并给予适当的支持。


企业家对核心团队的心理需求是什么?

企业家的哪些个人突破决定组织命运?


在年度分享论坛,我们将基于与数百位企业一把手的合作经验,对这三重需求进行剖析,以帮助HR走进企业家的心智,成为更有影响力的伙伴。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探讨,应当让一把手在人才管理中承担哪些责任。


如何成为业务领导者的最佳伙伴?


管理者是员工的土壤。无数研究表明,员工敬业与否的首要影响因素,是直接主管。打造一支会管人的管理团队,是提升人才管理成效的杠杆点。


另一方面,让我们抛开各种概念和模型,回到业务领导者工作的现实挑战。踏上管理者之旅后,“如何通过下属完成工作”,是困扰几乎所有级别管理者的棘手问题,也是HR最应该提供专业支持的地方。


无论从主管还是员工的角度,提升团队领导技能都迫在眉睫。企业也做了大量努力,但效果依然有待改进。


成为团队领导者的转变杠杆点在哪里?

为什么大部分领导力发展的成效寥寥?


在年度分享论坛,我们将基于与几千位各级别管理者的合作经验,对“管人带队伍”的现实挑战进行剖析,并提供务实有效的对策方案。


如何塑造善于自我管理的员工?


互联网时代的本质,是知识资本的崛起。传统的命令式管理已经失效,企业需要关注如何满足优秀员工的需求,给予员工充分的自我管理空间,以激发知识资本的创造力。


但自我管理谈何容易。德鲁克就曾说过,让员工自我管理,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人道”的要求。这比原来的命令式管理更为“残酷”。


研究亦揭示了相同的结论:在对比了实施自我管理和传统命令式管理的团队之后,研究人员发现两者的绩效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很多员工不愿意承担参与目标设定、加强自我管理的责任。


管理的挑战就在这里。对于组织和员工而言,面对不确定的、快速变化的环境,自我驱动、自我管理是不二之选。


优秀员工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组织和员工的需求可以统一吗?

如何有效提升员工自我管理能力?


在年度分享论坛,我们将基于前沿研究成果与咨询经验,从组织和管理者两个层面,分享相应的工具和方法。


HR转型突破中心

2017年度分享会


关于内容及形式,我们内部讨论了很久。


内容我们希望从企业的现实问题出发,更接地气一些。形式我们希望从分享的目的出发,使分享的内容更完整、实用一些。


因此,这个年度分享并不是热闹的“嘉年华”,没有豪华的嘉宾阵容。我们希望朴实一些,将最新的一点思考和盘托出,与您共同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